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0年第11期

粉碎“四人帮”全景写真(下)

作者:□纪希晨





  这是一步险棋
  
  “我搬到玉泉山以后,得到消息说,‘四人帮’的爪牙,在上海把红纸都抢买光了,准备迎接他们的大喜之日了。”
  1982年11月24日上午9时,四届人大委员长叶剑英同志在西山的住宅里,激情地对笔者谈到关于粉碎“四人帮”的问题。他那雪白的长眉下,两只深深的眼睛,在珐琅质眼镜下闪动着熠熠的光亮。这双善于观察风云的眼睛,看去显得特别机敏、刚强,蕴藏着深邃博大的思想、烈火似的力量。
  “那时候,李先念同志到我这里来了。我问他,哎呀,是哪股风把你刮来了?他说,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
  “你是奉命来的吧!”叶帅又问。
  李先念大声地说:“我是奉命来的呀!”
  1976年9月24日,李先念到了叶帅住地(按《李先念文选》157条注释)。李先念边说边走近叶帅。他紧紧握着叶帅的手,在旁边的沙发上坐下来。叶剑英打开收音机,在音乐响声的掩护下,两个人开始了谈心(华国锋同志告笔者说,在华国锋9月21日登门访问李先念的当天晚上,李先念即受华国锋的委托,到西山访问叶剑英)。
  李先念谈了对形势的看法。他说:“现在情况越来越紧张,得赶快想办法,事情太紧急了,你得下决心啊!”
  叶剑英面容骤然焕发亮光,眼前仿佛出现了彩虹。他兴奋地抓住老战友的手,连声地问:
  “华下了决心吗?下决心了吗?”
  “我看他是下了决心的!”
  “那好哇!”
  叶帅为了防止窃听,又把收音机声放大了一些。顿时,客厅里响起一阵高昂的音乐声,回荡在敞大的客厅里,掩护着两位战友的谈话声。
  李先念贴近到叶帅的耳朵上,大声地说:“江青把华闹腾的无法工作,是逼上梁山啊!”
  叶帅微笑地连连点头,陷入深沉的思考。接着他问了几位政治局委员的态度,特别问了陈锡联和吴德的态度。李先念一个个简要作了介绍。至于华国锋,他过去不曾一起工作过,对华国锋了解不深。毛泽东病逝后,他为做好对华国锋的团结工作,曾亲自主动第一次登门看望华国锋。俩人在交谈中,叶帅以试探的口吻,批评了王洪文破坏野战军、地方武装、民兵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企图建立民兵指挥部,搞“第二武装”的错误做法。华国锋赞同叶帅的意见,但是对于解决“四人帮”的问题,华国锋没有表态。因之,当华国锋委托李先念来谈这个问题的时候,叶剑英才提出关于华国锋的决心的问题。
  9月21日,华国锋来到李先念的住处,商讨解决“四人帮”的问题。华国锋告李先念说,我同他们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华国锋请李先念代表他去找叶剑英,请叶剑英考虑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解决为好。李先念详尽地传达了他和华国锋的谈话。李先念说:
  “毛主席逝世了,在‘四人帮’看来,现在是他们千载难逢夺权的时机。华国锋说,主席生前曾多次讲过,要解决‘四人帮’问题。”
  叶剑英聚精会神的听着,神色严肃地说:
  “我们跟‘四人帮’的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这是一步险棋,要当机立断!”
  “是呀,这是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斗争。”李先念说:“小平同志被他们打下去了,如果我们再被他们打下去,他们就要夺取最高领导权了!”
  两人倾心交换了对形势的看法,他俩一致认为,事关重大,“兵不预谋,不可以致胜”,必须有严密周全的部署不可。
  “华有什么想法?”叶剑英问道。
  “华要我来听听你的意见。他说,毛主席对解决‘四人帮’的问题,早有交待,但是用什么方法解决?在什么时机解决?他请你拿主意啊!”
  李先念向叶帅详细讲了华国锋对他的谈话,研究了形势,分析了力量对比。考虑到“四人帮”控制着上海,以及他们多次妄图插手军队的情况,叶剑英认为,为避免人民的损失,“兵谋为主”,采取“暂取”方法,比较妥当一些。叶剑英说:
  “事已至此,那就不能再拖了,要迅速采取行动,以快打慢,最好一两天就行动。!”
  李先念完全同意叶帅的意见,他说:
  “好主意,你们几个再分别交换一下意见。”
  
