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8期

朱德追述国民党上将范石生

作者:郭军宁





  我是《朱德与范石生》(中央统战部华文出版社2001年1月版)一书的作者,对范石生将军是比较了解的。该书出版一年之后我得知,除了范石生的亲属外,还有一位比我更加了解熟悉范石生将军的人,他就是革命前辈侯方岳老先生。
  侯老是四川省广安县人,1915年11月出生,1930年参加革命。抗战时期他在周恩来副主席直接领导的中共南方局工作,三任地委书记,一任成都市委书记,1941年,周恩来派他到云南省主持省工委工作,开展建党、建军和统战工作。1949年春,他代表云南省工委参加华南整军会议,同年秋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和开国大典。1950至1955年他受到错误的处罚,被撤去省委代秘书长、省边疆工委副书记、办公厅主任等职,降为省历史研究所所长。在这个岗位上他一直工作了30年,直至离休。1996年底,当我同华文出版社签订写作《朱德与范石生》的合同时,侯老已经写完了书名为《朱德元帅的挚友范石生将军——孙中山政策的忠实执行者》的书稿。
  去年10月16日,我到昆明医学院附一医院高干病房,拜访了这位令人尊敬的革命老人。
  
  范石生是孙中山事业的忠实执行者,也是共产党的忠实朋友
  
  我是上午9点走进侯老病房的,只见侯老满头银发,精神矍铄。当范石生的亲侄(过继范石生为子)、昆明工学院的范家参教授对他介绍了我之后,侯老马上热情地说:幸会、幸会。我认真读了你写的《朱德与范石生》,写得很好,范(又名范木兰,范石生之长女)的代前言也写得很好。请坐,请坐。
  不等我说客气话,侯老就对我回忆起1949年朱德总司令对他说的一席话。
  侯老说,1949年4月23日晚上,在中南海勤政殿开庆祝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及解放南京的跳舞晚会,我参加了。周恩来副主席叫我去跳舞,我说:“我是土包子,不会跳。”我与邓大姐谈云南革命战争问题。休息时朱德总司令过来,经邓大姐介绍,朱总司令得知我八年在云南省从事党政军工作,建成4个支队,发动六次武装起义的情况后,即关切地问范石生家属情况,然后说:“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后,经过三个多月激战,剩下的红军号称一千多人,实际只有七百多人,当时缺衣粮弹药,十分困难,幸得范石生无私援助一个团(千余人)的装备,发两个月的军饷,使情况有了根本好转。我们隐蔽于范石生部队中,照样打土豪,范石生也不加干涉。不久特务告密,范石生秘密派一个连,送来银元四挑,弹药八挑,通知我赶快率部队离开。临出发前,范部另一个营坚决要随我部离去,范也不加干涉。范即离开韶关,去广州养病。于是我们带领这支部队领导湘南十县暴动,部队发展到万余人时,我们将万余人装备良好的部队,带上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朱总还说,我这一辈子遇到最慷慨无私的援助,就只有范石生这一次。否则,很难说能剩下几个人上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
  侯老转述的朱总司令的这一席话,我相信完全是真实的,我还亲耳听到给何长工写传记和回忆录的国防大学的康景海政委对我讲过这件事。康政委1987年时告诉我,毛泽东上井冈山后派何长工出山联系湖南省委及衡阳特委,并设法寻找南昌起义的部队。结果何长工在广东省韶关以北的犁铺头镇找到了朱德。朱德很动感情地对他说:由于范石生的帮助,我们才能在此落脚。要不然人就可能打光了。何老还说没有范石生的帮助,就没有朱毛井冈山会师,没有井冈山会师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
  侯老说:对于范石生慷慨援助朱德部队,我一直认为此事非常重要,我们党不应该忘却。我还要强调两点。第一,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当时是一片白色恐怖,范石生部队中的很多官兵也认为共产党是土匪。当时范石生奉李济深转发蒋介石的命令,率部赴粤北和湘南追剿南昌起义军。但他得知朱德部队消息后,不仅没有执行蒋介石的命令,反而冒着身家性命的危险救助了朱德部队。他在关键时刻做出如此义举,不是像过去某些人的文章所说只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我完全赞成这一看法,我说:是啊,他援助朱德部队是有正确的思想为基础的。
  侯老说:“你不知道,其他人也不知道,朱总司令1924年初夏在柏林同周恩来分别时曾经对周恩来讲:滇军将领中范石生、杨蓁两个最可靠,并请周派干部进入范、杨的部队中工作。这是1941年10月中旬周恩来副主席在重庆红岩新村八路军驻渝办事处亲口对我说的。”
  怪不得呢。我说:我在书中写了1926年“三二○”事件后共产党人被迫退出了第一军,范石生偏偏在这时通过周恩来,接纳了十几名共产党的干部到他的部队里面,正式同共产党建立了统一战线。原来这件事和朱德有很大关系。
  这不仅与朱德有关,侯老说:“也同范无比地忠实于孙中山政策有很大关系。孙中山先生去世后,杨希闵(当时驻广州的滇军总司令)背叛了孙先生,站到唐继尧一边反对广州国民政府。而范石生却出兵广西,联合李宗仁等同唐继尧大战,粉碎了唐继尧的野心。后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全面清党,范石生却说:‘中山先生制定的三大政策也不要了,还谈什么国民革命?真是挂羊头,卖狗肉!’范根本不执行清党命令,保护了部队中的十几名共产党员。直到部队1935年被蒋介石解散之前,他一直同共产党保持着统一战线关系,共产党员一直在他的部队里活动。这些事实充分证明,范石生是孙中山事业的忠实执行者,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
  我想强调的第二点是,范石生援助朱德红军这件事,意义重大。侯老按照他的思路往下说:“朱毛会师时,朱德带去了一万多人,其中有参加过北伐的北伐军骨干,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不到两千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农民。所以,当时朱德的名字排在毛泽东之前,叫朱毛红军。朱德也说了,没有范石生的帮助,就没有后来的湘南暴动和井冈山会师。那么,没有井冈山会师,中国革命就不知道是什么样子。”
  “范石生在危难时刻帮助了红军,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到了至关紧要的作用。”我说。
  侯老赞同这个看法,并且说:“范石生帮助起义军的事应当得到高度评价,湘南暴动的意义也不应低估。可历史往往是成者为王,败者受诬。历史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沉淀以后才能真正写好。”
  
