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1年第10期

也谈陈独秀晚年的生活来源

作者:●吴孟明





  2001年《炎黄春秋》第4期舒芜在《佳人空谷意,烈士暮年心——读陈独秀致台静农书札》一文中,对抗战时期陈独秀每月300元生活费来源问题引述了蒋梦麟在《新潮》中的一段话:“(陈独秀)抗战期间住在重庆江津,生活一直由北京大学维持他,政府也要我们维持他。有一次我忽然接到他的一封信,说我们寄给他的津贴没有收到,是不是已经停止了?”对此舒文提出了一系列疑问:“这每月三百元,是学校要致送,而取得国民党政府同意,还是政府所授意?是以什么名义支付的?是作为聘一名教授的薪俸,还是没有正式名义的特别的‘津贴’?”舒芜分析认为,北京大学的钱不论以何种名义致送,陈独秀是把它作为工资一类性质来接受的(舒推测,陈可能以“讲座”的职称受聘于北大,北大则以每月300元致送)。陈不愿无功受禄,曾抱病整理出两部著作,拟交北大出版,来抵此工资。
  此后,刘敬坤也对此事进行了考证(见《炎黄春秋》2001年第7期《抗战时期陈独秀300元生活费的来源》)。
  经过一番分析类比之后,得出如下结论:“陈独秀当过北京大学教授,教育部以北京大学名义每月供给陈生活费300元,这和浙江大学每月供给贺昌群生活费300元同一意义。看来这是教育部安置流亡到后方大、中、小学教师的政策。每月300元的薪俸,是抗战前上中级教授的待遇。”
  以上二文中对陈独秀晚年三百元生活费来源的种种推测,不仅于事实不符,也是有悖于情理的。
  我作为陈独秀的亲属和后裔,不能不根据我在家中所知道的情况,予以澄清,以免以讹传讹。1938年我和祖母(陈独秀的胞姊)一家人到武汉与陈独秀会合后,一同乘船入川,一直定居在江津,我在国立九中上学,直至1942年陈独秀在江津去世。陈独秀这段时期的生活情况和经济来源我是知道的。我当时就知道这三百元是北大同学会给陈独秀每月的生活费。当时北大同学会在知识界知道的人很多,如罗家伦、傅斯年等都是北大同学会的,其中大都是陈独秀的学生。当时北大同学会还派罗汉来照顾陈独秀,后来在重庆大轰炸中罗汉被炸死了,就由何之瑜来接替。
  很多年以后,因南京《周末》报登载《陈独年及其小儿子在江津》一文中有很多讹误,松年叔写信给《周末》报编辑部更正,现按此信原稿最后一段抄录如下:“先父生前的生活来源,系北大同学会以某刊物名义付给生活费用,并派员到江津照顾他们的老师以便于和同学会联系,先有罗汉君,后有何之瑜君。并没有商务印书馆的稿酬。去世后的一切费用均由同学会转来各方面的奠仪。本人岂能忘却同学会诸公对先父生养死葬之恩耶。陈松年亲笔。1985年10月12日于安庆。”明白无误地说明了这三百元生活费与国民党官方的授意或什么特别津贴是毫无关系的。
  (责任编辑 仲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