  “西山不可久留”
  
  送走李先念以后,叶剑英来到幽静的庭院。北院一片茂密的果林,郁郁葱葱,挂满了红熟的苹果,压得枝头低垂,全院漂浮着果香。沿墙的那排青松,黑黝黝地耸立着,微微发出簌簌声。叶帅在院里转了两圈,又信步沿着石梯,登上院后的山岭,穿过满山交错的枫林,走进一座被他意味深长地称作“放鹤亭”的凉亭。
  四周一片寂静。叶帅望着蔚蓝的夜空,银色的月光,黑森森的山峰,思绪如大海汹涌。想到即将来临的一场战斗,他的心情十分激动。他仿佛重新走上炮火连天的战场,听到隆隆的炮声。望着山前居住多年的庭院,怀着无限深情,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宋代大诗人苏轼的《放鹤亭记》。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久留。”
  “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久留。”
  同行的秘书小张知道首长有背诵诗的习惯,但为什么这阵子总是反复吟诵这两句呢?她不了解沸腾在首长胸中的伟大战略决策!
  “西山为什么不可以久留?”
  1982年11月24日上午,笔者访问叶帅时问道。
  叶帅说:“那时候,王洪文搬到了西山,他住在离我不远的25号楼房里。这是专门来对付我的,他来监视我的行动来了!”
  说到这里,叶帅的脸孔怒得胀红了,炯炯闪光的眼睛湿润了。他靠在椅背上,默默地凝视着,颤动的手,抚摸着胸前的军服。我注视着他那安祥的神态,红润的面容。他那稀疏如雪的银发,宽阔而突出的前额,白眉下炯炯发光的眼睛,无不显示着元帅刚强的性格,果断机智的气质。叶帅稍停了一会儿,接着又说:
  “危险的时刻到了,王洪文很注意我啊!”
  叶帅决心摆脱“四人帮”的监视。为便于同其他同志共商国家大事,当天他离开西山,转移到玉泉山九号楼了。
  窃据党中央副主席职务的王洪文,发现叶剑英搬家,气极败坏地质问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
  “叶剑英怎么搬走了?你为什么要让他搬进玉泉山?”
  汪东兴理直气壮地回答:
  “那是周总理批给他的房子,他为什么不能搬呀?!”
  
  “快打慢,快打慢”
  
