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我们和历史一起进步

作者:本刊编辑部





  退回四十年,文革开始。退回三十年,文革结束。三十年来,我们参与了前贤没有经历过的社会实践,见证了新的历史进程。
  对比跨越两代人的历史实践,我们有一个感悟:论走路,一条腿不如两条腿,两条腿不如四条腿。同样,思考问题,一个脑袋不如两个脑袋,两个脑袋不如四个脑袋。充分发挥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比依赖单人或单个社会集团积极性的办法更高明,也更稳妥。
  根据“科学发展观”的思路,这种感悟或许可以提升为“科学历史观”。科学的历史观来自历史实践。历史前进,我们的历史观也随之前进。历史实践已经证实:大包干比人民公社高明;改革开放比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高明;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高明;集体领导比个人崇拜高明。国内国外、城市乡村、集体个人,各种社会力量都得到尊重,权利得到保护,因而发动起来,历史前进的步伐就加快了。
  当然,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各个社会集团一起行动起来,一起争取自己的利益,这时候,如何协调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如何争取双赢局面,如何在和谐中开拓前进,就成为新的历史任务。
  中国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先进国家的历史经验同样告诉我们:建立和谐社会,就要让人们讲话,让各种意见得到充分表达,争论,交流,妥协,合作,达成共识,建立众人认可的规则,然后彼此监督、贯彻实施。这些经验,汇总起来,其实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前努力追求、文革后汲取教训反复重申、中共十六届各次全会一再呼唤的民主制度。孙中山总结世界和中国历史的经验,认为民主制度的建立是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顺应历史潮流,凭借民主制度谋求社会和谐发展,体现了以中外历史经验为依托的科学发展观。以这种制度为基础建立的社会,便是真正的和谐社会。我们热切而乐观地盼望和谐社会的圆满到来。
  《炎黄春秋》已经办了十五年。十五年来,我们遇到过无数困惑,常常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唯一坚定不移的宗旨就是实事求是。十五年的实践使我们意识到,这个宗旨也是一大批作者和读者共同坚守的底线。在这条底线上,不同的意见可以统一,不同的主张可以调和。而且,这项宗旨也自然而然地把我们引入世界历史潮流,使我们的观念随着历史实践,跳出了教条主义的条条框框,从不高明到比较高明,最后得出了与科学发展观一致的结论。这大概也是马克思所说的“历史与逻辑的一致”吧。
  我们随着历史进步了,我们的杂志也随着历史进步了。我们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在中共中央正确领导下,继续进步,并和作者、读者一道推进社会进步。在科学的历史观和发展观看来,人民群众,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创造历史的主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