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10期

北洋政府代表拜会列宁

作者:张奕曾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曾多次表示,要废除帝俄同中国缔结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取消在华特权,并准备在完全平等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同中国建立新的关系。为使中国人民了解苏维埃政权的性质及其对华政策,苏俄政府于1919年7月25日和1920年9月27日先后两次发表了对华宣言。
  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发表后,受到中国人民的广泛赞扬。在人民的压力下,1920年5月,以徐世昌为总统的北洋政府派出了以张斯将军为首的中国军事外交代表团,这是十月革命后首次派到苏俄的中国代表团。慑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威胁,北洋政府未赋予张代表进行正式谈判的使命,只是希望他看看苏俄的一般情况,如有可能,也可以非正式地同苏政府人员谈一谈,听听他们对中国的态度和看法。当时,北洋政府对外只宣称张代表此行是前往远东共和国首都上乌金斯克(现在的乌兰乌德),是为了救济当地的华侨,事先也没有向苏政府打招呼。按照中国政府的意思,张代表到达上乌金斯克后,应当由他自己想办法同苏政府联系,取得去莫斯科的同意。
  代表团乘的是哈尔滨直达莫斯科的中东铁路专列,随同张代表的除了几位秘书、随员外,还有整整一个排的武装卫队。到上乌金斯克,张代表即向苏方表示了要去莫斯科的愿望。可是由于没有接到中方政府的任何通知,给中国外交部去电报又没有得到回电,苏方没法答应这个要求。为此,当时在苏俄任“旅俄华工联合会”会长的刘泽荣(又名刘绍周,曾列席共产国际一大和二大,并三次见到列宁)特意找到列宁。据刘泽荣回忆,列宁正忙于共产国际二大。在办公室列宁非常亲切地接见了他。列宁说,中国外交部显然有所顾虑,我们不必要求过严,非照正式手续办理不可;有代表来可以谈谈,这有益于两国之间的关系,对两国人民都有好处,让他们快来吧!列宁破例亲笔给苏维埃外交部写了条子:可以让中国代表团现在就来。
  中国代表团终于在1920年9月5日到达莫斯科。苏方给代表团以非常友好的待遇,为他们安排了房子,派了联络员和服务员等,还拨了汽车以供随时使用。苏外交部在同张代表会谈时热切希望同中国建立邦交,早日同中国订立友好协定,并要求立即同张代表进行谈判。张代表将苏方的愿望详细电告了政府,可是北京来电却指示他:切勿谈判,立即离俄回国。不仅如此,还通过驻伦敦公使正式通知苏俄驻英商务代表完全否认曾授权代表一事,说张将军是以私人身份到莫斯科去的,并无资格代表政府进行任何谈判。实际原因是列强各国已听到代表团赴苏俄一事,对北洋政府发了火。尽管如此,苏方没有改变对代表团的极友好态度,劝张代表不要急于启程回国,可以在莫斯科参观,还可以去彼得格勒看看。10月31日苏维埃人民外交委员(部长)设宴为张代表饯行。这次宴会是苏外交部首次为外国政府代表团举行的,是一次完全照欧洲传统形式安排的正式宴会。在离莫斯科之前,张代表和几位随员拜会了列宁。列宁同张代表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11月初,中国政府代表团由莫斯科乘自己的专列到了彼得格勒。在那里参观几天后,于11月中旬启程回国。因为当时铁路交通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张代表一行到12月中旬才到达中国边境的满洲里站。张代表结束了对苏俄新旧两首都的访问,并圆满地完成了同苏政府进行初步会谈的任务,同时将苏外交部10月2日写给中国外交部的一封很重要的信带回中国。这封信就是后来在国内被称为“第二次对华宣言”的文件。
  (责任编辑吴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