  范石生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进步将军
  
  接下来,侯老又告诉我一件事,他说:这是你书中没有的。1926年朱德从国外回国后,曾在上海秘密约范石生见过一面,他们长谈了一次。这也是1949年4月朱德总司令对我说过的。
  朱德回国后,他通过周恩来通知王德三(范石生部队中之中共负责人)转告范石生到上海同他见面。范见到朱德后,希望朱德到他的部队当军长,自己退后,朱德谦辞。范又要求朱德任其参谋长,朱德说:周恩来、胡汉民、蒋介石已商量决定,派我去四川万县杨森部任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代表,去劝说杨森与吴佩孚决裂,支持国民革命北伐军进攻湘鄂,任务艰巨。你军里周恩来、王德三已派有一批人来,不管他们是共产党或国民党左派青年,希善待之。朱德还说:我不在你部胜似在你部。杨森甚狡黠,争取他十分困难,但他据有川东及鄂西20余县,拥兵五、六万,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我不可不去。
  对于朱德的婉拒,范石生表示了理解,范石生对朱德说:“请玉阶兄相信,我范石生守信义,爱部属爱百姓,坚决支持孙大元帅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如果蒋介石背叛革命,我也一定同你合作。如违此誓言,天人共诛我,君亦可诛我。”
  难怪朱德在危难中得知范石生就在附近的消息会那么高兴呢。以后写《范石生将军传》,我一定把他们这次重要的会晤写进去。我很兴奋。
  侯老说:“范石生向朱德的表示并非虚言,他说到做到。他的一生值得世人称道,从我了解的情况看,范石生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进步将军,根本不是反动军阀。”
  解放以后,我们党的舆论宣传一直很“左”,似乎只要是国民党军官就都是反动军阀。其实,早年范石生和朱德一样,他们都是立志为民主共和献身的热血青年,他们水平相当、意气相投才结为金兰之交。为了实现民主共和,他们共同参加了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和反对唐继尧的讨伐。唐继尧复辟之后,朱德出国了,加入了共产党。范石生和杨希闵等人率领部队打到广东,参加了重建与捍卫孙中山大元帅府的多次战役战斗。范英勇善战,屡建功勋,受到孙中山的高度赞誉。孙中山表扬说:军中有一范,顽强心胆战,说他功在国家,并亲自授予他上将军衔。范将军的父亲被唐继尧害死后,孙中山在广州设灵堂公祭,并为之亲题碑文:范禹门太公之墓。
  我插了一句:当时范石生是广州滇军的第二号人物,是滇军第二军军长,滇军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杨希闵只是中将。但是孙中山在1923年底却授予范石生上将军衔。他是我所知道的得到孙中山亲自授予上将军衔的唯一的人。可见,孙中山对他战功的肯定和高度的信任。
  侯老说:“1924年国共合作后,孙中山为了统一军政财政,专门设立了一个机构叫筹饷总局,任命范石生为广东政府财政委员兼筹饷总局督办,整个国民政府的薪饷都由范石生负责筹集,范石生的权力相当大。它说明,孙中山不仅对范石生高度信任,还相信范会理财、不贪污,非常地倚重他。”
