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王洪文、王效禹采访追记

作者:金 凤





  山东采访王效禹
  
  1967年1月,上海“造反派”夺了上海市委的权,成立革委会。各地造反派闻风而动,纷纷夺权和成立“红色政权革委会”。山东省革委会成立较早,革委会主任是一名造反的地委级干部,名叫王效禹。
  我当时在《人民日报》记者部工作,奉命到山东采访,自然要采访王效禹。他原是厅局级干部,和一般工人、学生“造反派”不同,他起来“造反”,有点不同一般。
  电话打通,他欢迎面谈。王效禹大约四十多岁,中等身材,很善谈,谈起来滔滔不绝。
  他不无得意地说,作为山东这样一个大省的第一把手,他的确非常之忙。但再忙,也要热情接待中央党报记者。
  他谈到“文革”前遭到原山东省委(现称“主要走资派”)的排挤、迫害和折磨,他受到处分,下乡劳动改造(后来知道他是因渎职和生活作风问题而受到处分和下放劳动的)。他认为,山东省的“主要走资派”执行了修正主义路线,他有所抵制,反而遭到迫害。因此,“为了保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他不顾一切,坚决起来造反!他有一定的宣传、组织能力,又了解一些领导干部的底细,很快当上山东省“造反派”的总头头,成为山东省红色政权革委会的主任。
  他大摆他的“造反功绩”:如何紧跟中央文革部署,帮助各地“造反派”,不到半年夺了全省10多个专区、100多个县“走资派”的权,相应地成立了各地革委会。工作量自然很大。他谈到各派“大联合”如何困难,“走资派”如何顽抗,当地驻军又不支持等等。
  他谈到当前要紧跟中央部署,着手恢复党的组织生活,首先要成立各地、县的党的核心小组。他说,青岛市“造反派”的力量很强,作为试点,他已任命青岛造反派头头、革委会主任杨宝华当青岛市党的核心小组组长,来抓恢复党的组织的工作。我顺口问了一句:“听说杨宝华是个工人,他是党员吗?”王效禹回答的有点尴尬:“大概不是。”我吃了一惊,忙问:“不是党员,怎么能当党的核心小组组长?”王效禹脸不改色地说:“没问题,我可以让他突击入党。”我紧接着问:“怎么突击入党?杨宝华突击入党了吗?”王效禹没有想到我会打破砂锅问到底,有些为难地说:“我了解一下。”他拿起电话,找青岛市革委会主任杨宝华。只听他大声问:“小杨吗,入党手续办了没有?”那边杨宝华大声回答:“实在太忙了,还没来得及办。”王效禹大发雷霆,声色俱厉地怒斥杨宝华:“小杨,你真糊涂,这是件大事,有关你的政治前途,怎么能拖着不办?你马上写个入党申请,报到济南我批,赶紧办。”我又说:“入党申请要在党支部大会通过,然后再报上级审批吧。”王效禹哈哈一笑:“同志,现在不是还没恢复党的组织生活吗,如何让支部通过?只能特事特办,我批就行了。”
  听到这里,我很反感,这简直把恢复组织生活当儿戏嘛。一切都是“造反派”包办。非党员竟可以当党的核心小组组长,可以突击入党!把党组织玩弄于股掌之中!我禁不住长叹一声。
  王效禹的确很重视这次谈话,从上午到下午,谈了整整一天,中午只吃了一顿便餐。他自然希望我好好写他一篇。
  我心中对他已很反感,为了更全面了解他的情况,我找了当时担任济南部队司令员的杨得志同志。1952年他担任志愿军司令员时,我访问过他。
  这次一见面,他开门见山地说:“听说你见了王效禹,印象如何?”我老老实实回答:“夸夸其谈,言过其实,心术不正,根本不像个老干部。他居然任命青岛造反派杨宝华当党的核心小组组长,杨宝华还不是党员哩,他让杨突击入党。”杨得志抚掌大笑:“当真是《人民日报》记者,说话一针见血。”他历数了王效禹干的许多坏事:残酷迫害省委领导干部;残酷打击他的对立面,也是造反派的工人;放任造反派打砸抢,抄家抄了不少文物据为己有;玩弄女学生和女工等等。他还挑拨离间省军区、各地军分区和济南部队的关系,指使造反派抢解放军的武器,引起大规模武斗。
  听了杨得志这些话,我进一步了解了王效禹,我决定一字不写。记者必须从实际出发,尽管王效禹是当时红得发紫的“政治明星”,我认为他品质很坏,将来不会有好下场。
  但山东不能白来。从新华社山东分社了解到,山东省大型煤矿新汶煤矿抓革命、促生产搞得不错,我立刻坐火车去了新汶。
  新汶的煤矿生产已恢复到正常水平,这在当时全国工业生产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实属难得。我访问了三结合的领导班子,工人和技术人员,访问了家属,又下井实地考察。
  我写了山东新汶煤矿抓革命、促生产,煤矿产量跃居全国煤矿前列的新闻。《人民日报》把它发在一版,还发了一篇短评。听说,周总理看到这一消息很高兴,让各地工业部门注意学习。江青则很不高兴,批评总理“抓生产压革命”。她还追查这条新闻是谁写的,鲁瑛告诉了她。她记下我的账。
  
