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2年第2期

方志敏的最后知音

作者:●张 林





  1935年1月27日,率红十军团北上抗日的方志敏,在江西怀玉山区给国民党打散后被捕。
  1月30日他被解送进了南昌北营坊看守所,在这里,相识了原国民党中央监狱长胡逸民。
  这个一生营造过南京中央军人监狱、徐州军人监狱、汉口军人监狱,曾被称为“北伐军中刽子手”的人,是怎样和方志敏结为“生死之交”的呢?
  1933年国民党在庐山制定了第五次“围剿”计划。会后,希特勒派来的汉斯·冯·塞克特将军携妻子回到南京。正好胡逸民的同乡、中共地下党组织成员胡春小姐,在其家里当家庭教师,于是趁其不备取得了会议的绝密文件,将它转送到了党中央。
  因胡逸民与杨虎城素有隔阂,且有一次为朋友之事,胡写信大骂杨虎城。此时的蒋介石为了拉拢杨虎城,便抓住泄漏五次“围剿“计划事件,让胡逸民当了替罪羔羊。
  1933年秋天,蒋介石电命胡逸民速到南昌,一见面,蒋介石便大骂胡逸民是共产党的间谍,当即撤销了他的中央监狱长及其所有职务,并将其关进了南昌北营坊看守所。
  1935年1月30日,天空下着大雪,此时,狱中流传抓到了一个共产党的三省主席,胡逸民听到这个消息后,也跟着过去看热闹。当时,他没想到,眼前这位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的大汉子,就是过去常听说的方志敏。
  第二天,胡逸民再次来到方志敏的牢前,他想借机接触,了解些内情,却得到的是一脸蔑视。又过了些天,实在按捺不住好奇心的胡逸民,利用自己的特殊关系,打通看守所所长的关节,由所长陪他来到方志敏的囚室。
  “我叫永一。”胡逸民用化名自我介绍,“我很同情你们,我从前在清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胡逸民是清党委员会主席)的时候,曾经设法开脱过你们不少同志。”
  方志敏仍是一言不发,但当他得知胡逸民也是囚犯时,对他现在的处境感到十分惊讶。方志敏开始向这个受优待的犯人,讲起了红军北上抗日的意义,讲共产党人的信仰,并直言不讳地指责蒋介石是“破坏革命的历史罪人”。
  临走时,胡逸民真诚地问方志敏有没有什么困难。
  方志敏告诉他狱中无聊,想看点书。
  第一次交谈后,胡逸民每天给方志敏送去报纸和各种书籍,有时还和他一起吃饭,情感逐渐增温。
  方志敏初入监狱时,由于遭受惨痛的失败,心情特别沉重,行为十分急躁,一次因写好了的东西寄不出去,一气之下撕掉了所有的稿子。胡逸民知道这件事后,寻思再三,决定利用妻子探监和送饭的机会帮方志敏把稿子带出去,后来方志敏写的许多东西都是胡逸民妻子送出去的。这突如其来的友情,使方志敏在暗无天日的监狱中寻找到一丝心灵上的慰藉。 当时,蒋介石派人用各种手段诱降方志敏,为了方便写材料,把方志敏转到优待单人牢房,这个囚室恰好就在胡逸民囚室的对面,而新来的所长和胡逸民又有点私交,允许胡逸民在夜间到方志敏囚室闲谈。从此,胡逸民和方志敏对身世国事无话不谈。
  交谈中,胡逸民把自己的出身,参加文官考试,当中央监狱长,以及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在檀香山加入国民党等事全部推心置腹地告诉了方志敏。
  一天,胡逸民对方志敏说:“第一位知我者是孙总理,你是我的第二个知音!”方志敏给以感激的目光。
  真切、诚挚、坦荡地交谈,把两颗苦难的心紧紧地联结在一起。
  一次,顾祝同带来蒋介石口谕见胡逸民,要胡逸民“劝方自首,将功赎罪”。
  第二天,胡逸民把顾祝同让他劝降的事坦率地告诉了方志敏。
  方志敏嗤鼻一笑:“老胡,投降那是大笑话,自从我被捕入狱以后,在这里实际观察的结果,更证明以前我们所做的事是十分正确的。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铮铮之言使胡逸民脱口赞道:“好样的,不是软骨头!”
  胡逸民后来回忆起这件事时感慨地说:“我感到方志敏信仰坚定,胸怀广阔,是一个非凡的人才,狱中结识他,是我一生中不幸之大幸。”
  一天,胡逸民告诉方志敏,本来拟定要枪毙他的文件,现在批成了“缓办”,方志敏面对有生的希望,便和胡逸民商量,求他帮助安排越狱。
  胡逸民知道,越狱不但希望渺茫,而且一旦失败,说不定连他自己的身家性命也得搭上。但良知告诉他,作为方志敏生命中的最后一位朋友,他没有理由拒绝这个请求。
  胡逸民想利用监外就医的机会,让方志敏乘机脱身,但由于方志敏是重犯,上面以“病不严重”为由,不肯让方志敏到监外就医,所以这个“行动”很快就夭折了。
  第二次胡逸民找妻子在外面借来四百多块钱,买通了所长和一些看守。一天晚上,趁着夜黑人静,方志敏刚逃出了监狱,国民党特务早就在监狱的外围布置了大量的哨兵,方志敏走出大门不远就被他们发现了,重新落入了敌人的魔掌。
  1935年秋,蒋介石带着一帮人马来南昌劝方志敏投降,先是对其赞扬一番而后许以高官厚禄,但蒋得到的却是“我的生命只有36岁,你赶快下令执行吧!”
  对于方志敏的“顽固不化”,蒋介石感到异常的气愤,离开南昌后不久,便下达了“秘密处死”的命令。
  8月初的一个晚上,在黑沉沉、阴森森的监狱里,方志敏告诉胡逸民,也许这是他俩最后一次见面了。后方志敏从床底下取出一些稿子,交到胡逸民手里,拜托他出狱以后,把这些东西交给鲁迅先生,并把一封写好了的介绍信交给了他。胡逸民噙着泪水一个劲地点头,他知道这位亲密的“囚友”是在安排后事。
  1935年8月6日,蒋介石下令把方志敏秘密地枪杀了。
  得知方志敏被害的消息,胡逸民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写下了一首小诗,诗中寄托他的内心情感和他对方志敏的无比崇敬之情:
  伤心今日泪如丝,忍看方郎作国牺。
  三界英华今方尽,一朝事迹夕阳知。
  江山顿觉灵光天,草木同深陌上愁。
  最是逢君偏易别,泪痕犹染白杨枝。
  1936年秋,在国民党元老、中央监察院院长于右任出面说情和冯钦哉将军的担保下,蒋介石释放了胡逸民。出狱后,胡逸民先是到杭州,然后下决心去上海找鲁迅先生,完成亡友的遗愿。到上海后,他按信上的地址找到了鲁迅寓所,但碰巧鲁迅不在。第二天,胡逸民把这些手稿交给章乃器和胡子婴,二人答应一定面交鲁迅先生。这些手稿中包括《可爱的中国》、《清贫》和《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其中最后一篇还记述了与胡逸民交往的经过。这些珍贵的文献现在保存在中央档案馆。
  (责任编辑 刘家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