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面对“九一八”:尴尬的“国联”

作者:荆其柱





  “九一八”事变及日本的借口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20分左右,沈阳东北方向一声巨响,几个日本军人将南满铁路二米长的一根钢轨炸断了,随后枪杀几个中国乞丐,给他们换上中国士兵军装。指挥这次行动的是日本驻沈阳特务机关长花谷正少佐。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与此同时,日军向东三省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不几日即占领了东三省大部。
  “九一八”事变中,中方军队严守不抵抗命令,但与日方进行了反复交涉。日方说,这是由于中方军人炸毁了南满铁路,日军不得不自卫。对此,中方给予坚决反驳。
  事实上,对日本人的阴谋,中国政府在此之前已经有所觉察,有所判断。
  9月12日,蒋介石与张学良在石家庄会晤时说,“最近我获得情报,日军在东北要马上动手,我们力量不足,不能打。我考虑只有提交国际联盟主持正义,和平解决。我这次和你会面,最主要的是严令东北全军,凡遇日军进攻,一律不准抵抗。”9月13日,蒋介石致电张学良,“内忧外患交迫,时局重大,中日诸问题,务须稳健处理。”
  事变发生后,9月19日,蒋介石给张学良电报,称,“沈阳日军行动,可作地方事件处理,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
  张学良在此前后,对全军下达了不得抵抗的命令。
  “九一八”事件后,东北军遵照上边指令,凡日军强行进入之地,均退让而出。日军却更加蛮横,所到之处,奸掠杀烧,极为残酷,田庐为墟,市井无存。
  日本国内一派狂热不堪的“胜利”气氛,但也有一种冷静的思考。日本帝国大学教授横田喜三郎针对日本官方的满洲事件系由中国军人炸坏铁路而引发的说法,给予了强烈质疑。在日本也发生了一些学生与一些政党的反战游行。
  辽、吉失陷后,张学良警觉起来,迅即放弃了不抵抗政策,在东北人民的要求下,他开始在黑、辽、吉三省地区改组、重建抗日政权,调整了东北军抗日部队的建制,千方百计集资组织、派遣东北义勇军,组织了十多次大的军事行动,与日军及其组织的伪军、汉奸傀儡政权对峙,长达1年3个月之久。
  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积极对日抗争,其中有杨靖宇、赵尚志等一批卓越的抗日将领。东北的抗日与1937年的全民抗战相衔接。
  日本的全球战争策略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精心策划的阴谋,有远因,也有近因。
  远因是日本为了将与清朝政府签署的满蒙权益永久化。这种权益1923年已经到期。自获权伊始,日本倾全国之力强化在东三省的政治经济侵略,其满铁株氏会社是由日本政府经营的政治组织与经济组织,其组成包括了日本政府的所有机构及军队,经济规模已经深入到东三省的矿业、交通、运输、海运、港口、钢铁、铁路、机械、造船、煤炭、农垦等几乎所有产业。在这些地区驻有大量的军队。至于日本早已占领的朝鲜,成了其侵略中国的大后方。
  近因是,长期把持东北的张作霖觉察日本不断膨胀的野心,开始与日本人虚与委蛇,并开始与西方国家交往,这些举措给极欲独霸东北的日本人火上浇油,认为是对他们根本利益的侵犯。于是在1928年6月制造了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张作霖。
  日本人没想到的是,28岁的张学良不顾日本人的利诱与威胁,立即向中央政府靠拢,于同年12月果断“易帜”,表示东北三省与中国的南方是一个国家、一个整体。至此,日本决计不惜任何手段,以十分凶险的用心策划了一系列阴谋。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田中奏折》与东方会议。
  1927年6月27日,日本首相田中义一的《田中奏折》阐述了侵略方略:“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田中奏折》日方至今也不承认,然其所作所为与之一一印合)
  1930年2月7日上午9时,日本内阁召开会议(即东方会议)确定了侵略中国东北的计划。会上,这些阴谋家们一是策划“以华制华”的策略,挑动张学良与南京决裂,从中渔利;二是挑动东北军的新旧二派对立,以制造内乱;第三,日本要策动地方骚乱,资助各地土匪,干扰东北军,干扰地方管理。事后证明,日本在东北的所作所为概出于此。在堂堂国家内阁会议上竟有如此阴谋与计划,其国格之低下,其政格之卑鄙,让今天的人们瞠目结舌。
  《田中奏折》与这次东方会议确定了对中国及东南亚进行侵略的总方针。
  由日本一手策划与密谋的“万宝山事件”与“中村事件”,是日本为发动对华侵略所制造的借口。只要中方干涉,日军即可以此为由大批进入出事地区,事端即可扩大。然而,中方觉察到此事件是日本人设置的陷阱,未入圈套。
  1930年,外强虎视眈眈,中国的军阀内乱依然不止。新军阀蒋、冯、阎大战开始,身居中华民国要职的张学良调15万精锐部队入关,平息了这场内乱,却直接导致东北军力空虚。日军趁虚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国际联盟的调停
  
