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我为张学良将军送葬

作者:阎明复





  编者按:
  今年10月15日是张学良将军逝世四周年。为缅怀这位“千古功臣”,我们特发表阎明复的这篇回忆。阎明复的父亲阎宝航是张学良将军的挚友和幕僚。张将军在美国定居后,阎明复和他的姐姐阎明光曾多次去夏威夷看望张将军夫妇。
  
  2001年9月底,从报上看到张学良将军患肺炎住院抢救的消息,我们全家十分着急。后来又听说老人家的病情有所缓解,大家都为之欣慰不已。然而,10月12日清晨3时我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原来是张将军的公子张闾琳打来的,说他父亲病危,希望我们能去夏威夷。接着他又发来传真,希望阎明复和吴克良能到夏威夷和他们一起渡过这段艰难时间。
  我的父亲阎宝航过去在东北军工作,和张将军一家私交甚好,两家关系也非常亲密,所以我们自小都以子侄辈尊称张将军夫妇为大伯、大妈,对闾琳、闾瑛也以同辈相称,宛如家人。
  自10月12日以来国内报纸上不断报道张学良将军病情恶化的消息,不少将军旧部的子女、东北元老的后代及北京校友会的校友都纷纷打电话向我了解汉公的病情。我告诉他们我将去美国看望张大伯,他们都要我转达向将军的问候。
  10月15日下午2时50分张学良大伯不幸逝世的噩耗传来,我们十分悲痛。汉公的亲朋好友的后代和东大的老校友又托我带上他们的挽联、唁电、挽带等以表达他们对汉公的悼念。
  16日我们拿到美国的签证和机票,上午明光三姐也从上海飞抵北京。下午我们去三○一医院看望了吕正操老人。吕老已96岁高龄,身体很好,只是腿脚走动不便。我告诉他明天我们就动身去参加张学良将军的葬礼,吕老托我们向汉公的亲属转达他的慰问,希望将军在国外的亲属常回家乡看看。
  10月17日下午2时50分我们乘坐日航班机去东京,于当地时间10月17日上午9时许安抵夏威夷,下榻希尔顿酒店。当天下午,闾琳来看望我们。闾琳和我同岁,都是1931年出生的。1936年他父亲发动“西安事变”的时候他才六岁多。为了避免发生不测,将军把他送到国外,一去多年,没有学习中文的机会。因此他不会说汉语,我们谈话时,由克良翻译。闾琳向我们介绍了追悼会和葬礼安排的情况,接着我们又一起去假日酒店,看望下榻在那里的汉公的大女儿闾瑛大姐,她是大伯和于凤至所生,那年已80多岁了,但身体健康,思路敏捷,我们向她表达了亲切的慰问。随后,我们同闾瑛大姐又一起乘车去张学森家。学森是张将军的五弟,我们称他五叔。五叔一家住在夏威夷,他的女儿闾蘅、闾芝平时就照顾大伯、大妈的生活。特别是闾芝为了照顾两位老人,辞去了在台湾的工作。闾蘅住在香港,但经常回夏威夷看望大伯、大妈。闾蘅还是全国政协委员。我们在五叔家谈了很多,我向他们详细介绍了国内各界熟悉和知道大伯的人,在闻听噩耗后举行各种悼念活动的情况。
  当晚,我们又和赵荔女士共进晚餐。赵荔是赵一荻夫人的侄孙女,多年来一直照顾两位老人。赵荔向我们介绍了丧事安排的情况:公祭仪式在夏威夷波扶域殡仪馆举行,由台湾的周联华牧师主持。周牧师是大伯的老朋友,在台湾的时候,大伯、大妈同蒋介石老先生夫妇同在凯歌教堂作礼拜时,就是周牧师主持的。
  据了解波扶域殡仪馆比较狭窄,无法悬挂挽联和挽幛,而我又从国内带来不少将军的亲朋好友为表达对将军的哀思书写的挽联、挽幛。于是,我同闾瑛姐弟商量,提出我想请汉公家属共进晚餐,借晚餐的机会举行一次追思会。这个建议她们认为非常好。当天下午我们就到花店订了七个花圈,分别代表杨尚昆主席的子女杨绍明、杨李,张治中将军的公子张一纯,张学良将军的二弟张学铭的夫人及亲属,高存信将军的夫人白竟凡及亲属,东北元老的后人和阎宝航的子女。接着我们又赶到阿拉蒙饭店的皇苑餐厅预订了22日晚上举行晚餐的餐厅和供追思会用的一座可容纳50多人的大厅,将我们从国内带来的挽联、挽幛展示在大厅里。