  上海见王洪文谈了半天,一字未写
  
  1967年9月,我到上海采访。当时,毛主席巡视大江南北,指示要搞好革命大联合,要解放一些干部。我到上海,找到一些“解放”了的干部,开了座谈会,给报社发去一个版的发言摘要。我单独访问了刚刚“解放”的原上海杨树浦区委书记张金标,写了一篇通讯,发在《人民日报》一版。
  当时,上海最大的“造反组织”是上海革命工人造反总司令部,简称“工总司”。这时,正逢“工总司”成立一周年。他们欢迎记者访问。我决定采访“工总司”司令王洪文。他原是上海国棉十七厂一名保卫干事,如今是上海响当当的“造反派”。
  我找到外滩汇发银行,这里原是上海总工会所在地,现在是“工总司”司令部。王洪文的秘书小廖带我穿过曲曲折折的楼道,来到一个房间门口。奇怪的是,小廖不从房门进去,却带我从一个巨大的窗户钻进房间。这实在出人意料,有点故弄玄虚。
  原来,这里是“工总司”核心组开会、学习的地方,一般人是轻易找不到的。房间很大,一张长方形的餐桌两旁,坐了“工总司”核心组的十几个成员。王洪文三十出头,面容端正,看来文静,不大像杀气腾腾的“造反派”。他的助手陈阿大是个工人,长得膀大腰圆,是个打砸抢能手。
  小廖到王洪文身边说了几句,王洪文站起来,表示欢迎:“欢迎《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我们。我们正在‘天天读’,读毛主席著作,这是雷打不动的每天必修课,请你坐下来参加吧。”
  我想,真糟糕,我手提包中既没《毛选》,也没有语录,怎么学呢?谁知,他们根本不是学习,而是核心组每天的碰头会,正在商谈工作。我松了口气,否则会很尴尬。
  他们东拉西扯,不知谈些什么。那个陈阿大好像提出,他看中一座花园洋房,希望能搬进去。核心组另一名成员王秀珍马上说,她住的房子太小,也想搬搬家。一下子,大家吵吵嚷嚷,都吵着要分房子,要搬家。王洪文看到有我在场,这样吵着要房子究竟太不像样,用手一摆大声说:“这事好办,回头你们开个单子,交给我看看就是,用不着在这里议论。我们还是好好议一议‘工总司’成立一周年,大会怎么开吧。”
  他们拉拉杂杂谈了些意见。王洪文总结了一下,特别强调,要注意北京的动向,要紧跟中央文革的部署,坚决执行春桥同志的指示。
  他说,春桥同志最近提出,现在是“造反派”最容易犯错误的时候。因为,我们已彻底打垮了“走资派”,彻底打垮了我们的对立面“赤卫军”。我们一定要戒骄戒躁,不要得意忘形。他说,春桥同志特别要我们保持工人阶级本色,艰苦朴素,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他希望大家好好议一下。
  会场顿时沉默了,无人发言。我想,刚才大家纷纷吵着要瓜分资本家的花园洋房,这和张春桥的讲话,不是南辕北辙吗?王洪文对大家分房的要求不予驳斥,反而大包大揽下来,现在又提出要学习张春桥的讲话,这不是故意演戏吗?看来,王洪文和山东王效禹都是“一丘之貉”,造反起家,打打杀杀,争权夺利,简直和上海滩过去的大流氓头子杜月笙、黄金荣差不多嘛!不过,王洪文他们的能量可比杜月笙、黄金荣大多了。他们简直就直接推翻了上海原市委、市政府,夺了他们的权,现在俨然是上海市的统治者,要几座房子不过是小菜一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