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寻找彭加木

作者:张梦君





  新华社北京2006年4月13日电讯:
  中国科学探险队在神秘的罗布泊东缘发现一具干尸,他们怀疑是26年前失踪的著名科学家彭加木的遗体。一支科学探险队13日在距罗布泊东缘最近的城市甘肃敦煌集结,14日一早将向彭加木失踪的区域进发,试图确认新的发现是否为彭加木的遗体。
  彭加木是何许人也?对于今天30岁以下的青年人来说,这是一个陌生的名字,然而对于中年以上的人来说,却是一段抹不去的记忆。彭加木是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著名的科学家,在酶、纤维状蛋白质、动植物病毒等方面有突出的研究。1980年6月17日,他率领科学考察队在新疆罗布泊进行科学考察时,突然神秘失踪,惊动了党中央、国务院。为了抢救彭加木的生命,澄清社会上一些不切实际的传闻,从1980年6月至这年年底,中央调动了部队、直升机,组织了四次大规模的搜寻行动,最终也没有找到。
  时过26年后,新华社的这一消息迅速在全国的各大媒体传播开来,一时间“彭加木”三个字又成为社会的焦点。难道尘封了26年的彭加木失踪之谜,真的就要解开了吗?
  
  罗布泊:一口令人心悸的黑棺材
  罗布泊,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部,西起塔里木河下游,东至甘肃河西走廊,南邻阿尔金山,北到库鲁克山,总面积达9.7万平方公里,跨越新疆、甘肃两省地界。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山海经》中,便有记载:“东望泑泽,河水之所潜也。”所谓“泑”,即“水色黑也”。从十九世纪中叶以来,罗布泊和楼兰古国,一直是中外科学家探险和考察的热点地区。罗布泊的自然条件极其恶劣,不仅没有人烟,就连生物也难以生存。因此,探险家们把罗布泊比喻为,横卧在新疆东南部一口令人心悸的黑棺材。
  根据记载:1949年,从重庆飞往乌鲁木齐的一架飞机,在罗布泊上空失踪,9年以后,人们在罗布泊发现一架飞机的残骸,机上人员全部死亡。1950年,解放军剿匪部队一名警卫员,骑马冲出重围突然神秘失踪,32年后,地质队在罗布泊南岸发现了他的尸体,死因不明。1976年,新疆地矿局的一辆汽车在罗布泊以北,给野外作业的人员运送物资,汽车和车上的三个人神秘失踪;7天后,当地驻军用直升机找到三具尸体。1979年,云南第九地质队28人在罗布泊遇险,地质队员濒于死亡,靠喝小便维持生命,三天后当地驻军派直升机把28人救回。1980年,新疆石油管理局野外队的三名队员在罗布泊遇险,直升机在一条直线上,每相隔10公里,发现了这三个人的尸体。1990年,新疆哈密市7个人,乘一辆客货小汽车去罗布泊搜寻水晶矿,两年后,地质队员发现三具尸体,距离尸体30公里处发现了那辆客货小汽车,另外四个人至今下落不明。1995年,米兰农场一个职工,开着吉普车带领两个亲属去罗布泊探宝,三个人神秘失踪。两年后,探险家发现两具尸体,另一个人至今下落不明,奇怪的是,吉普车完好无损,油箱里有汽油,车上也有水,出事原因令人百思不得其解。1996年6月,我国著名探险家余纯顺,决定只身徒步穿越罗布泊,然后再走塔克拉玛干无人区,打破阿根廷人托马斯徒步行走的世界纪录。然而,这位具有8年徒步行走经历的探险家只走了37公里,便在罗布泊迷失了方向,他提前几天乘车亲手埋下的食物点,虽然有食品、药品、矿泉水等,但竟然一个也没有找到,最后不幸遇难。2005年“五一”黄金周,北京吴庆斌、李清夫妇去罗布泊探险旅游,在彭加木失踪的附近,为了追踪拍摄野骆驼,竟迷失方向四天三夜,乌鲁木齐和敦煌的有关部门,前后出动四路人马火速赶赴罗布泊营救,均告失败。后来河南《郑州晚报》、郑州电视台、郑州人民广播电台的探险队,意外地发现了他们,这对夫妻才死里逃生。这只是一些有记载的失踪记录,那些没有记载的在罗布泊发现的无名干尸却无法确认。
  在所有罗布泊的失踪事件中,著名科学家彭加木的失踪最为神秘。
  彭加木曾经三次进行罗布泊科学考察。
  第一次是1964年3月5日至3月30日,彭加木和几个科学工作者环罗布泊一周,采集了水样和矿物标本,对当时流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三条河流的钾含量做了初步的研究,认为罗布泊是块宝地,很可能有“重水”资源。“重水”是制造核能源不可缺少的物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国花大量的外汇购买“重水”。彭加木当年不顾身患癌症的身体,主动请缨为国家搜寻天然“重水”资源。
  第二次考察是1979年11月15日至12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中日两国电视台组成《丝绸之路》摄制组,到罗布泊实地拍摄,聘请彭加木为顾问,彭加木先期到罗布泊进行了细致的科学考察。他说:“我有从荒野中踏出一条路来的勇气,我要为祖国和人民夺回罗布泊的发言权。”这一次彭加木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纠正了外国探险者的一些谬误。科学考察结束后,他又为中日两国摄制组找到了从古墓地,兴地山进入楼兰的道路,还重走了从楼兰环绕罗布泊到达若羌的丝绸之路中段。
  第三次,就是1980年5月3日至6月17日这一次。
  
