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1年第8期

副部长与院士

作者:●李 普





  《我与石油有缘》,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侯祥麟的自传,刚刚出版,他送了我一本。我们是六十多年的老朋友,我读过他的原稿。书中他讲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香港化学会与中国化学学会联合召开关于精细化工的学术报告会,邀请我和唐敖庆做报告,我做了充分准备,会议先在香港后在广州举行。我申请赴港,但港澳办不同意我去,他们说副部长级干部去做学术报告,规格是否太高了?”结果两人都没有去成。侯氏当过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唐氏也担任过副部长的职务。
  包括院士在内的学者专家与政府的部长、副部长本来各有所司,也各有所长。虽然政治家不可太无知,外行领导内行难免出错,但是从政与从事学术与科研毕竟是两码事,打锣卖糖各有一行,是不必相提并论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可比的。举例来说,20世纪50年代发生的两个大错,一个动员全民打麻雀的千古大笑话和一个人口越多越好的千古大祸害,当政者缺乏有关的专业知识不要紧,不必深责,只要咨询专家并且尊重专家的意见,这两个大错本来都可以避免。
  但是,如果偏要把这两者连在一起,偏要比一比的话,我就很赞成侯氏的意见。他接着写道:“这种事我不知道今天还会不会发生。一个身为副部长的科学家参加国际学术界的活动并应邀做学术报告,应该是一件提高国家声誉的好事。”
  侯氏这样说很有道理,我想我们还不妨算一笔简单的账。试看新中国建国以来,当过副部长的人有多少,如果再加上部长,数量更大;另外统计一下,我国这两院的院士一共有多少。然后拿这两个数字比一比,差距该是很大很大的吧。这差距,是不是可以说,部长副部长人数很多很多,可谓人才济济,要多少有多少。相比之下,能取得院士称号的就少之又少,真正应该说是凤毛麟角,他们不是什么什么官,不是只要有人任命,人人都可以当得的。
  这几十年人们越来越看重做官,重视官位。这是我国封建的老传统,古已有之,不过于今为烈罢了。把各行各业都纳入文官系列,有个现代名词,叫做官本位。佛门本应六根清静,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不料竟也出现了处级和尚、科级尼姑之类。我不知道这官本位是不是妨碍他们和她们潜心修行,这事无伤大雅,不必多说了。我想着重说的是,如果这种体制和心态不快快改变,驱使着年轻人个个只想当官,大家沿着仕途奔竞而去,不愿下功夫做学问、不愿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科教兴国”的大业可就要落空,在飞速到来的信息时代我国就更要落后了。
  从上到下,快快醒醒吧,快快把那封建的东西官本位丢到东洋大海里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