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2年第2期

不能遗忘革命英烈

作者:●何 辛





  改革开放不能忘掉革命英烈和革命传统。现在我们回顾百余年来波澜壮阔的革命和建设历程,首先应当充分肯定千千万万革命前辈和先烈的丰功伟绩。一部伟大的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就是革命人民的血泪奋斗史。
  在现代中国的革命过程中,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英勇奋斗,抛头颅,洒热血。据统计,中国工农红军在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前,已发展到30万人的大军,但是长征到陕北的时候,全军却只剩下了七八千人。抗日战争中我国死亡了3500多万同胞,其中不少人是在战场上和刑场上献身的英雄烈士。决定中国命运三年半的解放战争中,也有百万以上献身。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保卫祖国,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主权完整,也有大量英雄光荣献身。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人事的变化,当今已存在着忘记革命英烈、丢掉革命传统的实际危险。事实上,在有些地方英烈已被遗忘,革命传统已被丢掉。尤其是在经历革命历史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不了解革命历史的青少年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如果不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教育,革命传统和革命英烈就可能被慢慢地遗忘掉。战争时期河北老区赤城县,当时全县只有7.5万多人,但在战争中却死亡了1.5万多人,其中大多数是为革命献身的英雄烈士。可是1983年这个县修建烈士纪念塔时,只收集到2000多烈士的姓名,其余大部分烈士姓名都不知道。1983年,笔者遇到一个青年,他是1948年牺牲的一位烈士的孙子,这个青年告诉我:不知道他爷爷怎么死的。按照他的回答:“我爷爷死时还没有我,我爸爸死时我还不懂事,我长大后又没有人给我讲爷爷的历史。”乍听这位青年的话,感到震惊,但仔细一想,不能怪青年人,主要是老年人没有尽到责任。由于长期忽视宣传英烈事迹,青少年对英烈的纪念已很淡薄。一位参加过大庆石油大会战的老干部异常感慨地说:“现在石油系统工作岗位上20多岁的小伙子,不仅不知道革命时期的著名英烈,就连王铁人也不了解了。”
  还有些事令人痛心。1928年爆发的陕东渭华起义中壮烈牺牲的著名农民运动闯将、陕东赤卫队副大队长、共产党员薛自爽烈士的坟,竟在解放后连续不断地横遭平毁,他的遗体在战斗结束后被匆忙埋在战场一角,后来在极端严重的白色恐怖下,其堂侄在革命仁人志士的支持下,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将薛自爽烈士的遗骨迁回老家坟地。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尽管敌人对烈士坟墓视若眼中钉,但因他们怕激怒人民,也没有敢动它。不幸的是在解放后却被“革命后来人”一次次地平毁了。同时有不少在那次起义中献身的烈士也遭受到这种待遇。直到1988年,才修建了渭华起义纪念馆、烈士纪念塔,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徐向前、习仲勋等题了词,并首次举行了渭华起义60周年纪念会,才使九泉下蒙冤受屈的革命忠魂得以安息。去年清明节,笔者为薛自爽扫墓,发现薛坟又被破坏了,遗骨不知迁往何处。据报载,延安市志丹县境内,由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刘志丹烈士纪念陵园,也遭到侵占,陵地被开挖盖上房子,果木被挖掉不少,类似的事件其他地方也时有发生。我认为事情虽然发生在基层或普通群众中,而根子却是由于有关部门长期忽视对英烈的宣传,以致造成群众尊敬英烈的社会意识淡薄。这类事件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万不可轻视,表面上看破坏的是个别烈士陵园,而实则是在挖掘人们头脑中的人民共和国大厦的奠基石!
  上述触目惊心的情况,与我国崇高的民族精神相比有多么大的反差啊!这说明,在目前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加强对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革命传统的宣传教育,努力提高民族精神是多么重要、多么急切、多么刻不容缓啊!
  小平同志说得好:“用革命的事迹来教育我们的子孙后代,像我们的前辈那样,像我们的先烈那样,永远当一个革命者,永远当一个为人民大众的集体事业服务的社会主义者,永远当一个共产主义者。”
  我们现在已经走进新世纪,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把继承传统(包括革命传统)和创新结合起来。中国有句老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但乘凉的后人,必须爱护前人栽的树,对它浇水、施肥、除害,使它继续生长壮大、枝叶茂盛、长青不衰。我国人民现在乘凉的这棵大树,是百余年来全国各族人民用生命和鲜血培育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树。我们要坚持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就必须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这样才能使这棵社会主义大树永远长青,为子孙后代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未来。
  (作者系光明日报社原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