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三五九旅南征记

作者:王人广





  1944年11月,八路军第120师359旅奉中共中央命令,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独立第1游击支队”,由延安出发,经陕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到1945年8月抵达广东省北部地区,执行在华南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在进军途中战胜了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围追堵截,越过了山岳河流的险阻,克服了严寒酷暑和饥饿病伤的困难,辗转行程一万余公里。毛泽东称赞他们的南征为“第二次长征”。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359旅南征60周年。特写此文,以兹纪念。
  
  中共中央的战略决策
  
  1944年以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在胜利地发展。日本侵略者在太平洋战线逐渐失利,为了打通补给东南亚各地的大陆交通线,日军发动了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在这次战役中损兵数十万,丢掉了华中、华南、西南的大片国土。与此相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战场,则展开了大规模的局部反攻。在此情况下,中共中央作出了发展南方的战略决定。
  1944年9月1日,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主席团会议,决定派王震、王首道率部于10月南下,发展湘鄂赣等地的工作。10月3日,毛泽东再次主持六届七中全会主席团会议,讨论了河南工作大发展与调部队和干部去河南和湘赣的问题。在7日的主席团会议上,毛泽东指出:这几个月我们的作战,特别是山东有很大发展,今后主要发展方向是南方,江南、湖南、河南,同时要注意东北,还要准备苏联打日本。在干部配备上,主要是注意南方,同时注意东北。
  这时,八路军第120师359旅在延安东南的南泥湾屯垦练兵。为了更好地完成南下任务,毛泽东向王震详细地说明了当时的形势,并进一步地交待了任务。毛泽东说:当前不论国际形势还是国内形势,都对中国革命空前有利,德、日法西斯的灭亡已成定局,国共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很大变化。中国要胜利,中国人民要解放,都把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目前,我们就是准备如何迎接胜利。但是,战争还要打下去,战区还可能扩大。美国的强大海军可能在菲律宾登陆,切断日本通向南洋的海上交通线。日本军队就只有打通大陆交通线。现在粤汉路日军南北对进,已快会合,并有打通湘桂的企图,下一步还可能进攻贵州、四川、云南。这样,战争也可能还要打两三年。一旦美军迫近日本本土,在中国沿海登陆,日军就可能从印度支那、暹逻、缅甸后撤,从华南收缩兵力,退守上海、山东和辽宁。那时,中国的抗日战争将转入战略反攻阶段。我们要抓紧这一有利时机,到日本军队后面去收复失地,发动群众,解放自己,推翻敌伪的残酷统治,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民主政权。毛泽东进一步对王震说:在当前形势下,我们的战略方针是,巩固华北、华中,发展华南,就是要向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浙江发展。作为中央的部署之一,是由你们359旅组成南下支队,并护送干部挺进华南,会合东江纵队开辟湘粤桂边的五岭抗日根据地,把华中和华南联系起来。这样,在日本军队退到山东等地沿海地区时,你们就可以配合全国各战场的强大反攻,收复失地。在抗战胜利后,如果蒋介石依靠外国势力,把内战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我们也能进退有据,牵制其南方一线,配合各解放区的自卫战争,打败蒋介石,建设新中国。
  为了完成党中央赋予的任务,部队在南征前进行了各方面的准备工作。首先是营以上干部集中在中央党校学习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和在敌后工作的经验。毛泽东在10月25日给训练班的讲话中强调说: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但也有很多困难。这一回你们是去长征的,一直到湖南、广东,要准备饿饭,没有房子住,生病受伤没有人抬担架,要有克服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的精神准备。为了人民的利益,我们准备牺牲一切,包括生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我们应该这样做。其次,连以下干部学习《军队政治工作》等文件,并对部队进行深入的思想动员。此外,给部队补充了武器、弹药、服装、粮食和经费。
  10月31日,毛泽东再次召开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主席团会议。参加南征的主要领导人列席会议。会议决定组成“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独立第1游击支队(简称南下支队)”,由王震、王首道、贺炳炎、廖汉生、王恩茂、文建武、张成台、刘型等8人组成支队军政委员会,以王首道为书记。王震为支队司令员,王首道为支队政治委员。支队下辖4个大队,共4200人。359旅留下的部队,准备作为南征第二梯队,待机南下。中央派往鄂豫边区工作的干部900余人,编为两个大队随同支队南下。
  
  南下支队誓师出征
  
  1944年11月1日上午,南下支队全体人员集中在延安东关飞机场上举行誓师阅兵仪式。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检阅部队。毛泽东勉励部队说:你们这次到南方去,到敌人的后方去插旗帜,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这是一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你们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前途是光明的。你们要用最大的毅力去克服各种困难,上下一心团结一致,要像“王者之师”那样,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真正做到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要同群众打成一片,忠实地为人民服务。最后,他祝全体指战员身体健康,并取得远征的胜利。王震带领全体南征战士庄严宣誓:“我们是人民的军队,我们是为了解放千百万华南的人民而南征。我们要严格遵守革命纪律,爱护人民,保护人民,紧密团结,克服困难,英勇作战,用我们的血和肉,献给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11月10日,南下支队告别延安,踏上征途。
  支队离开延安后,经延川县到达清涧,休息了三天后进驻绥德,准备东渡黄河。在这里,支队召开了连以上干部会议,再次进行政治动员,并布置东渡黄河的准备工作。
  11月20日,支队离开绥德,次日到达黄河岸边,然后渡过黄河进入晋绥边区。为了查明前进路上的敌情,支队在边区吕梁山区的刘家会停留了七天。11月30日,支队从刘家会出发,冒雪通过离(石)临(县)公路和离(石)岚(县)公路,到达离石县的鸦儿崖,准备越过同蒲铁路。
  日军在同蒲铁路沿线及其附近派有重兵把守。同时阎锡山所部在孝义县兑九峪一线构筑工事防备支队越境。12月2日,王震、王首道请示中共中央“可否取道敌、阎交界线通过?”4日,中央军委复电指出:“阎锡山在孝义兑九峪线筑工事增兵,防我甚严,你们不可引起冲突,只可在其防线以外通过。”遵照中央军委指示,支队绕开阎军防区,从日军控制的汾阳、平遥地区越过同蒲铁路,在过路时打退了日军铁甲列车的阻拦。
  越过同蒲铁路后,不久即进入晋南的太岳山区,准备南渡黄河。行军中由于天下大雪,异常寒冷,支队多人冻伤,脚部冻伤残废者30多人。经过侦察发现,在垣曲以东15公里处的马蹄牢黄河渡口已结成厚二尺、宽一公里的冰桥。12月27日,支队顺利地越过冰桥,到达黄河南岸,当即向中共中央报告了这一喜讯。30日,毛泽东复电王震、王首道,庆贺南下支队经过50天行军,安全渡过黄河,并指示:“遇安全处宜略作休息,然后前进。一入湘鄂交界,局面将较紧张,一切望依环境决定。”
  越过黄河,支队便离开了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入了河南地区。河南省境内的平汉铁路以西的日军占领区与国民党统治区之间,有30至40公里的间隙地带。在此间有地主恶霸、封建帮会组织的杂色武装盘据。支队决定对这些武装采取团结争取的政策。在支队通过这一地区时,他们大多让开了通道。但是,当12月29日支队在千秋镇附近通过陇海铁路时,受到了国民党顽固派张荫梧所部的阻拦,当即将其击溃。当天下午,支队徒涉了冰冷的洛河。31日,支队进到宜阳县境内,度过了1944年除夕和1945年元旦。这里的群众十分贫困,支队大部分连队以小米粥加红萝卜度过了新年。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