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炎黄春秋》读后感

作者:徐亚峰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共产党员,《炎黄春秋》的普通读者。我阅读《炎》刊还不到一年,不仅获得了不少知识,而且消解了我胸中的愤懑和忧虑。
  《炎》刊里所讲述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尽可能实事求是地还其本来面目。它探讨的学术专题,能展示各种见解,客观地分析比较,给读者以正确导向。
  它情真意切地呼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痛析历史教训,坦陈现实弊端,不偏执,不狂放,字字句句凝结着对人民、对祖国、对党的滴滴真情。铮铮切切的建言,无不发自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心声。视人民群众“是党的根基,党的血脉,党的力量”的党中央,一定会倾听这些声音,并会为之感到宽慰,感到力量。
  党自十六大以来,吹响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号角。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将在党中央的领导下,适时地在党内外充分讨论,集思广益,形成共识,并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下,稳妥有序地推行。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的必需和必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若能达到大多数人民群众的预期目标,那将是中国几千年来政治生态的历史性飞跃。如此重大深入的变革,必然会有很大的阻力,自然不会一蹴而就,但也不能等到遥远的未来。顺应民心、与时俱进的党中央,一定会下定决心,排除万难,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切切实实地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以及选举权和罢免权。封建主义的特权思想和专制行为的遗毒,一定会在中国大地上逐步肃清。当权由民所赋之时,各级官员,一定会真诚自律地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党群关系,官民关系,一定会再现当年抗日敌后根据地的那种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鱼水相依之情。一个实实在在具有中国特色、繁荣富强、团结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定然为全世界人民所向往。
  衷心祝愿肩负民族复兴神圣使命的党中央,不仅在经济和科技领域,而且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坚定不移地朝着人类历史发展的前进方向,率领中国人民大步前进。
  衷心祝愿,体现中国知识精英传统精神、勇于坚持真理、坚决不说假话、直言人民心声的《炎黄春秋》,在民族复兴、和平发展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不停地擂起给人以企盼催人奋进的鼓声。
  新疆石河子市 徐亚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