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1年第4期

共产国际里最早的中国人刘绍周

作者:●王继民 于洪伟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就是参加历次共产国际大会中国方面的主要代表。有人会问: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21日,共产国际成立于1919年3月,那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共产国际大会中有没有中国人参加?回答是肯定的。据史料记载,1919年3月2日至6日,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国代表刘绍周和张永奎列席参加了大会,并享有大会发言权;1920年7月19日至8月7日,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中国代表刘绍周和安恩学列席了大会,并享有大会发言权。刘绍周成为共产国际里最早的中国人。刘绍周之所以为共产国际所重视并成为共产国际里最早的中国人,这是和他组织的中华旅俄联合会(后改名为旅俄华工联合会)的历史功绩分不开的。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旅俄华工联合会是在苏俄的中国进步力量的惟一代表,也是苏俄政府、共产国际联系中国革命的纽带。
  
  刘绍周与中华旅俄联合会
  
  刘绍周(1892—1970),后改名刘绎荣,广东高要县人。5岁时随父去俄国,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在俄国读书。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从事华工工作。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到俄国谋生的华工有近6万名,到十月革命前,在沙俄的华工已有30万人。这是一支庞大的队伍,为俄国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却遭到沙皇统治的残酷剥削与压迫。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些华工自发地组织起来,成立了多个旅俄华人团体。他们分布于彼得格勒、莫斯科、叶卡捷琳堡、哈尔科夫、彼尔姆等地,但是这些华工组织大都规模小,组织间缺乏紧密的联系与合作,组织发出的声音不响亮、不够坚强有力。二月革命后,1917年4月1日刘绍周等人在彼得格勒成立了“中华旅俄联合会”。成立大会通过了有关章程,并选出了15名干事,由刘绍周任会长,刘雯为副会长,张永奎任秘书,联合会总会设在彼得格勒。该会的宗旨是:“(1)联络旅俄华人。(2)对于旅俄华人之行动,凡在法律范围之内者,应竭力以辅助之。”“以辅助旅俄学商工三界为宗旨,无论何界发生何种事故,概由本会竭力设法保护办理。共同商定此会为我旅俄人渡迷之津梁,输通两洋知识之枢纽,藉以研究该国各种实业及金融之问题。”可见,这时的中华旅俄联合会实际上是旅俄华人的工商学各界的联合组织,但是工作重心在华工方面。十月革命前,该会曾派出代表参加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商部、内务部和市政府所召开的有关救济华工问题的会议,为协助华工回国做了许多工作。
  1918年12月15日,根据十月革命胜利后出现的新情况,中华旅俄联合会联合了其他一些华工组织成立了“旅俄华工联合会”,其任务改为“组织华人劳动者与俄国工人阶级共同进行反对反革命和反对外国干涉者的革命斗争”。刘绍周任联合会执委会主席。中华旅俄联合会的工作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成了旅俄华人的政治组织。旅俄华工联合会成立后立即向中国人民发出呼吁书,希望继续进行反对卖国的北京政府的斗争。呼吁书指出:“中国工人应该记住,中国革命的命运与俄国工人革命的命运休戚相关。只有同俄国工人阶级紧密团结起来,才能在被压迫的中国取得革命的胜利。俄中无产阶级团结万岁!全世界工人团结万岁!”1918年12月24日,旅俄华工联合会占领了原中国驻彼得格勒使馆,并组织了中央执行委员会,统管旅俄华侨的利益,这一行动得到了苏俄政府的承认和支持。在苏俄政府的支持下,联合会除了继续救济华工、帮助华工回国、参与审理有关华人的案件之外,还积极保护旅俄华人的权益。联合会受苏维埃外交人民委员会委托,创办旅俄华工《大同报》,发给中国工人,特别是参加苏维埃红军的中国工人阅读。
  旅俄华工联合会为组织华工参加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做了大量的工作。联合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刘绍周曾在1919年5月16日打电报给列宁表示:“旅俄华人定将全力援助俄国无产阶级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斗争。”苏俄外交人民委员会东方局在谈到旅俄华工联合会时指出:“旅俄华工联合会是在苏俄领土上活动的合法注册的无产阶级组织;从该组织中产生共产党支部,出版华人共产党机关报《华工》,不仅在俄,而且在中国进行宣传并同工农政府携手工作。”
  旅俄华工联合会还为促进中、俄两国人民之间的革命联系做了大量的工作。1920年7月,旅俄华工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致电孙中山和全国同胞,请求:(1)协助中国青年的革命事业;(2)即行承认苏俄,并反对帝国主义干涉苏俄;(3)立即派代表与苏俄谈判建立外交关系;(4)设法使华侨胜利回国。
  在苏俄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艰苦岁月里,刘绍周领导的旅俄华工联合会支援苏俄人民做了大量的工作,有的甚至献出了鲜血和生命,他们参加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保卫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同时还积极沟通苏俄与中国革命的联系。正因为如此,刘绍周领导的旅俄华工联合会才受到列宁与苏俄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褒扬,刘绍周才会受到共产国际的邀请参加两次共产国际大会,成为共产国际大会中最早的中国人。
  