  叶剑英听了李先念的话,9月25日乘车进城。他特地来到东交民巷15号华国锋的住地。这里原是西哈努克住的地方,唐山地震后,他从史家胡同搬到这里。这一次他俩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谈话。叶帅说:
  “我们同‘四人帮’的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是关系到国家兴亡的斗争,如果‘四人帮’上台,我们民族就会陷入灾难,国家建设就要倒退二十年。你是党中央的第一副主席,主席逝世了,你应该站出来,把舵掌起来!”
  叶剑英还建议华国锋:“你要多到老同志那里去,找他们谈谈。”
  华国锋听了这话,心中又喜又惊。喜的是,当此千钧一发之际,有叶帅这样的革命老前辈,旗帜鲜明地站在斗争‘四人帮’的第一线,给予他以最大的支持,成为党中央的坚强后盾和支柱。所惊者,象叶帅这样德高望重的老帅,为国家大计,不怕风险,不计高低,竟再次前来探望他,使他深感到惭愧。想到这里,华国锋神情激动地说:
  “叶帅,我经验少,资历浅,老同志能看得起我吗?”
  “你去,我先帮你打招呼。只要你和‘四人帮’斗,老同志不会不欢迎你的。”叶帅热情鼓励华国锋:“老同志支持你,我们军队支持你,全国人民支持你,你只管干!”
  华国锋得到叶剑英的鼓励和支持,深深感到党和人民的力量,坚定了除掉“四人帮”的决心。他神色严肃地说:
  “只要有老帅的支持,多数政治局委员的支持,有广大人民的支持,有军队的支持,我一定干!”
  华国锋搀扶着叶剑英,送老帅上车。叶帅回到玉泉山的当天,对前来探望他的栗裕、宋时轮同志高兴地说:
  “华的态度很坚决。你们要抓紧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取利乘时,间不容息!”
  美丽的玉泉山,独立在燕山脚前。远处望去,像骆驼背似的缓坡山顶上,耸立着两座白塔,巍巍峨峨,屹立在一片青翠中。山脚四周环抱苍松翠柏,茫茫绿波,亭台楼阁,隐约可见。沿山蜿蜒伸展的院墙,把一座座别墅楼房环抱起来。每当夏秋季节,中央一些负责同志,常常到此小憩。如今叶剑英漫步的在花丛小道上。情不自禁地又吟诵起“西山不可久留”的诗句来。
  叶剑英为加快粉碎“四人帮”的步伐,第二天,又来到东交民巷15号华国锋的家里。他们共同分析了党同“四人帮”斗争的形势、性质和特点,一致认为,王洪文、江青、张春桥、姚文元一伙是一个反革命阴谋集团。党中央同“四人帮”的斗争,是捍卫党的团结统一,捍卫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大原则斗争。这个斗争,已超出党内思想斗争的范围,不宜采取党内思想斗争的一般方式,必需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采取特殊的手段。但是为了避免动乱,又要做到合法解决。叶剑英说:
  对付他们,只能采取断然措施,先把这四个人抓起来,隔离审查,然后再开政治局会议或中央全会。特殊矛盾,只有用特殊的办法。”
  华国锋听了叶帅的分析,十分高兴:“叶帅,我们的想法完全一样。他们几个犯有严重罪行,可以隔离审查!”
