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沿着这条办刊道路走下去

作者:杜导正





  《炎黄春秋》创办15年了。从体制上说,炎黄春秋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从创办至今,炎黄春秋没有要政府一分钱,也没有一个正式编制。她走过的15年历程,似可作为中国报刊史上体制的探索的一个版本。当然,这是和我党推行民主、科学执政和各级领导的开放和宽容分不开的,允许我们探索,允许我们在探索中发生失误。
  从内容和观点上,我们力求真实反映历史;宣扬爱国大团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特别在坚持中共十一后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方面,态度是鲜明的;“誉人不增其美,毁人不益其恶”的史德,我们始终不渝地恪守着。我们自认是坚定的马朋主义主流派。我们党能取得胜利,能存在到现在,最核心的东西,主流的东西,就是实事求是,或者称之为科学精神。无论是毛泽东还是邓小平,都依靠这个法宝。
  最大的实事求是,就是认清世界历史的潮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孙中山推翻帝制,就是那个时代最大的实事求是。毛泽东同志领导我们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也是那个时代最大的实事求是。邓小平搞改革开放,搞市场经济,也是当时最大的实事求是。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小平同志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进展不够大。促进这方面的改革,顺应孙中山先生和毛主席早就认识到的世界历史潮流,胡锦涛同志最近将它概括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我们认为,这就是当前最大的实事求是。
  在对中共党史上的人物和事件的认识上,曾长期受到一种与之相反的非科学态度的影响。这种状况,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尤其是在思想解放路线不断推进后,有了很大的改观——当然,那种非科学的心态直至今天不能说消失了。这些残存着的非科学的条条框框,也或多或少地束缚着编者和作者的手脚。这就使杂志15年来在述史述人时,有时候难免会产生敢不敢、要不要讲真话的困惑。但从总体上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我们是坚持了。尽管有时候是进三步退一步,跌跌撞撞的,但我们毕竟前进了。这前进的步履,也是和我们党、国家探索发展的轨迹合辙的。
  当然,我们还存在许多缺点,有让读者和作者不满意的地方。这些缺点,我们恐怕要随着政治体制改革一点一点地克服,体制改革多进一步,我们的胆子也会大一点,心里更踏实,多办一些事。
  恩格斯说:“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学习来得快。”我们党今天倡导的科学的、民主的治国方略,正是建立在对以往的错误和教训认真总结基础上的。认真地总结经验教训,就要让人民如实而全面地了解历史的本来面目。这是思想健全,心理平和,社会稳定的真正保障。这个道理,我们的祖先在“子产不毁乡校”中已经讲清楚了。这也正是以中国历史尤其现当代历史重要人物和事件为主要内容的《炎黄春秋》的任务。
  我们会继续沿着这条办刊的道路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