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2年第2期

芳草萋萋鹦鹉洲

作者:●程竟明





  湖北省武昌城外的长江之中,曾经有一片绿洲,洲虽不大,名声却很响亮。相传东汉末年,富有文才的祢衡在江夏太守黄祖之子黄射大宴宾客时,即席挥笔,写就一篇《鹦鹉赋》,被黄射赞之为“锵锵金玉,句句欲飞鸣”。江中的这片绿洲,从此被命名为“鹦鹉洲”。后来,祢衡因出言不逊,惨遭黄祖杀害,遗体就埋葬在鹦鹉洲上,时年26岁。
  因赋得名的鹦鹉洲,受到了历代文人雅士的青睐。盛唐诗人崔颢的《黄鹤楼》中,便有传诵千古的名句: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芳洲在唐代诗人孟浩然的笔下,是那样的绮丽多彩:“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洲势逶绕碧流,鸳鸯满滩头。滩头日落沙碛长,金沙熠熠动飚光。舟人牵锦缆,浣女结罗裳。月明全见芦花白,风起遥闻杜若香,君行采采莫相忘。”
  大诗人李白在《鹦鹉洲》一诗中,精致动人地描画了芳洲的春色:“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到了明代末年,鹦鹉洲经受不了洪涛巨浪的冲刷,逐渐沉没江中。而汉阳拦江堤外,又新淤一片沙洲,形似台湾,名“补得洲”,清代便改名为鹦鹉洲,并在洲上重修了古朴别致的祢衡石墓。这里有副对联:
  芳草萋萋,孤冢西望已陈迹;
  洪涛滚滚,大江东去有新声。
  “孤冢”便指的惨遭杀害的祢衡之墓。谁知世事无独有偶,到了民主革命时期,鹦鹉洲上又发生了一起动人心魄的惨案——革命志士熊亨翰坚贞不屈,慷慨就义的故事。
  熊亨翰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共产党员,创办过杂志,当过报纸编辑,又做过教师,后投笔从戎,加入了国民革命军。他风华正茂,在艰险的斗争中写下了一些气势雄伟的诗篇,抒发自己为国家为人民赴汤蹈火的壮志豪情。他在《观涛》一诗中写道:
  大江东去,浩荡谁能拒?
  吾道终当行九域,
  慷慨以身相许。
  ……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大肆搜捕和屠杀共产党人,翌年11月熊亨翰不幸于鹦鹉洲被捕。在他就义之前,一个国民党右派大员驱车刑场劝降。熊亨翰凛然回绝:“把仅有的生命献给人民,是我永不更改的誓言,要杀要剐,随你们的便!”那人又说:“要什么条件,可以商量嘛!”熊亨翰喊道:“我要写!”右派大员误以为要写自首书,立即喜形于色,大叫“笔墨伺候!”庄严沉稳的熊亨翰便在刑场上挥笔,题写了一副自挽联:
  十余载劳苦奔波,秉春秋笔,执教师鞭,仗剑从军,矢忠为党,有志未能伸,此生空热心中血;
  一家人悲伤哭泣,求父母恕,劝兄弟忍,温言慰妻,负荷嘱子,含冤终可白,再世当为天下雄!
  联语悲愤激昂,表现了革命者“头可断,志不可夺”的英雄气概和革命必胜的信念。
  鹦鹉洲至今屹立江心,长江后浪推前浪,革命先烈的“当为天下雄”的遗志,已落在我们亿万后来者的双肩。
  (责任编辑 云 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