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2年第6期

赤壁之战中的张昭

作者:纪拥军





  《资治通鉴》详细叙述了赤壁之战前夕孙刘联盟结成的全过程,还特别介绍了孙权集团内部主战、主和两派的争议。作为江东重臣之一的张昭是主和派的代表人物,他这样劝告孙权:“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艨艟斗舰乃以千数,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然而,在诸葛亮的努力下和周瑜的极力主张下,抗曹的孙刘联盟终于结成了,并且孙刘联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辉煌胜利,使孙刘双方避免了覆亡的命运,三国鼎足的局面得以形成。
  由此看来,张昭此次是充当了一个投降分子,一个不光彩的角色,大多数读者甚至历史学家恐怕都是如此看法。
  其实未必!
  我们不妨先看看张昭是何等人物。张昭,字子布,徐州人。汉末天下大乱之时,他和大批著名知识分子避乱逃到了江东。孙策开始在江东崛起的时候,知道他是一个德高望重、卓有见识的老前辈,就以弟子之礼去拜见他,请他出山相助。孙策短命而死,临终前他把国家大事和他年幼的弟弟托付给张昭。孙策死后,孙权悲痛欲绝,不知所措。张昭就带上人马,陪孙权到各地巡视,以安定人心。从此,他和周瑜一文一武,辅佐孙权,管理江东的内外大政,对稳定江东的局面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张昭在孙氏政权内部,甚至在当时的知识界都是极有身份和地位的。据史书记载,狂傲到可以击鼓骂曹的文人祢衡,对张昭都是另眼相看的。
  如此一个重量级人物,为什么在孙氏政权濒临危亡的紧急关头,却有如此言论呢?我们还是看看历史学家裴松之在《三国志·张昭传》的注文中所说的一段话吧:“夫其扬休正色,委质孙氏,诚以厄运初遘,涂炭方始,自策及权,才略足辅,是以尽诚匡弼,以成其业,上藩汉室,下保民物;鼎峙之计,本非其志。曹公仗顺而起,功以义立,冀以清一诸华,拓平荆郢,大定之机,在于此会。若使昭议获从,则六合为一,岂有兵连祸结,遂为战国之乱哉?虽无功于孙氏,有大功于天下矣。”
  裴松之这段话大意是:张昭投奔孙氏,主要是想辅佐他安定百姓,并非要帮助他建立一个割据政权。现在曹操既已扫平北方,平定荆襄,这正是统一天下的大好时机,那么帮助他完成这一伟大使命,免除生灵涂炭,有何不好呢?
  如此说来,赤壁之战前夕的张昭我们就好理解了。我们要知道,鲁肃、周瑜、诸葛亮都是少年得志式的人物,他们是喜欢争斗的。而张昭则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人,他是一位学者,是一位忠厚长者,他的着眼点,他的愿望,是天下百姓的安居乐业。千百年的历史证明,只要国家处于分裂状态,频繁的战争首先伤害的是黎民百姓。因此,张昭自然就想到了劝告孙权放弃抵抗,拥护统一了。
  我们可以想像,如果张昭的建议被采纳了,中国历史上虽然少了赤壁之战这一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甚至少了英雄辈出、让人说不尽、道不完的三国时代,但老百姓将少受几十年的战乱之苦。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张昭是一位失败了的英雄,决不是“挟持私虑”的投降派。
  (责任编辑 吴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