  “乱子可能出一点,但出不了大乱子。”叶剑英进一步分析形势:“乱子可能出在‘四人帮’控制的上海。只要方法妥当,也可以避免。至于北京,一切优势都在党中央方面。”
  说到这里,叶剑英尽管早已胸有成竹,但他仍然再次征求华国锋的意见:“你认为有把握吗?”
  “有把握!”华国锋坚定地回答。
  叶剑英提醒华国锋说:“郊区南口有个坦克团。听说张春桥的弟弟张秋桥去过这个团。如果城内有行动,坦克开进城里,该怎么对付啊!”
  华国锋对叶剑英的周密考虑,十分敬佩。他说:
  “需要再了解一下。”
  华国锋随即通过陈锡联、吴德对南口坦克部队的情况作了调查。证明张春桥的弟弟张秋桥虽然曾来过个部队,但坦克部队一直是由北京军区、北京卫戍区直接掌管的。“四人帮”虽曾想插手,但一开头就碰了壁,他们根本调动不了这支坦克部队。而要解决“四人帮”的问题,必需有中央警卫部队八三四一部队参加不可。
  叶剑英向华国锋建议说:“你得再和汪东兴同志谈一下!”
  汪东兴作为八三四一部队政委、中央警卫局局长,长期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同江青之间多次发生矛盾。江青曾辱骂过汪东兴、张耀祠同志和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是“反革命”、“特务集团”!
  毛主席知道这件事后,批评江青说:“你说这些人是‘反革命’、‘特务集团’,你知道这个集团的头子是谁?那就是我!”保护了身边工作人员。江青到处伸手,要往八三四一部队派人,也遭到汪东兴拒绝。江青向他要毛主席的文件,汪东兴也坚决顶住不给。
  毛泽东生前曾对汪东兴说过:“江青是个纸老虎,一戳就穿。江青欺软怕硬,你们跟她斗,原则不能让。怕什么,还有我在嘛!”
  华国锋向汪东兴谈了他同叶剑英的决策。在此之前,中办副主任李鑫在人民大会堂给毛主席守灵期间,也找过汪东兴,要他及早对“四人帮”采取行动。李鑫并且向华国锋谈过自己的想法。由于事前他们曾秘密作过这些酝酿,所以,当华国锋谈到解决“四人帮”的问题时,汪东兴并不感到突然。但考虑到张春桥是国务院副总理、总政治部副主任,王洪文是党中央副主席、军委副主席。他们都是可以下命令调动军队的人,心底确实有些提心吊胆,觉得还不是很有把握。万一走露风声,发生巨大的风险……
  华国锋看到汪东兴内心有忧虑,淡然一笑,说:
  “汪主任,你有把握吗?”
  “有把握,有军队支持就更有把握!”汪东兴斩钉截铁地说:“只要党中央下命令,我就干。现在只能考虑党和国家的命运,个人的命运就不考虑了!”
  “好!好!就这样办!”华国锋握着汪东兴的手,眼睛里闪着光辉:“我马上告叶帅!”
  叶剑英明白了汪东兴的态度,连续两次来到中南海,在汪东兴家里,同他个别交谈。他俩进一步分析形势,分析“四人帮”的力量,以及他们近几天的动向。汪东兴焦急地说:
  “事情非常紧迫。据我了解,张春桥最近两次到江青家里,每次都是几十分钟。”
  叶剑英说:“不能再等待了,再推迟,不是我们解决他们,而是他们解决我们了!”
  叶剑英以他几十年做最高统帅部工作的才华和经验,立刻意识到解决“四人帮”的时机已经到来。他熟知:“见而不发,人将先发,发而不敏,人将先收”的斗争策略。他果断地说:
  “我们要快打慢,快打慢!”
  
