首页 -> 2007年第6期

社会选择出来的干部战斗力强

作者:冯东书





  1935年下半年,东北军的张学良将军奉蒋介石之命,担任消灭陕北红军的副总司令(总司令是蒋介石挂名)开始他以为陕北红军人不多,长征转战八九个省(当时现在的四川的西部是西康省),是缺弹缺粮的疲惫之师,战斗力不会太强了。可是一接火,他就打了大败仗,他想不通。他不想再打了,想抗日,收回他的东北失地,就通过秘密渠道偷偷找来一个老共产党员刘鼎。1936年3月,张学良见到刘鼎,一开始就谈到红军的长征,他说:“在长征那样苦的条件下,红军还能打胜仗,扩充队伍,即使打败了也溃散不了,真是不可思议。”他又说:“国民党的军队打仗靠的武器装备好,弹药给养充足,人多势众,打胜了好办,打败了就溃散。红军撒得开收得拢。我的部队一撒开就收不拢,这是为什么?”刘鼎就向他介绍红军的特点,它和国民党军队的根本区别。从那以后,他就认定国民党打不过共产党。他向蒋介石讲过这个观点。蒋介石当然听不下去。
  1949年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刚取得全国政权时,我还是个十六七岁的毛头小子,没有参加过打仗,不知军队之事。但是我1950年2月到新华社工作以后,看到那个革命干部队伍,不能说人人优秀,但是在严格要求自己,互相关心,互相友爱,互相帮助,困难工作带头抢着做,工作认真负责,工作起来不讲价钱,廉洁奉公,纪律严明,能和群众打成一片等方面是普遍现象。这使一些我们这样的小青年参加进来,真是进了一所好学校。
  那时穷,大家都为公家节省每一点钱。旧信封翻过来还要用,用过的稿纸翻过来还要用来打草稿。日常生活中看见需要做的事会自动去做,看见不对的事,也会主动出面干预。
  共产党因为有这么一支干部队伍,战斗力自然强,也正是这样,它才把腐败的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政府打到了台湾。
  这支队伍是怎么形成的呢?这是社会斗争的选择形成的。国民党开始时也是革命的,所以和共产党合作打过军阀。后来它在全国执政以后,权力的腐蚀凸显出来,国权私有,国权私用越来越严重、越来越腐败了。人们当然不满,它就必然地越来越走向压制、独裁,专制起来。于是对外国侵略软弱无力,对内到处欺压百姓,杀坚持革命的共产党和进步人士。好多人只是因为对外要求抗日,对内要求民主,反对腐败,就被当共产党抓起来杀了。这在全国群众中,特别青年学生中造成了极大的反感。而共产党高举抗日救国大旗,反对独裁,要求民主,这又在全国要求进步的热血青年中造成了极大的政治反差,于是,人们投向共产党。当时共产党在穷山沟沟里,没有全国政权,穷得很,投奔那里去干革命,实行供给制,不发工资,只发一点点津贴,甚至有时连津贴都发不出,只管粗茶淡饭。衣服也只发粗布的,有时还按时发不了。国民党统治地区的地下共产党员是提着自己的脑袋,自己挣了钱干革命的。国民党还到处设卡,派特务抓、杀投奔共产党的人。这样就把人自然地分开了,想升官发财的人,都投奔到蒋介石的国民党那里去,这就使他们那支队伍越来越没有了战斗力。而投奔到共产党这边来的就是自愿为民族独立,为民族解放,为人民利益,为民主建国吃苦、牺牲自己的人,其中有些人还是国民党里的高级干部子女。他们都有为此理想不怕吃苦、不怕杀头、不怕牺牲的精神。这种社会选择是一种天然的优胜劣汰的选择,使共产党里拥有了一支优秀的、人们拥护热爱的干部队伍,就使共产党有了战无不胜的力量。共产党的革命烈士夏明翰就义时的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很有代表性。
  当然,有这么一个社会选择的基础,进了革命队伍,再加上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的模范带头作用,思想教育也就起了作用,使他们进一步有了革命人生观,学会用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去观察问题,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有遵守纪律的自觉性。这就使他们更坚强,更有科学头脑,也就更有战斗力。(责任编辑吴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