  范石生任职督办后,对孙中山的事业更加忠心耿耿。他不仅采取果断措施,为统一广东财政做出重大贡献,还将自己部队管辖的赌捐局、航政局和烟酒税局等筹款大户全部交给政府。孙中山去世后,杨希闵帮助唐继尧争夺大元帅位,但是范石生依然站在国民政府一边,出兵拒唐,表示出对孙中山事业的忠诚。
  我说:“在历史的关键时刻,范石生总能做出正确的抉择,站在正确的一边。”
  侯老说:“关于范石生的为人,你在书中写了一些,还有不少事情没有写,比如在庐山行医时,范石生治好了不少达官贵人的疑难病症,如宋子文、宋美龄乃至宋庆龄的风湿病。宋子文、宋美龄、宋庆龄多次请范去南京、上海给他们治病。宋美龄甚至要送给他一架飞机以便经常飞往宁沪。范石生以养不起飞行员而婉谢了。宋子文、宋美龄每次就诊后都赠予几十元大洋,范将军倒是收下了,用以帮助退役下来自耕而食的十几个老兵。”
  我说:“这些事我在回忆文章里看到一些,但因写作视角的关系,没有写进去。”
  侯老说:“范将军从少尉排长一直升到上将军长,可他并没有多少积蓄,没有在香港存款。1927年他慷慨地送给朱德万元大洋,极少的积蓄在庐山又用于建造五一新村和施药了。回到昆明后,军事参议院的薄薪只领到七成,难以维持家计,所以只有挂牌行医收取诊费。我在昆明时,还特意去蒲草田及王家桥农村看了范将军的私宅。都是些土木结构的房屋,比国民党一般团长的公馆差得多。我当时就想,周公所言不虚,范将军的生活确实很简朴。范将军行医收费低廉,基本上是按病者经济条件开处方,遇贫苦患者则免费诊治,对赤贫者还施药费。1938年夏昆明流行霍乱,急者五、六小时上吐下泻而死,慢者二、三日死,整个昆明非常恐慌。范将军显示出了高明的医术,吃他方子的病人,两、三小时就止住了吐泻,二、三日就恢复健康了。当时被称为神医。所以,范石生被刺惨死以后,到蒲草田范宅祭悼者有上万人,挽联祭幛千余幅。
  说到这里,侯老拿出他抄录的宋子文(1924年广州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长)的祭文给我看。祭文文笔生动,感情真挚:
  昆明蒲草田范石生家属礼鉴:
  惊悉石生将军,不幸遇刺身殉,五内俱裂,落魄丧魂!特汇法币肆万,作治丧补助金。敬希节哀,保重金玉之身!附发悼词,以充祭文:
  石生将军,善于用兵。逐陈讨沈,复我羊城。迎回元帅,卓著功勋。
  不爱钱不怕死,既爱兵又爱民。秋毫不犯,市廛不惊。
  精于岐黄,医术精深。药到病除,著手成春。起我沉疴,康我身心。
  救国救民,中华精英。救死扶伤,平易亲仁。如弟如兄,薄己厚人。
  无官作风,更爱人民。横遭嫉,贬官降薪。躬耕垄亩,医病救人。
  闻惊天地暗,雨泣山河震。
  魂游珠江波澜壮,灵绕五岭草木新。
  馨香祷祝,含笑天庭。
  这篇祭文深深地打动了我,不禁使我想起了另一件事:1970年通海大地震,范石生出生地关圣庙夷为平地。70岁的王召德老人(范当年的勤务兵、通讯员)就在范石生出生时的大漆树下的岩石旁边盖了一个窝棚,为他守灵,直到91岁去世。
  
  1939年范将军在昆明被害,是蒋介石的阴谋
  
  范石生将军1939年3月17日遇刺身亡,他的被刺是一桩历史悬案。凶手杨维骞、杨维骧是范石生金兰之交杨蓁之子,作案后他们说是“子报父仇”,国民党政府也这样认可,但是范石生的亲属、好友和中国共产党却另有看法。所以我将话题引到这里,问:“侯老,您对范石生之死怎么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