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8期

痛失哲人李慎之

作者:黄 乃





  2003年4月22日上午,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之同志,因常规性肺炎与世长辞了。享年刚好80岁,比我还小6岁。
  他住院虽在“非典”时期,但却是因普通的感冒转成肺炎。若他住院时绝对休息静养,增强自身的抵抗力,想是不至于转为肺炎的。可是他却没有休息,趁着逃离日常生活琐事、能集中思考的机会,反倒采取了完成他的写作计划的方式,终于引发了肺炎,战斗到他最后的一息!
  他留下的最后一篇遗作,是在医院里写的,写的是他的老同事、在北平和谈立过大功、在“文革”中被诬为“叛徒”“特务”而自杀的李炳泉同志(当时他们俩同时担任新华社国际部副主任);同时他还酝酿着几篇大文章的腹稿,其中包括有周恩来总理如何委曲求全、保护干部、艰难地支撑着国家民族形象的系统材料……
  李慎之同志博古通今,他家和著名学者钱钟书一家是世交,对于传统的经、史、子、集他是颇有功底的。他又是燕京大学的高才生,会说一口漂亮的英语。50年代中期,作为新华社记者曾随同周恩来总理参加过万隆会议和日内瓦会议。右派平反以后,他就担任着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兼领导美国研究所的职务,一直是处于我国外交路线的高参位置。
  记得我与他相识是在胡宗南进攻延安时的1948年5月,太行新华社总部和陕北总社在河北平山高家庄会师的日子。我们曾同在一间大办公室里呆过一些时候,以后便因我的工作调动以及眼睛失明而疏远了。直到“文革”浩劫过去很久,人们都思索着怎样才不至于犯像“文革”那样严重的错误。对于党内的所有路线斗争、工作的偏差和失误、领导人的功过是非等问题,我是困惑迷茫的,读了李慎之的大作,说自秦、汉以来,我国就是一个专制主义(单说封建主义还是不够的)的传统。这个专制主义浸透在政、教、礼、俗各个方面。五四精神被中断了,要重新来一次启蒙运动。
  有些历史的逻辑是不可以文字游戏的形式逆转的。为什么建国以后要把民主集中制解释为“集中是目的,民主是手段”呢?!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精髓是生产关系的发展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是颠簸不破的真理。为什么硬要把它批判为机械论,而生产关系要拔高时便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成了主要矛盾了呢?!这些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以前我总是盲从,现在也有了一些个人独立的看法。
  我确实是个被启蒙者。我和老伴准备送李慎之同志一副挽联,没有赶上社科院为他举行的小型告别仪式,就抄在下面作为本文的结束吧。
  上联:
  上下五千年,唯通达者振臂疾呼,重扬五四精神,速开民主!
  下联:
  纵横全世界,有明智士运筹帷幄,立足人本思想,强我中华。
  横批:真理在战斗中永生
  (作者系原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
  (责任编辑赵友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