  “九一八”后的第二天,消息传到了国际联盟(以下简称国联)。
  国际联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倡议,于1920年1月10日宣告成立的。
  国联设立行政院、大会、秘书处和常设国际法院,它的基本宗旨是谋求通过集体行动维护和平;各国之间发生争端要提交给国联理事会进行仲裁和调解;必要时可以进行经济制裁和军事制裁。换句话说,国联保证保护其成员免遭侵略。国联第二个宗旨是在经济和社会事务中促进国际合作。
  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国联解决了一些国家的领土争端,如瑞典和芬兰的奥兰群岛之争,立陶宛和波兰的维尔纽斯之争,土耳其和伊拉克的摩苏尔之争等,这些工作很有成效。
  “九一八”后的第二天,国际联盟理事会开会,主席里拉克斯在开幕词中,质问日本代表此事。日方代表表示这是一个地方事件,尚未得到日本政府所述情况。里拉克斯对日方代表很不满意,告诫日本代表说,日本政府应该从速采取必要处理,恢复平稳状态。下午,中国驻国联代表施肇基表示,此事件应该由日本方面负责,“中方挑衅”之说,乃是日本方面借此为武力占领中国城池的口实。
  21日,施肇基正式要求国联对日军占领满洲一事予以禁止。严肃指出,破坏世界和平、侵犯中国领土,责任全在日本。各国代表均表赞同,日方代表一再强辩。
  22日,国联理事会主席里拉克斯代表理事会,向中日两国政府给予紧急警告,希望双方停止一切行动。对此,中国代表表示同意;日方代表说要等待本国的训令,不予承认。同日,理事会又提出方案,要求中日两方代表采取适当方式促使本国政府立即撤退军队,以保证两国居民与财产安全。中国代表称,此决议为采取各种办法的第一步,请国联主席持公正态度进行调查。会上,英国代表薛西尔公爵要求日本代表向国联提供此事件的报告,并对日方迟迟不提供报告表示惊异。
  同日,中国代表提出声明,要求国联“阻止此种情势的扩大危及国际间和平,同时恢复原来状况。并确定中国所受之损失,应得的赔偿性质及数目。”
  23日,国联行政院主席勒尔电告中国外交部,说明国联的态度。并已经将此事通告美国政府。美国国务卿同意国联的态度。
  25日,面对国联一致的态度,日本想回避与国联全体的冲突。其代表称,日本政府预备与中国政府直接交涉。施肇基表示,日本已占领中国领土,中日直接交涉为绝对不可能的事。并再次要求国联令日军撤回18日前的位置。
  29日,国联召开秘密会议,并于30日形成了理事会正式决议。要求日本政府即日撤退军队,在10月3日前撤退完毕,恢复“九一八”前的原状。施肇基立即表示,日军应在10月3日前全部退出,并应将所占领土交还中国政府。他提请理事会注意,日军活动并未停止,其行动与国联理事会的和平解决意愿截然相反,国联应制止日军。日方代表芳泽又编造谎言,称日侨要求日军保护,故而不能撤军。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