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戏解西游

作者:谢 山





  俗语:跳不出如来掌心。似乎如来法力无边。但细思之,这法力其实亦有限,三千年一劫,即是历史发展规律。五行山也有崩颓之一日,岂能违反沧海桑田的规律。孙大圣被压了几百年,到头来还得放他出来,再关下去也没有意义了。如来也不得不出此一招,只是加了个条件:“皈依佛门”,其实丝毫没有改造好,只是用个金箍骗了他才迫使就范。然而查查记录,几次使用紧箍咒,错的是唐僧,由此可见紧箍咒的教育意义的渺小以至无能了。孙大圣放了出来,脾气还是依旧,看来还是挺“顽固”的,他是石猴,脑袋自然是花岗石的。
  皈依佛门后成了正果有何意义?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孙猴子被封了一个什么佛,可是人们并不以此相称,人们只称他为“齐天大圣”,沿用他自己的称号,惦记着他大闹天宫,从不记得他叫什么什么佛。上天的封号还不如他自取的花名,真怪!这似乎是对神佛的亵渎,阿弥陀佛,罪过。
  一般人认为《西游记》是神怪小说,我认为如透过神怪的外衣,把它作为一部社会小说来看意义更大,而且可发现不少新的启示。例如:取经路上遇到一些妖魔,总的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土妖精,法力小,为害也不大,结果却被孙悟空一棒打死,名之曰为民除害——这是妖精的应得下场,体验“天法”的严正;另一类是有来头的,而且后台很硬。这些妖精都法力高强,几乎置唐僧师徒于死地,连几次请来天兵天将也无可奈何,最后发现他们原来是神佛的徒儿、坐骑、宠物,以及下凡的星宿等等。案子结束了,没有听说要受什么严厉处分(当然更没有刑事处分),而且他们的主子们也没有因为管教不严造成严重后果而被天庭撤职查办,似乎连检查也没有写呢。而唐僧师徒所受的折磨只当是活该,名之曰考验,而且还须不断经受考验,直至历尽八十一难。我想这是小说家为了写完这部名著,才让唐僧师徒活下去的,换个凡夫俗子,肯定受不了这般多的磨难,想想那些对手的后台多么强大!妖精中还有一类虽然没有来历,但是本领太高强了,于是,被神佛看中,收了去做镇山大使等等(如黑风怪、大鹏怪以及红孩儿等),当然皈依成佛后,也是前罪一笔勾销,还可享受人间香火供奉。这是第一类妖精所不能梦求的,原因就在于这符合一条辉煌的原则:“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们原来所持的屠刀,确是够锋利的,而第一类妖精缺乏的就是这把锋利的屠刀,尽管罪恶小,却不能援引成佛的原则而只落得严厉镇压的下场。所以第三类其实可以和第二类合并为一类。从来妖精只能分为两类:一是和神佛无直接关系的,即土生的,严惩不贷。一是和神佛有关的(已有组织关系的,或可以发展的),治病救人,全力挽救。
  上述发现也许比《狂人日记》的从字缝中发现“吃人”两字更有意义。不过这一发现,却使取经这一伟大事业的神圣光圈黯然褪色了。佛祖真是为了普济众生而把真经传来东土吗?为什么阻碍取经的恰恰是那批与神佛有关联的化了装的“魔头”呢?自圆其说的所谓“考验”,只能使身受其害者感到啼笑皆非,痛心疾首。究竟在普济众生的幌子下干出了一些什么勾当?从对待妖魔的态度上看,难道还分不出谁亲、谁疏?
  我又发现《西游记》结局还漏写了一大段。书中说到取经以后,唐僧师徒都成正果,授予佛号,其实不然。当时诸佛对孙悟空做鉴定时,认为他首先出身不纯,不如唐僧是佛门弟子,八戒是天篷元帅,沙僧是卷帘大将,出身高贵,连白马也是龙宫三太子,而孙只是石猴,缺乏“神性”,此点是原则问题,非常重要,不能越级擢升,更不能上升为佛。说到取经路上的表现,更是意见一大箩,如一,屡次和师父顶撞,不尊重领导。二,遇事擅作主张,违反上级意图。三,逞强好胜,突出自己,目无组织。四,凶狠好杀,全无佛门慈悲胸怀,缺乏“佛性”。五,屡教不改,无纪律性。六,作弄八戒,群众关系极差。此外还提了几十条,每条都有确凿的事例为证。特别是,原在天国有组织关系的妖精在人间胡作非为,被猴头揭发控告,使诸佛大伤脑筋,认为给天国抹黑,怒不可遏(但这一点,他们自然不便明说了)。据说弥陀佛为了缓和气氛,提了一句:“悟空虽然缺点不少,但取经路上立功不小。”此话当场受到反驳,主要论据是:取经的成功,是由于我佛光辉照耀下,各方神佛的多方护持下,六丁六甲天兵天将的密切配合下,唐僧的具体领导下,八戒、沙僧、白马的全体努力下,还有尘间大批善男信女出于对我佛虔诚顶戴而作的积极支援下才能获得辉煌胜利,关猴头屁事!少了一个猴头,难道地球就不转了?真经到不了东土吗?猴头生性泼赖,专事捣乱,以前触犯天纪,我佛以慈悲为怀,容其改过自新,将功赎罪,取经是他争取改判减刑的机会,根本谈不上“立功”。据说有的佛还振臂高呼:“只准老老实实,不准乱说乱动”的口号。最后还是如来作了结论:“从宽发落,既往不咎,孙悟空要接受意见,吸取教训,不可泄气”。当然这次评佛是评不上了,不过金箍圈准予取消了——其实,那个金箍圈当时锻造就很粗糙,已日久朽烂,不除它,也起不了当年的作用了。事后听说孙悟空被激得金睛火眼几乎爆裂:“猴子就猴子,老孙从来就不想成佛,宁可压在五行山下还自在些,好过受这么多窝囊气,老孙也不受骗去取什么真经了。”把观世音大骂了一顿,说她是头号骗子,以后一个筋斗跳到不知哪里去了……所以他也没有成佛。这才是《西游记》的真正结局。
  吴承恩不能写得太长,感到太累了,于是草草收场,偏漏了这重要的一段。我希望有人用现代语言,补写一部西游故事新编(例如,孙大圣在地府“勾销生死簿”,翻译成现代语言是“销毁黑名单”)。
  (责任编辑杨继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