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2年第12期

佟麟阁——抗日名将殉国第一人

作者:熊先煜





  佟麟阁,出生于河北省高阳县农民家庭。他16岁时,入伍于冯玉祥麾下,每逢作战,佟必身先士卒,每役战绩卓著,冯玉祥奇其才,累加超擢,从士兵晋升至将军,是冯生前最赏识的将领。
  日军大举入侵中国时,冯玉祥在中国共产党抗日宣言的感召下,决心走武装抗日的道路。当时察哈尔省是抗日前线,他的旧部佟麟阁等均在那里。他于1932年10月由山东泰山到张家口,从事抗日大业。
  1933年5月23日,日本关东军参谋长小矶国昭向路透社记者发出狂妄叫嚣:“为保卫满洲国西境安全,日军有进驻张家口之必要。”经张家口各界代表集议:察省形势,益行危急,奋起抗日,刻不容缓。于是立即召开了察哈尔省民众御侮救亡大会。大会决议:组织察哈尔省民众抗日同盟军,公推冯玉祥为总司令,领导对日作战,保卫察省,收复失地。26日,冯玉祥发出通电,号召志同道合将士及民众,结成抗日战线,武装保卫察省,进而收复失地,争取中国之独立自由。同日,佟麟阁、高树勋等14名将领在张家口联名通电,响应冯玉祥的号召,参加抗日同盟军。
  冯玉祥任命佟麟阁为抗日同盟军第一军军长,并代理察省主席。
  冯玉祥、佟麟阁一经举起抗日同盟军的旗帜,一时从平津大学生到全国爱国志士,奔赴张家口投效者,络绎不绝。原西北军将领吉鸿昌、方振武等亦先后率部来归,从东北、热河撤退到察省的邓文、李忠义、刘震东等部,蒙古自卫军及察省自卫军,也加入抗日同盟军,接受冯玉祥的指挥,总计参加抗日同盟军的军队和民众武装共达八万余人。
  佟麟阁与北路前敌总指挥吉鸿昌、北路前敌总司令方振武等密切配合,并派出第一军第二师受吉鸿昌指挥出兵张北,猛烈攻击敌伪军,先后收复康保、宝昌、沽源,7月12日克复多伦,共击毙日军茂木骑兵第四团及伪军李华岑等日伪军千余人。抗日同盟军军威大振。佟麟阁在此期间治军理政,运筹帷幄,筹备军需,安定后方,出版《国民新报》,宣传抗日主张,组织民众武装,殚精竭虑,甚获察省军民的爱戴。
  抗日同盟军的崛起和挺立,形成对日寇推行“华北特殊化”之严重障碍。5月31日,宋哲元与日本签订“塘沽协定”,承认日本占领长城及山海关以北地区合法化,并把长城以南的察北、冀东20余县划为不设防区,使整个华北门户洞开。冯玉祥迫不得已,乃于8月5日发出通电下野,把收复国土的任务交诸国人。他于8月14日离开张家口前一晚,召集抗日将领佟麟阁等20余人话别,当时冯玉祥剌破指头,用鲜血在东北四省地图上写下“还我河山”四字,作为誓言。
  抗日同盟军撤销后,华北失去屏障,日寇对平津的侵略,有增无已,迫使何应钦与梅津商订所谓“何梅办定”,使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和所有中央军队撤离北平。当二十九军副军长秦德纯调任北平市长后,宋哲元再三敦请佟麟阁负责军事。二十九军的师长冯治安、赵登禹、刘汝明、张自忠等亦联袂相邀。此时平津大学生和人民群众“不愿作亡国奴”、“拥护二十九军保卫华北”的呼声,振奋人心。佟麟阁感到抗日救国之日到来,于是欣然出山,担任二十九军副军长,兼任军事训练团团长及大学生军训班主任,常住南苑二十九军军部,主持全军事务,整军经武,夙夜匪懈。
  佟麟阁在南苑多次召集二十九军的军官及军事训练团的学员、大学生军训班的学生讲话。他说:二十九军是坚定抗日的队伍,当日寇欲侵占华北之际,我们守土有责,义无反顾。
