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2年第3期

张自忠路两座大宅的故事

作者:●黄秀雄





  张自忠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上将,他亲临前线,身先士卒,屡建赫赫战功,是第一位战死沙场的上将。解放后,国家追认他为烈士。为了纪念抗日英雄,北京有三条马路以抗日英雄的名字命名:张自忠路、赵登禹路、佟麟阁路。
  张自忠路在东城区,旧名铁狮子胡同,是因为有座大宅的东、西两旁各立着一座两米多高的大狮子而取名的。改建成马路后改名为张自忠路。
  张自忠路3号大门口东边的墙上嵌着一块汉白玉,上面刻着“段祺瑞执政府旧址”。石狮子旁立一碑,刻着“‘三一八’惨案发生地”。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26年3月18日,北京两千多爱国群众和学生为抗议日军炮击大沽口事件,从天安门游行到段祺瑞执政府,段祺瑞命卫兵开枪,打死40多人,打伤200多人,其中十分之九是学生,刘和珍与一些同学壮烈牺牲。鲁迅在日记中写:“这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接着,又写了《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他写道:“以时间的流逝,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的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作者的心情是悲痛的、愤怒的。他担心岁月流逝,烈士的血迹成了淡红色,以此喻示后人的记忆被岁月冲淡。鲁迅警告人们,忘了这惨案,我们就是偷生在这似人非人的世界中。这是多么可悲啊!
  文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朱自清也参加了游行,他目睹了惨案发生的过程,写了《执政府大屠杀记》一文,详细叙述惨案的实况,其目的是留下历史档案,警示后人。
  大宅的地下室是囚禁赵世炎烈士和他的战友们的水牢。水牢是地上注水的牢狱。
  抗日战争时,北平沦陷。日本军官冈村宁茨和他的部属就住在这座大宅里,许多罪恶的指令从这里传出。
  作家姚雪垠写的《李自成》一书中说到这座大宅的沿革:它是明末崇祯皇帝一个爱妃的父亲建造,硕大的两座狮子就是那时制成的。“文革”期间,一群红卫兵想毁掉这象征封建权力的两个狮子,无奈它们太坚硬了,没毁成。
  解放初期,这座大宅成为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学系、新闻系、档案系所在地。后来三个系都迁到西郊去,这大宅成了教职工宿舍。
  有趣的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著名农民作家、《半夜鸡叫》和《高玉宝》等书的作者高玉宝曾在此读书。
  从张自忠路3号往西走到23号,是本文要说的另一座大宅,它现在是招待所。这座大宅是明末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爱妾陈圆圆住的。李自成起义军攻进北京后,起义军将领刘宗敏掳去陈圆圆,吴三桂开关迎清兵,他想靠清兵消灭起义军。这便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
  20世纪初,国民党著名外交家顾维钧买下这座大宅。顾维钧是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高才生,31岁时代表中国政府参加巴黎和会。
  1924年,孙中山先生和夫人宋庆龄应冯玉祥将军之邀,北上议政,就住在23号大宅里。孙先生因患肝癌住进协和医院,终因病情恶化,医治无效,1925年3月12日在这座大宅去世,终年59岁。孙中山弥留时,断断续续地念着:“和平、奋斗、救中国……”孙中山先生为革命辛劳一生,他的最后一句话是:“救中国。”
  (责任编辑 赵友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