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1年第1期

对《炎黄春秋》四点建议

作者:张岂之





  我是《炎黄春秋》的热心读者,又是她的特邀编委。我很喜欢这个刊物,也经常给她投稿。今年7月是《炎黄春秋》创刊十周年,我希望这个刊物越办越好,我想给《炎黄春秋》提四点改进的建议。
  
  一、既要保持刊物特色,又要开阔编辑思路
  
  《炎黄春秋》是以宣传炎黄文化为主的普及性刊物,其中尤以中国近现代政治人物的撰述为主。这方面有成绩,为读者欢迎。
  但是这些似乎还不够。过去介绍的人物,大都有过不幸遭遇,受到过不公正待遇。现在还其本来面目,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不能都取这样的题材。要写人物,有许多新题材:
  国防科技战线上的代表人物,坚守农村教育阵地的小学教师,坚守大学讲台的文科教授,在我国体育战线上默默工作的教练们等等。其中许多人并没有那么多政治性,也没有那么多不幸遭遇,但是,他们的敬业精神却值得大书特书。
  写人物也要开阔一些,写的面多一些。
  
  二、既要扩大杂志市场,又要关注提高读者品位
  
  对前者,《炎黄春秋》杂志社做得好,因此销路好。编辑同志可能经常考虑:哪些文章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这应当考虑。但是还有另一方面,杂志肩负提高读者阅读品位的责任。比如,除人物以外,关于通俗易懂的历史理论,关于文化问题的研讨意见,关于文化的评论等等,这些内容也应有所涉及。也许有些读者一时不感兴趣,因为这些文章没有多少形象性,只有理论性,但是,从杂志的长远生命来说,除形象性之外,还需要有理论性。二者结合。我建议杂志社可以适当增加理论性,不但看到读者的现有兴趣和水平,还要看到读者未来的兴趣和水平。
  
  三、既要有老的作者群,又要有新的作者群
  
  在作者方面,只要文章达到发表水平,可以多一些新面孔。没有新的作者群,杂志的生命力会受到影响的。
  
  四、要有下去组稿的专、兼职编辑
  
  《炎黄春秋》有多少专、兼职编辑,我不清楚。但是我有个印象,好像没有多少编辑下去组织稿件,只是几位社领导向老朋友们、老战友们约稿和组稿。这恐怕不够,面也许狭窄了些。
  总之,我衷心希望《炎黄春秋》在新的世纪里既保持原有的特色,又有较大的开拓。我国文化资源十分丰厚,从事文化活动的人很多,新事物会层出不穷。杂志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把握时代脉搏,开阔视野,才能越办越好。我相信《炎黄春秋》一定会再一上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