  在“七·七事变”以前,北平外围的形势是:北宁铁路沿线,从山海关到丰台,为日军占领;北平北面的热河,有日、伪军集结,在西北面有李守信、王英等伪军,危机四伏。仅有北平西南尚为我二十九军的部队担任北平西南的防守。1937年7月6日,日军驻丰台的一个中队,全副武装,要求通过宛平县城到长辛店地区演习。我宛平三十七师驻军不许,相持达十余小时。二十九军当即作了应战准备,严阵以待。至晚,敌始退去。7日夜间,日军在卢沟桥附近演习,11时左右,藉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人宛平县城内搜寻,我宛平守军严词拒绝。日本驻北平使馆武官松井又于夜12时以电话通知我冀察当局(其时由北平市长秦德纯负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寻找所谓失踪士兵,被秦德纯拒绝。未几,松井又威胁将派武装部队进入宛平搜索。接着日军一个中队突然向我卢沟桥守军发起攻击。我三十七师一一○旅二十九团(团长吉星文)第三营(营长金振中)在师长冯治安、旅长何基沣的直接指挥下,遂奋起抵抗。卢沟桥的枪声,响彻了大地,全民族的八年神圣抗战,从此开始。
  卢沟桥事变发生,佟麟阁立即与师长冯治安、赵登禹、张自忠、刘汝明等紧急磋商,部署军事。
  佟麟阁以军部名义向全军官兵发出命令:凡有日军进犯,坚决抵抗,誓与卢沟桥共存亡,不得后退一步。
  7月7日卢沟桥激战,8日上午10时稍停。11至12时,日军两次向卢沟桥发炮一百八十余发,卢沟桥车站附近被敌占领。同时敌人又由永定河东岸向西岸进攻,企图强夺卢沟桥。桥西金振中营守军一排,顽强战斗,全排壮烈牺牲。守宛平城西门城楼的连长见之,怒火满腔,不待命令,即派兵一排,手持大刀,飞速驰援,一遇日军,举刀就劈,杀得日寇鬼哭狼嚎,血肉横飞。19岁的土兵陈永德,就接连砍死13个鬼子。有个鬼子,魂飞魄散,全身颤抖,抱着脑袋跪地求饶。他怒目园睁,大吼“要为弟兄们报仇。”话落刀劈,鬼子一命呜呼。
  在保卫卢沟桥的战斗中,金振中营官兵立下“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誓言,发挥大刀的威力,与日军拚杀。在迥龙庙(即大王庙)战斗中,三失三得,击毙日军大队长一木清,金营长负重伤。
  11日,日军二百多名,进攻大王庙,被宋部大刀队迎头痛击,血肉相搏。此队日军被斩断头颅者三分之一,人心大快。
  日军新开到之援军,拟沿铁路桥攻过永定河。我军埋伏的大刀队突起,挥刀大杀,日军伤亡无数。两军肉搏,历二小时之久。
  日军步步紧逼,宋哲元令南苑二十九军军部迁入北平,并令赵登禹为南苑地区指挥官。佟麟阁在这生死存亡关头,不愿随军部离开,决心与官兵一同死守南苑。28日,日军陆空军进攻南苑。当时南苑守军有二十九军卫队旅、骑兵第九师留守的一部、军事训练团、平津大学生军训班等官兵五千余人。佟麟阁与赵登禹共誓拼死坚守。佟麟阁说:“既然敌人找上门来,就要和它死拚,这是军人天职,没有什么可说的。”遂指挥以上部队与敌鏖战,一部在外围与敌交战,一部在内固守,誓与国土共存亡。日寇陆空联合进攻,排炮轰击,飞机狂炸,战斗激烈。我军虽枪械较敌为劣,但士气却旺于敌千百倍。由拂晓至过午,双方伤亡惨重,然敌终未挫我一步。忽报大红门又发现敌人,佟麟阁恐其截断北路,乃分兵亲往堵击。因寡不敌众,被敌四面包围,佟率部利用高地,继续与敌苦战。佟在指挥右翼部队向敌突击时.被敌机枪射中腿部。部下劝他稍退裹伤,他执意不肯,益奋勇当先。官兵感泣,愿与之共生死,拚命冲杀,佟将军在继续指挥战斗中,不幸头部又受重创,壮烈殉国,时年四十有五。
  佟麟阁将军是我中华民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为国捐躯的第一位高级将领。
