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0期

中国军队在印缅战场

作者:王伯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政府派远征军十余万人入缅协防失利,部队退入印度后又在印度补送兵员,组成驻印军新一新六两个军5个师,在英、美盟军配合下反攻缅甸,节节胜利,解放缅甸北疆土14万平方公里,并在新组建的滇西远征军协同作战下新建并打通中印公路1736公里,新建中印油管2960公里,毙敌18万之众,战果辉煌。
  印缅战场是二战中中国军队参加国外作战并作为主力的唯一战场,对二战盟军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遗憾的是,由于复杂的原因,长期以来,不论在台湾或大陆,很少有人提起这场战争。作为那场战争的参与者,借此二战和抗日战争60周年胜利之际,特撰此文,以资纪念。
  
  二战中国战区的成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1940年6月,法国政府向德国法西斯投降,日寇也乘机压迫法属印度支那殖民总督要求登陆。7月2日,日军占领广西龙州、镇南关,8月6日登陆海防,中国军队旋即破坏滇越铁路,防止日军进犯云南。8月30日,日军与法国维希政府订立协定,允许日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9月,日军即分三路进占印度支那北部。自此,滇越、桂越国际交通线即被日军截断,滇缅公路成为我国西南大后方唯一的国际交通命脉。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得手之后积极出兵南下。次日,日军强行进驻泰国,泰国政府被迫与之签订城下之盟,并对英、美宣战。12月14日,日军即由泰国进攻缅甸,31日攻占缅甸第二大海港毛淡棉,威胁仰光。日军另外的南进部队于1941年12月25日攻占香港,1942年2月15日攻占新加坡,仅只两个多月时间内囊括了东南亚大片土地,气焰十分嚣张。
  在盟国方面,也迅即作出了一系列应战的积极反应。珍珠港事件之次日,中国即向日本正式宣战,紧接着英、美亦相继对日宣战,12月23日,中、美、英三国代表在重庆举行东亚军事会议,中、英签署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12月31日,罗斯福提出成立中国战区,包括泰国和越南,由蒋介石任战区统帅,并派史迪威担任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和中、缅、印战场美军司令等职。
  
  中国远征军入缅
  
  1941年底,中国已经准备派遣10万部队入缅协防,但由于英方心怀鬼胎,害怕中国军队入缅会影响他在战后对缅甸的殖民统治,因而一开始就拒绝,或者拖延阻滞,中方两次动员军队入缅,皆被拒而作罢。直至英缅军队在日军强力攻势下土崩瓦解,仰光危急之际英方才请求中国军队入缅。1942年2月16日蒋介石下令组成远征军,由卫立煌(后罗卓英)、杜聿明分任第一路正副司令,下辖第5、6、66三个军入缅御敌,并优先运送第5军入缅。先头部队是第5军200师(师长戴安澜),驻地在云南保山。3月2日起由保山陆续向缅甸开进,到腊戊后换火车,日夜兼程,千里跃进,深入缅南,于3月7日到达指定地点、南距仰光250公里的同古集结,阻敌北窜,而第二天,仰光就被日军侵占了。当时英印军队战斗力极弱,慑于日军威力,丧失斗志,表面上要和中国军队共同防御缅甸,骨子里则是执行英政府“弃缅保印”的方针,急忙要向西北撤逃至印度,和日军一触即溃,常常要靠中国军队急驰救援保护。
  
