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5期

“城中好高髻”的联想

作者:杨天石





  那是好多年前了,还是在大学读书的时候,读到一首汉代民谣:“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说的是汉代时尚流行的情况。据考,汉代京师贵族女子崇尚高髻、广眉、大袖,各地群起效法,结果愈来愈发展,愈来愈强化,于是头发梳得愈来愈高,高至一尺以上;眉毛愈画愈宽,以致宽到遮住半个额头;衣袖愈做愈大,以致耗费整匹绸缎。
  这是一首很有哲理,富于警示意味的歌谣。何以然呢?
  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度。在一定条件下,一定的范围内,它是合理的,但是,超过了一定条件,一定范围,它就变成不合理了。例如,头发梳得高一点,眉毛画得宽一点,衣袖做得宽松一点,也许很美。但是,过高、过宽、过大,也许就成了怪物,由美变丑了。这就是掌握“度”的重要性。我们的老祖宗说:“过犹不及”,那意思是说:过度与不足,“左”和右是两个极端,都不可取,必须“执两用中”,在“左”与右的两个极端中取其“中”。这里所说的“中”,就是“度”,也就是合理的分寸。
  想起1958年的事情来了。那时候,上面提倡深耕、密植,借以增加农业生产,目的也许是不错的。但是,下面却愈耕愈深,愈植愈密。有一次,我读大学时的所在班级到京郊平谷县东鹿角村锻炼,和村民们一起深耕。好家伙,那地几乎挖了一人多深,站在地底要费好大劲儿才能把土甩到地面上。自然,来年严重减产,丰收的希望变成了歉收的懊恼。为何?耕得过深的结果是,适宜谷物生长的熟土层被破坏,不适宜谷物生长的生土被翻到了上面,不减产才怪呢!
  那年头,这样的例子似乎很不少。上面号召大炼钢铁,下面就全民炼钢,处处炼钢,人人炼钢。记得我所在的北京大学提出,国家争取年产1070万吨钢,北大要争取年产1070吨钢。于是,立即行动,在宿舍旁就地挖坑,从教授家中的壁炉上拆来耐火砖,从卧室床上拆来铁制脚蹬子,煤炭、劈柴、废铁,混置共冶,轰轰烈烈地炼起“炒钢”来,自然,炼出的是一堆废渣。河北省有一个徐水县,为了响应上面“大跃进”的号召,提出“跑步进入共产主义”。那“跑步”的时间原定三年,不久就听说,已经进入“共产主义”了,于是大家纷纷取经,参观那靠“红薯”撑饱肚皮的“共产主义”。遗憾的是,很快连“红薯”也供应匮乏了。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这首民谣所描述的是民间“时尚”的变形走样,然而它同样适用于其他领域。例如,一种“主张”,或者一种“号召”,提出之后,经过流传推行,就可能层层加码,愈演愈烈,以致完全扭曲。聪明的领导者要了解这一“规律”,自然地加以防止。汉代的政治家们就很懂得这一点,不止一个人阐述过这首民谣的警示意义,认为它可以告诉人们:“改政移风,必有其本。上之所好,下必甚焉。”那意思是:上面不仅要慎其所“好”,而且要严防下面发展为“甚”。好事一过头就会成为坏事,真理往前一步就是荒谬。至于坏的决策呢,一“甚”起来,可就惨了!
  走笔至此,想起著名老一代漫画家丰子恺。他在1956年11月发表过一幅漫画:三个古装女人,一个高髻冲天,一个阔眉蔽额,一个大袖扫地,奇形怪状,毫无美感可言。那画的题目就是“城中好高髻”,显然,老画家是看出了这首民谣所包含的哲理或警示意义的。然而,不幸的是,这幅漫画后来却被视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其批判词有云:“当时正是匈牙利反革命事件爆发不久,国内外反动派蠢蠢欲动的时刻,正处在右派分子猖狂向党进攻的前夕,一贯反共的老手丰子恺,立刻跳出来,配合了这股反革命的气焰,利用他‘小中能见大’、‘弦外有余音’的反革命伎俩,首先向党发起进攻。”云云。
  想起此事,不禁感慨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