  档案解密:彭加木失踪前的过程
  知情人透露,这次罗布泊科学考察,从一开始就不是一帆风顺的。
  1980年5月3日,彭加木决定组织一支十人科学考察队,对罗布泊进行科学考察。可是5月3日正好是星期六,很多考察队员的家都在乌鲁木齐,一些队员希望在5月5日星期一出发,这样可以在乌鲁木齐跟家人一起度过星期天。尤其是这次考察,要一、两个月不能回家,很多人希望在星期天安排好家里的事情。而彭加木的家不在乌鲁木齐,他没有考虑到队员们的合理要求,还是坚持在5月3日一早出发。因为彭加木是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又是此次科考队的队长,队员们也都服从了他的决定。于是,科考队一行十人乘一辆大卡车、两辆越野车,从乌鲁木齐出发向罗布泊进发。
  6月7日,科考队成功纵穿罗布泊到了南疆的一个小镇——米兰休息。按照原计划,考察工作到此结束,全队应该沿着南疆公路北上,回到乌鲁木齐。
  然而,这时彭加木又提出不走平坦的南疆柏油公路,走罗布泊东线继续考察:由米兰东进,经过东力克、落瓦塞、山兰子、库木库都克、羊塔克库都克、红十井、开元、新东一号,然后取道吐尔逊北上,返回乌鲁木齐。这是原来考察计划中没有的,许多科考队员都没有跟家中打招呼,有的队员已经安排了其它工作。因为彭加木是这次科考队的最高领导,队员们还是服从了他的决定。但是,在科考中,汽车的汽油供应以及汽车轮胎的磨损和其它机械损耗,是按着行驶公里数计算的。在艰难崎岖的罗布泊行驶和在平坦的柏油马路上行驶,对汽车耗油,轮胎、机械的损耗,不能同日而语。在得知彭加木改变科考原定计划后,司机们曾经向彭提出这个问题,而彭以他是副院长不管行政而没有予以解决。
  正是由于临时决定东进考察,而且准备工作不足,所以导致科考队到达库木库都克时缺水、缺油等一系列情况的发生。情况紧急,科考队不得不在6月16日夜里10点10分,由彭加木亲自草拟电文,向新疆罗布泊中国人民解放军马兰基地发出求救电报:
  我们今天十二点到达库木库都克地区西大约十公里的地方。我们缺油和水,请紧急支援油和水各五百公斤,在18日运送到这里。请示作战处办理,请转告乌鲁木齐。另,捕获一头野骆驼。
  长江
  马兰驻军基地的领导收到求救电报后,觉察事情的严重性,立即请示上级有关领导,上级同意用飞机调运急救物资。马兰驻军基地回电: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