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于右任《望大陆》的家国情怀

作者:白云涛





  2006年11月25日至26日,笔者有幸参加了在复旦大学召开的“首届于右任国际学术讨论会”。来自中国内地、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日本、美国等70余名学者畅所欲言,就于右任先生的书法、生平、业绩等问题,进行了紧张而热烈的交流和研讨。其中,对于右任《望大陆》遗歌的两个不同版本问题,有了新的解释。同时,会议中所反映出来的有关于老晚年的家国之痛和民族之忧,为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望大陆》遗歌内涵,提供了新的意义。
  
  《望大陆》遗歌的两个版本问题
  1964年11月10日,于右任先生病逝台湾荣民总医院。直到逝世,于老仍然没有留下遗嘱。在于老弥留之际,于老的亲友僚属李嗣璁、刘延涛、王文光、陈肇英、李崇实、程沧波,以及于老长子于望德等,会同启阅于老自用保密柜。众人期望能在保密柜中检出于老遗嘱。不料开柜之后,柜中多为于老生前日记书箚,以及为三子于中令赴美留学筹集旅费给他人所出的借据,此外并无任何贵重物品和财产契券。虽然没有寻出于老遗嘱,但众人却有一重要发现,在日记中发现于老1962年留有遗歌词一首。1962年1月24日,于老身体不适,病中用硬笔作此遗歌。歌词是: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此为日记原文,其中没有题目。有人说是诗歌,有人说是代为遗嘱。从以前于老的日记看,实际上是可代遗嘱的哀歌。后台湾发表时,加上《国殇》标题,《人民日报》发表时改为《望大陆》标题。但台湾中央社在发表时,末句“山之上,国有殇”误为“山之上,有国殇”。不久,又出现于老用毛笔书写的《望大陆》遗歌,并在有关媒体上发表。毛笔所书《望大陆》,有于老的印鉴,没有于老的署名,也没有书写日期,但书法字迹与于老一般无二。许多学者和书者都认为,于老用硬笔在日记本上写下《望大陆》后,不久又用毛笔重新书写了一个条幅。与用硬笔书写在日记上遗歌不同的是,日记中的第二段“望我大陆”变成了第一段,第一段的“望我故乡”变成了第二段,末句中的“山之上,国有殇”,和台湾中央社发表的一样,变成了“山之上,有国殇”。这样,《望大陆》遗歌就出现了于老用硬笔和毛笔书写的末句不同的两个版本。
  1997年11月10日,于右任纪念馆在于老的故乡陕西省三原县开馆,展出了毛笔所书《望大陆》遗歌条幅的影印的巨幅照片,展品说明该遗歌为于老所书。此后各地数次展览,以及出版的各种版本有关于老书法画册,也大多采用毛笔所书版本,并署名为于老所书。
  2003年3月18日,温家宝同志当选总理后,在举行的第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在回答台湾中天电视台记者提问“对两岸关系的看法”时,他讲:“说起台湾,我就很动情,不由地想起了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国民党的元老于右任在他临终前写过的一首哀歌”,温总理背诵了于老的遗歌。对此,海内外各种媒体纷纷报道,于老的《望大陆》遗歌在海内外传诵更广。
  2004年,陕西省西安于右任故居纪念馆馆长、于老侄孙女于媛,与台湾陕西同乡会总干事、于老的老部下张佐鹏取得联系,说服张老先生将珍藏的于老《望大陆》日记手迹在内地公开展出。11月28日,张老先生携带该手迹抵京。30日,该手迹和于老的其他书法作品一起,以“纪念于右任先生著名爱国诗作《望大陆》发表40周年暨于右任先生书法真迹展”为展名,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展出。统战部、国台办、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全国台联等单位的负责人都出席了开幕式,规格高,海内外来宾多,再加上首次展出《望大陆》真迹,同时展出《望大陆》条幅影印巨幅照片,海内外媒体极为关注,引起很大轰动,使《望大陆》遗歌流传更广。此次在复旦大学召开“首届于右任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复旦大学博物馆的于右任书法陈列馆,也展出了《望大陆》条幅的影印巨幅照片,展品说明中也是说该遗歌为于老所书。