  佟麟阁遗体,由中国红十字会、冀察政委员会外交委员会秘书欧秋夫率警卒十余人,驾驶红十字救护车于7月29日在大红门寻获。佟将军全身浴血,两目模糊难辨,一行睹状,肃然起敬,遂收忠骸运回北平城内。佟夫人及其子女含悲收殓,隐姓埋名,寄厝于雍和宫附近柏林寺。老方丈仰慕将军为国献身精神,保守寄柩秘密,直到抗战胜利。
  7月28日,在大红门继佟麟阁将军殉国而牺牲的有一百三十二师师长赵登禹将军。
  佟、赵两将军系冯玉祥将军二十多年的袍泽。冯将军对于佟、赵为国捐躯,不胜惋悼,1937年8月1日在南京作《吊佟赵》诗一首,以志哀悼:
  佟是二十六年的同志,赵是二十三年的弟兄。我们艰苦共尝,我们患难相从。
  论学问:佟入高教团,用过一年功;赵入教导团,八个月后即回营。
  论体格:同样强壮,但赵比佟更伟雄.佟善练兵心极细,赵长杀敌夜袭营。
  佟极俭朴,而信教甚诚;赵极孝义,而尤能笃行。
  二人是一样的忠,二人是一样的勇,如今同为抗敌阵亡,使我何等悲伤!
  但我替他二位想想,又觉得庆幸非常,食人民的脂膏,受国家的培养,必须这样死,方是最好下场。后死者奋力抵抗,都奉你们为榜样。
  我们全民族已在怒吼,不怕敌焰如何猖狂。
  最后胜利必在我方!最后胜利必在我方!
  你们二位在前面等我,我要不久把你们赶上。
  吴玉章同志在法国巴黎主编的《救国时报》,于同年8月5日15期上发表社论《悼赵登禹佟麟阁诸烈士》,文中写道:
  两将军为国捐躯的忠勇的气节,足以打破怯懦退缩、贪生怕死的心理,更能激发我无数健儿杀敌致果的决心。这种精忠报国、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实在是我国军人的最优秀的代表。
  毛泽东在1938年3月12日延安举行纪念孙总理逝世13周年及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的演说中,称赞佟麟阁、赵登禹等人“无不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1943年1月1日,国民政府在陪都重庆举行表忠盛典,宣布抗日殉国将领佟麟阁、赵登禹等应一体入祀首都忠烈祠,并同时入祀全国各省市忠烈祠,以资衿式而励来兹。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伟大的八年抗战取得了最后胜利。北平市各界追溯八年抗战的首战功勋,佟、赵两将军之死重于泰山。为了纪念两将军保卫祖国、为国献身的历史功绩,于1946年4月5日(清明节)在北平八宝山忠烈祠隆重举行入祀大典,供奉佟、赵两将军神位,并将北平西城的南沟沿和北沟沿命名为“佟麟阁路”及“赵登禹路”。通州亦因佟麟阁曾在该县指挥抗日,乃命名一条街为“佟麟阁街’,以为纪念。
  1946年7月28日佟麟阁上将忠骸国葬于北平西郊风景区香山南约一公里的兰涧沟山上他的故居后面。墓地松柏成林,面对百花山,环境十分幽静。是日移灵,由长官部同警察局及军乐队领路,送殡执孝者有长官孙连仲,佟上将家属、亲友、旧部及各界代表等。灵车由柏林寺出发,经北新桥、东四、东单、东西长安街、西单、西四、新街口,出西直门至香山安葬。沿途扎有素坊,居民和单位设案焚香献仪吊祭,万民肃立哀送。
  (熊先煜,佟将军之三女婿,重庆市文史馆馆员、重庆市政协第八届委员、民革成员、黄埔军校同学会会员,已故)(责任编辑 刘家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