  仁安羌大捷震惊世界
  
  4月15日西线英军一路不战,退到缅甸中部最大工业城市仁安羌(盛产石油),并炸毁油田。这时日军33师团急追直进,越过仁安羌,把英军第一师七千余人悉数包围。英缅军总司令亚力山大急向中方代表侯腾和蒋介石请求接应。16日,被围英军水源断绝,师长斯考特再次呼急,中国远征军司令罗卓英令新38师布防,相机援救英军。113团当即乘卡车急驰救援,孙立人赶往亲自指挥。17日黄昏到达仁安羌城郊宾河北岸,进入战斗。次日拂晓,猛攻宾河北岸日军的主阵地。经过一个上午血战,北岸日军尽被歼灭。次日凌晨4时30分,中国军队发动进攻,孙立人派113团分几路在夜幕中渡过宾河进行突然袭击,并派多股小部队深入前线,设置疑兵,穿插袭扰,使敌不知我军虚实。这样,在我军巧妙周全布置,勇猛战斗下,敌军被分割成小块,到下午3时,主力全被击溃。5时,残敌亦被肃清,首先解救出被围英美传教士及新闻记者500余人。接着,英缅军第一师及战车营官兵7000余人、战马1000多匹,在113团掩护下安全撤至宾河北岸。孙立人命令将从日军手中夺得的英军战车和辎重汽车100余辆交还给英方。被围困三天的英缅军,激动万分,雀跃欢呼,有的把衣服抛向天空,有的抱成一团痛哭,很多人跑过来拥抱亲吻中国士兵,纷纷举起大拇指高呼“中国万岁!”,情景至为感人。
  是役,孙立人以新38师一个团1000余官兵抗击并打败日军两个联队一万余人,解救英缅军7000余人,消息传到英国,朝野为之轰动。英国女皇特颁奖给孙立人“英帝国司令章”,这是英国最高荣誉军功勋章(CBE勋章)。美国总统罗斯福亦专电祝贺,颁予孙立人“丰功员章”。国民党政府颁发给孙立人“四等云麾勋章”。有功官兵,皆受褒奖。被解救出来的众多外国记者,亦以亲身经历报道了这一胜利的翔实经过。孙立人及中国军队的英名因而布扬天下。
  
  兵败野人山
  
  中国军队入缅后按照协议归英国指挥。3月6日,美国史迪威将军到重庆报到,8日蒋介石正式任命为中国战区参谋长,指挥入缅的中国远征军,11日即飞赴缅甸。这时缅甸盟军有英、美、中三国将军指挥,却未能建立真正的,统一的,强有力的防御指挥系统。“最高指挥”的英国一心想的是把中国军队推到第一线去掩护他逃跑,有时甚至假造军情,让中国军队主力急奔西线,到时却无敌踪又返回东线,来回空跑折腾,贻误战机。中国军队仓促入缅,后续部队运输工具不足,到腊戊以后火车效率低下,并频遭缅奸破坏,一些部队要靠徒步行军奔赴前线指定位置。面临日本空军和机械化陆军部队的强劲攻势,既要派兵到西线掩护英军撤退,又要在中、东两线阻止日军进攻,战线辽阔,兵力不济,后援不及时,捉襟见肘,多次会战计划都告流产,而且东线防务薄弱。日军窥破了这一点,于是组织重兵,3月下旬将新调来缅甸增援的36师团投入东线发动进攻。4月6日,日军攻占毛奇,20日攻占罗依考,24日攻陷雷列姆,29日即攻占我军入缅后第一军事基地、滇缅公路缅境终点腊戊,截断我军回国归路,这就使我远征军全线动摇,不得不全面撤退。日军乘我后方空虚,组织精锐快速部队乘势由腊戊沿滇缅公路向东急进,5月3日连陷八莫、南坎,侵入滇西边境重镇畹町。4日连陷芒市、龙陵,5日抵怒江西岸,由于我后方部队赶到将怒江上的铁索桥惠通桥炸毁,才被阻于怒江西岸。此后日军继续于5月8日占领缅北重镇密支那,5月10日占领我滇西重镇腾冲,第一次缅战历时两月即以我方全面失利告终。
  撤退时远征军指挥部正、副指挥史迪威、罗卓英决定向西就近撤入印度,杜聿明经请示重庆,率主力部队北越密支那夺路回国。但前锋未到密支那,获知那里早被日军占领,乃决定向北撤入野人山,再向东寻路回国。
  当时第5军200师正由西线调回东线反攻棠吉,经过激烈奋战,于4月25日收复了棠吉,但26日即奉命主动放弃棠吉,向北尾追北犯腊戊之敌。腊戊陷敌之后仍奉命继续北上追赶第5军主力,这需要通过敌军的多道封锁线。5月18日夜,当通过西保—摩谷公路时,受敌伏击,伤亡惨重,师长戴安澜不幸身负重伤,突围后5月26日因伤重不治在茅邦村殉国,时年36岁。部队经过副师长尚吉人等带领继续突围,终于6月17日到达腾冲附近渡怒江回国。同时第5军96师也北撤到孟拱,继续北上到孟关,进入野人山区,入滇回国,沿途病饿拖死者6千余人。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