  对于于老毛笔所书《望大陆》,两岸三地不少学者一直存有疑问。一是上无于老的署名,也无书写日期。二是如果确为于老所书,于老不会书成两个版本而长期不为人知,且于老不会只盖印鉴不署名。三是1962年于老已经八十有四,体弱多病,书写已较吃力,即便书写,也很难书此流畅有力。四是从所书条幅看,与于老书写习惯颇有不同。对于所盖印鉴,不少学者和书者,也有疑义。有鉴于此,不少学者和书者疑为研习于老书法者所书。然而,遍询台港两地研习于老书法诸人,皆不得而知。于是,有学者怀疑是于老的日本弟子所书,尤其可能是日本的长期敬仰于老,得到于老草书真传的金泽子卿所书,但是否为其所书,长期以来未得证实。
  金泽子卿,1924年生,15岁时立志成为书法家。1958年,已经修习于老草书多年,对书法已经具有相当成就的金泽子卿,经于老好友、台湾著名书法家李普同介绍,拜仰慕已久的于老为师,成为于老唯一的日本籍门徒。金泽子卿成为于老门徒后,直至1964年于老逝世,六年中,如虔诚信徒般研习于老草书。经过长期不懈努力,金泽子卿书写于体草书,特别是书写于老制定和倡导的“标准草书”,颇具于老神韵。作为于老门徒,金泽子卿还在日本成立“日本标准草书研究会”,自任会长,普及、推广和宣传于老的“标准草书”,并多次组织标准草书访问团等代表团,赴中国台湾和中国内地进行访问交流,展出书法作品。其中从1988年到2002年,金泽子卿及其门徒与中国内地进行于老书法的展览交流达八九次之多。1992年,于老家乡陕西三原县筹备成立“于右任纪念馆”,金泽子卿还募集625万日元,派弟子天田研石等飞抵三原,将捐款交付于右任纪念馆筹备委员会。
  此次在复旦大学召开“首届于右任国际学术讨论会”,已经82岁高龄的金泽子卿因身体欠佳,未能参会,其弟子天田研石率13名“日本于右任书法学会”会员与会,参与交流。会上,天田研石作了“草圣于右任先生和我的老师金泽子卿先生——日中书法交流之轨迹”的演讲。本文上述关于于老与金泽子卿的师徒交往,以及金泽子卿和门徒与中国的书法交流等有关内容,即是根据天田研石文整理而成,转来介绍,不敢掠美,特此声明。
  研讨过程中,主持研讨的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馆长林业强教授提出,关于于老毛笔所书《望大陆》,不少同仁疑为日本方面所书,请日本朋友给予明确答复。翻译将林先生之语译给台下的天田研石。天田研石站起回答:大家所见之毛笔所书于老《望大陆》条幅,非于老所书,为老师金泽子卿所书,这是事实。与会代表询问:金之所书,是在何时?为何不署名?天田研石回答:老师所书是在于老逝世不久,具体时间不清。天田研石并言:我们返国后,将与金泽子卿师商讨,就所书于老《望大陆》事,包括所书时间和为何没有署名等问题,会有一个明确的声明。
  天田研石的回答,澄清了长期存在于人们心中的一个疑团,为此次研讨会一大成果。有的代表表示,要感谢日本朋友,解决了这个长久悬而未决的问题。
  
  于老与老夫人裂腹恸心的悲烈之情是对《望大陆》亲情内涵的绝好诠释
  于老的侄孙女于媛在会上交流时讲了下面一段话:1949年11月于老被裹挟离开大陆赴台时,我大婆(指于老元配夫人高仲林)本来是同去的,于老说你们不要去了,过一两年我就回来了。但没想到于老一去再也没有回来,从此天各一方,竟成永诀。忘记是从哪一天开始的,大婆坐在我们于家老宅门前的青石墩上,望着台湾方向,不住地叨念:你不是说,过一两年就回来吗?你为什么还不回来呀?你不是说,过一两年就回来吗?你为什么还不回来呀?久而久之,那块青石墩被大婆的裤子磨得像绸子一样光滑,她不坐时,别人谁也不敢坐了。每次大家围坐在大婆周围,陪着大婆,有的眼里含着泪,有的哭出声,都听着大婆望着台湾方向,不住地念叨:你不是说,过一两年就回来呀?你为什么还不回来呀?你不是说,过一两年就回来吗?你为什么还不回来呀?于馆长言及于此,已经哽咽,断断续续,边泣边讲。台下众人,无不动容,热泪盈眶。许多代表,情难自已,把手拭泪。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