  刘绍周参加共产国际成立大会与第二次代表大会
  
  1919年2月,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夕,旅俄华工联合会组成了申请参加第三国际代表大会的自称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的社团。该代表团由刘绍周、张永奎组成,其宗旨是在中国组建民族革命的社会主义工人党,联合中国先进的民主力量,同世界帝国主义列强以及世界资本的贪婪野心作斗争。不久,苏俄外交部就接受了刘绍周、张永奎的请求,向二人发出热情的邀请。1919年3月2日,刘绍周、张永奎以“中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名义参加了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在3月4日大会的第三次会议上,对于是否同意建立第三国际问题进行表决时,刘绍周发言,表示“同意”建立共产国际。在大会的第四次会议上,刘绍周对共产国际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说:“我作为中国组织的代表来参加共产国际代表大会,深感荣幸。我不仅代表我所在的小组,也不仅代表成千上万散居在俄国各地的中国无产者,而且代表几万万灾难深重的中国人,向旗帜鲜明的誓同残暴的世界帝国主义进行斗争的共产国际致以热烈的祝贺。”“本国际是俄国共产党创立的。这个党领导的政府,为世界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各国人民的自由而对世界帝国主义宣战。因此,这个党获得了中国人民最真诚的友情。”那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立,中国还没有一个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刘绍周的贺辞最早在国际讲坛上表达了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的心声。刘绍周使共产国际殿堂里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庄重严肃的声音。这庄严的声音与难忘的时刻将永载史册。大会期间,列宁在百忙之中亲切会见了刘绍周,热情关心之外还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1920年7月19日至8月7日,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当时,中国共产党正在创建,因而,中国本土仍没有派自己的代表出席大会。刘绍周再次应邀以“中国工人党中央局”的名义参加了大会。为了研究东方人民革命问题,成立了由列宁、加米涅夫、罗易、马林等19人组成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委员会,刘绍周也是这个委员会的委员之一,在7月28日大会举行的第五次会议讨论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时,刘绍周在会上发了言。他在分析了军阀统治下的中国政治、经济状况之后指出:“在中国许多省份里,日本就像在被征服的国家里一样,独揽一切。另一方面,我们已说过的那些督军们的独裁政权,200万惟钱是听的涣散军队的存在,形成了一片混乱的局面。这就是经常出现革命风潮和群众反政府情绪的原因。”在发言中刘绍周还对“五四运动”的情况作了介绍。他赞扬了学生和工人们的爱国行动,分析了运动的意义:“运动虽然被反动政府镇压下去了,但它唤醒了群众的革命精神,起了很大的作用。”运动使得“学生们看清了孤军作战不会有任何成果,便开始争取工人群众。中国工人也开始明白自己是一支力量,尽管代表的是刚刚产生的工业无产阶级。”最后,刘绍周在大会上强调:“目前中国是进行革命宣传的广阔天地,第三国际的代表应该极其严肃地注意这一事实。支持中国不仅对中国本身,而且对全世界的革命运动都有重要意义,因为日本帝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亚洲并将其帝国主义阴谋扩展到西伯利亚、太平洋的一些岛屿,甚至南美。目前,惟一能对抗贪婪的日本帝国主义的因素,就是中国劳苦大众强有力的革命运动。”因为:“那里有孙中山及其第一次革命的拥护者,还有学生总联合会、工会和社会主义党。这些集团已联合起来反对日本,反对北洋政府和资产阶级。他们的特点是具有坚定的革命精神。”刘绍周的发言表明他对当时中国国内的国情了解基本正确,但他还不十分清楚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活动,因而未能准确预见她的成立及对未来中国革命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
  旅俄华工联合会存在的时间不长。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取得了直接联系,中国共产党成为共产国际里最主要的中国人。这时,旅俄华工联合会的作用大大降低,发展也趋于停滞。刘绍周则因火车事故受伤,于1920年11月携眷回国。回国前,刘绍周写信给列宁。信中说:“在我动身去中国的时候,我向你表示最好的祝愿和为你一贯对我表现出的关心,特别是对我领导的团体的关心和有求必应的态度,致以深切的谢意。”回国后的刘绍周生活经历是这样的:先是在中东铁路任职。1933年至1940年先后在北京大学法商学院和西南联大任俄文教授。1940年6月任中国国民党政府驻苏参赞。1949年9月支持陶峙岳将军起义,为新疆和平解放做出了贡献。195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任外交部顾问,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委员。1970年7月18日在北京病逝。
  
  (责任编辑 程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