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马寅初——单枪匹马 战死为止

作者:杨勤明





  2005年1月6日,中国人口达到13亿(不包括港澳台约3000万),占世界总人口65亿的五分之一。13亿是个巨大的数量,需要多少粮食、多少棉花,才能使人人都吃饱穿暖?虽然,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执行“控制人口,计划生育”的国策,但由于基数大,目前每年净增人口即达1400—1500万。据预测到2040年,中国人口将达16.5—17亿。过去有科学家测算,根据我国的自然资源和地域环境,只能养活16亿人口。如此,到本世纪中叶,中国人口已呈超饱和状态。
  新中国建立56年,由于全国人民的努力,经济总量已达到世界第七位。但按巨大的人口总数平均,人均GDP(国民生产总值)2004年仅为1270美元,不到世界平均水平5800美元的四分之一,列全球第130位。按我国现行标准,年收入少于668元人民币者列为贫困人口,有2610万;而按国际标准,每日少于1美元即列为贫困人口,则达2.8亿,占我国13亿人口的21.5%,即每5个人中还有1个穷人。
  1949年新中国建立时,人口约为4.5亿,到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已突破6亿大关。1979年夏,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兼组织部长的胡耀邦为著名经济学大师、因人口问题遭殃的马寅初平反,含着眼泪说:“当年毛主席要肯听马老一句话,中国今天的人口何至于突破10亿大关啊!批错一个人,增加几亿人,我们再不要犯这样的错误了。共产党应该起誓,再也不准整科学家和知识分子!”当时马老已经98岁高龄,下肢瘫痪,耳朵也有点背,他在轮椅上听了为他平反的通知,只淡淡地说了一句话:“二十年前中国的人口并不多,现在太多了,你们不要再误事了。”从1953年到1979年,26年就增加了4亿人口,而从1979年到2005年,也是26年,由于实行了计划生育,只增加了3亿人口,少生了3亿。
  上世纪50年代初,马寅初回浙江老家研究人口问题,随后给周总理写了一份报告:“人口问题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一件大事,必须引起重视,早为之图。”建议全国进行人口普查并提出了控制人口的意见。当时人口增长率已达20‰以上,周总理支持并鼓励马老专注于人口问题的调查研究。马老时已年逾古稀,不辞劳苦,率领助手和学生,奔赴浙江、江西、陕西、山东、上海、江苏和北京郊区各县进行调查,掌握了更多的人口增长数据。1953年12月7日,在刘少奇召集的“提倡节育”专门会议上,马老谆谆告诫:“人口问题,千万千万大意不得!现在不努力,将来后悔莫及!”但毛泽东持不同看法,多次批评马寅初等学者“杞人忧天”,有的地方还在号召学习苏联的“母亲英雄”,对多生育妇女进行奖励。
  1954年,马老以人大代表身份第三次回到浙江农村调查,在调查报告中写道:“人口出生率高得不得了!人口增长速度快得不得了!这样发展下去简直不得了!中国人多地少,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超过了生产增长的速度,长此以往,国家怎么能富强?”三个不得了,表达了马老的忧心如焚。他和老朋友邵力子、李德全等商量说:“现在我国人口增长率已达22‰以上,甚至达到30‰,每年净增人口1300多万。如果不采取措施,我们会犯极大的错误,会给国家带来极大的困难,新中国将会背上一个极其沉重不易摆脱的包袱。”在他们支持下,马老参阅了古今中外有关人口问题的典籍,写成《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的长篇论文,于1955年7月召开的人大一届二次会议上,以正式提案提出。却遭到康生、陈伯达等人的围攻和批判。马老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意见和主张是正确的。
  1957年春,在中南海召开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当着毛泽东的面,马老再次提出人口问题,直言不讳地说:“人口太多,是我们的致命伤。1953年普查已经超过了六亿,如果按净增率20‰计算,15年后将达到八亿,50年后将达到十五亿。这绝不是我马寅初的哗众取宠,危言耸听……如果不控制人口,不实行计划生育,后果不堪设想!”刘少奇、周恩来表示赞同,毛泽东则笑了笑说:“人口是不是可以搞成有计划的生产,可以进行研究和试验嘛!言人之未言,试人之未试嘛!”马老以为这次“廷诤”有了结果,加紧人口问题的研究写作,完成了他的名著《新人口论》,于1957年6月提交人大一届四次会议。7月5日《人民日报》整版刊登,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不久康生首先发难,用化名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说有人借人口问题搞政治阴谋,这完全是右派进攻。6月1日,《红旗》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了毛泽东《介绍一个合作社》的文章,针对“中国人口多,难于前进”的“反动观点”,提出“人多是好事不是坏事。除了党的领导之外,6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但年近八旬的马老并不准备投降。
  随着“反右”运动的深入,全国主要报刊纷纷发表批判马寅初的文章达200多篇,给他扣了三顶大帽子:宣传马尔萨斯主义,反对“人多好办事”的唯物史观,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马老要求会见毛、刘、周三人中的任何一人未果,却传来毛的话:“马寅初先生不服输,不投降,可以继续写文章,向我们作战嘛!他是个很好的反面教员嘛!”马老义无反顾,公开发表文章宣称:“为了国家和真理,我不怕孤立,不怕批斗,不怕冷水浇,不怕油锅炸,不怕撤职坐牢,更不怕死。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要坚持我的人口理论。”
  1958年对马寅初的批判,已从学术范畴升级为政治斗争和人身攻击。1959年夏,马老随入大视察团赴外地视察,目睹大跃进、人民公社、公共食堂给人民群众带来灾祸,感到痛心疾首,未免发些牢骚。回京不久,周总理代表毛泽东、党中央找他谈话,要他作检讨。但谈来谈去谈不拢。最后周总理几乎用一种哀求的口吻说:“马老啊!你比我长19岁,你的道德学问,我是一向尊为师长的。1938年你我在重庆相识,成了忘年之交,整整有20年了啊!人生能有几个20年呢?这次你就答应我一个请求,对你的《新人口论》写出一份深刻的检讨,检讨了,你好我好大家好,也算是过了社会主义这一关,如何?”马老明白不到万不得已,总理不会说出这样的话,但要马老违心作检讨,也实在办不到。他沉思良久,最后进出这样两句话:“吾爱吾友,吾更爱真理。为了国家和真理,应该检讨的不是我马寅初!”几天后,马老写了《重申我的请求》,交《新建设》杂志发表,文中说:“有几位朋友,劝我退却,认一个错了事。要不然的话,不免影响我的政治地位,甚至人身安危。他们的劝告出于真挚的友谊,使我感激不尽,但我不能实行。这里,我还要对另一位好友准备谢忱,并道歉意。我在重庆受难的时候,他千方百计来营救,我1949年从香港北上参政,也是应他的电召而来。这些都使我感激不尽,如今还牢记在心。但是这次遇到学术问题,我没有接受他真心实意的劝告,因为我对我的理论有相当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