  19日中午,我们又同大伯的四弟张学思的夫人谢雪萍、她的女婿贾八一、儿子张超群共进午餐。席间八一谈到张汉公生前最后一段日子的情况。八一说,他从10月4日起就一直守护在老人身边,在这之前老人身体一直很好。5月大伯101岁寿诞大家向他祝贺时,他还谈笑风生,精神很好,宴会上唱了一段京戏“武家坡”,回家后兴犹未竟,又唱了一遍。八一说,我岳母回北京去,临行前请大伯为她题字,老人爽快答应了,拿起笔来写了“爱人如己”四个大字。谁知这四个字竟成了将军一生的绝笔。
  后来,八一告诉我们,张将军住院的费用都由保险公司支付,开始抢救时住在特护室,拔管后就转移到普通病房。病房很小,只能放一张病床和几把椅子,有人来看望他时,还得移动椅子才能靠近他的床前。这家医院条件比较差,赵一荻生病时也住在这家医院,发烧三天都没有人发现。这次张将军住院,护士沈萍曾建议换一家条件较好的医院没有被采纳,只好仍然送到这里。
  19日晚六时,甯恩诚的女儿甯克勤、克莉邀请我们到她家共进晚餐。专程从沈阳来夏威夷参加汉公葬礼的东北大学校长赫冀成、副校长王宛如也参加了晚宴。席间,大家回顾了甯恩承老人为东北大学的复校费尽了心血,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可以说没有甯老的努力,东大复校是不可能的。赫校长介绍了东大师生沉痛悼念张学良老校长的感人情景,并说他们带来了追悼会的录像光盘、照片、东大师生们送的挽联、挽幛,以及他们准备在校园中修建的汉公纪念堂的设计草图。他们还赶印了有老校长肖像的纪念封。
  22日下午6时左右,张学良将军追思会在阿拉蒙安娜饭店的会议厅举行。从各地专程来夏威夷参加葬礼的汉公的亲朋好友,闻讯赶来采访的《世界日报》、《星岛日报》、《联合报》的记者,共50多人。
  追思会由我主持。我说,张汉公逝世的噩耗传来,家乡的父老乡亲、汉公生前亲朋好友的后代无不万分悲痛。大家纷纷托我向汉公的亲属表示亲切的慰问。追思会上东大赫校长介绍了学校师生对老校长的深厚感情,并播放了来夏威夷之前赶制的反映学校师生悼念老校长的光盘,只见伴随着沉重的哀乐声,一队队老师学生到老校长遗像前三鞠躬,看到灵堂外挂在树上的一排排学生亲手做的千纸鹤时都泣不成声。赫校长还展示了东大师生送的挽幛,把东大师生悼念活动的相册送给了张闾瑛,并把专为老校长逝世印制的纪念邮资封分送与会的全体人员。赫校长还介绍了学校准备修建的汉卿馆的规划。王副校长向大家宣读了我们带来的东北乡亲的唁电、挽联,其中有张将军生前友好、东北爱国志士子弟连夜制作的挽联“千古青史铭伟业,万里神州盼归魂”,以及东北大学北京校友会的挽幛“功勋盖世天下同悲,名垂青史光启后人”。谢雪萍夫人向张闾瑛转交了沈阳大帅府纪念馆悼念汉公的长幅书卷。接着,闾瑛和闾琳先后代表家属讲话,对东北父老乡亲真情地悼念父亲表示深切的感谢。
  参加追思会的林渊泉回忆说,张老先生1946年刚到台湾的时候,看守宪兵有100多人。他是1948年被派到先生身边的,当时十八岁。那时对张先生看管很严。他有时陪先生时间长了,就会受到长官的训斥和询问。1988年张先生恢复自由之前,看守他的宪兵吃饭的时候还有四桌人。林渊泉跟老先生50多年,直到他离开台湾。林渊泉说,张老先生十分怀念家乡,曾经有三次提到要我陪他回大陆。第一次是1992年在台湾时说的。第二次是1997年我来夏威夷看望他时,他叫我单独推轮椅陪他到外边散步,他用手指着大海对面很远的地方说,我想去那边,你陪我去。第三次是1998年,他在散步的时候又说要去大陆看看。只是夫人怕他身体不行,一直未能如愿。林先生还说,张学良老先生常常讲起东北大学,说办大学不容易,沈阳现在还有东北大学,想回去看看,看看东北家乡。在大伯身边工作7年、负责照顾二位老人生活起居的护士沈萍含着泪水回忆说:老人家非常爱学习,每天都要我给他读报、读杂志。他还非常关心人,每次推他坐轮椅出去散步,遇到路边有椅子的地方,他就要停下来,让我坐下歇会儿,怕我累着。老人家对东北大学很有感情,散步的时候,特别戴上东大送给他的有学校标志的遮阳帽,常常说想回家乡看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