  小会议室的聚会
  
  华国锋告笔者说,自9月29日在政治局会议上同江青吵架以来,无时不刻在思考一个问题:江青一伙干扰党中央无法正常工作。江青的目的不是很明白吗?她公然在政治局会议上,敢于提出要给她分配工作问题,不断纠缠毛远新回辽宁工作的问题,大吵大闹,泼妇骂街……这不是明明想当太上皇、当党中央主席吗?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毛主席生前,早就做过警告,说江青有野心,要当党的主席,要王洪文当委员长。江青根本不把第一副主席放在眼里……
  华国锋说,毛主席不是早在1975年就作过交待吗?他老人家说,“四人帮”的问题,解决不了,明年解决,明年解决不了,后年解决。毛主席去世了。他没有完成的遗愿,我们活着的人应该去完成它。现在是解决“四人帮”的时候了!
  但是,“四人帮”的问题究竟应该怎样解决?应该采取什么方式解决?用什么方式才最有利呢?……
  这些日夜在华国锋脑海里翻腾的问题,1976年10月1日,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建国27周年大会以后,在中南海国务院小礼堂看电影的时候,又象火一样的燃烧起来,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银幕上的故事、镜头,一个个在他眼前掠过,可是他却全像没看见似的。他睁着迷惘的眼睛,木然地看着银幕上闪过的情景,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思索最近“四人帮”的活动上。
  蓦地,他紧皱起眉毛,揉了揉眼睛,腾地从沙发前站了起来。他挺着胸膛,大踏步走出电影厅,向休息室走去了。
  同华国锋坐在一排沙发里的李先念,看见华国锋中途退出,立刻意识到,他一定有什么紧急事情。于是,他随即跟着华国锋快步走出影场。他在后边大步紧走了几步,在靠近休息室的走廊里,赶上华国锋,低声问道:
  “国锋同志有什么事吗?”
  “有!”华国锋回答。接着又说:“到小会议室谈吧!”
  同华国锋一起看电影的还有北京市委书记、市长吴德同志。他看到华国锋、李先念相继退出影场,也随即跟着他俩来到小礼堂小会议室里。
  在此以前,华国锋曾分别同叶剑英、李先念、吴德、汪东兴等人,个别交换过对处理“四人帮”问题的意见。
  这天晚上,当李先念、吴德同华国锋面对面坐在一起的时候,华国锋开门见山地说:
  “我考虑再三,鉴于现在的舆论工具全部操纵在‘四人帮’手里,如果采取召开会议的形式,用通常解决党内矛盾的方式,来解决他们的问题,他们必然会开动手中掌握的宣传工具,大张旗鼓地宣传,会在社会上造成混乱,带来很大损失。为避免引起混乱,我认为用隔离审查的方法,比较稳妥一些。你们认为这样行吗?”李先念、吴德听了华国锋的陈述,两人都表示同意。
  李先念说:“国锋同志,你是中央第一副主席,这场斗争是你来领导的。只要你来领头干,人民是会支持你的!”
  华国锋对吴德同志说:“我们同‘四人帮’的斗争,这是一场不可避免的斗争,是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斗争。北京的任务是稳定形势,解决问题,保卫首都,保卫党中央!”
  吴德坚定地说:“北京市委和全市人民,坚决拥护国锋同志的决策,只要是中央的决定,我们市委坚决去办!”
  李先念同志嘱咐说:“一定要保证北京市不出问题,否则就会影响大局!”
  紧张、热烈而又短促的会晤,把三个人的心紧紧连接在一起,相互握手,悄悄并肩走出晚会会场。
  门外一片月色,又清新,又明亮,重重树影倒印在沙石地上。朦胧的夜幕里,中南海涌起忽明忽灭的浪花,发出“砰砰”的声响,镜子似的闪烁着温柔的白光。躲在草丛花木里的蟋蟀的唧唧声,使这广阔、宽大、古老的庭院,显得更加美丽、庄严和幽静。
  “必须万无一失!”
  “必须万无一失!”
  叶剑英元帅的嘱托,时刻响在汪东兴同志的耳边。两天来,他废寝忘食的工作着,仔细考虑着组织这次行动的每一个细节,日夜同参加行动的人员个别谈话,布置下达任务。
  汪东兴同志回忆说:“在组织具体行动时,我依靠的是张耀祠、李鑫、武建华三同志。”
  10月3日深夜,李鑫突然接到中央警卫局副局长武建华的电话:
  “东兴同志要你马上来一下。他现在就站在电话机旁边。”
  临走,李鑫对妻子樊宁说:
  “我走了。我这是去做件杀头的事!”
  妻子是李鑫地下党的战友和同学。解放后,两人又共同经历风浪。今晚,他要走了。此行是福还是祸?她清楚知道,对她个人可能是祸,而对千百万人民一定会是福啊!
  樊宁告笔者,面对可能发生的严酷命运,两人都很平静,没有握手,没有拥抱。妻子睁大两只闪光眼睛,镇定地说:
  “你去吧!你杀头,我最多是当个反革命分子的家属吧!要牵连也只有我和孩子……”
  “你这样说,我就放心了!”
  李鑫登上接他的汽车,来到中南海,走进汪东兴的家里。汪东兴握着李鑫的手,激情地说:
  “党中央决定,对‘四人帮’进行隔离审查。要我们尽快做好准备工作,你能不能参加一些工作?”
  “我听从中央的安排!”李鑫高兴地回答。
  汪东兴立刻将李鑫引进家里的一间小屋里,向他交待说:
  “你就住在这里,帮助中央起草文件。我派人给你送水送饭。我从外面把门反锁起来……”
  李鑫建议说:
  “在抓‘四人帮’的同时,我们要高举毛主席的旗帜。这样有利于稳定形势。”
  李鑫建议中央要起草三个文件:
  一、隔离审查‘四人帮’的决定;
  二、关于出版毛泽东选集五卷的决定;
  三、关于建立毛主席纪念堂的决定。
  这个建议,在汪东兴报告华国锋同意后,即由李鑫从10月3日到6日,“关”起来的三天三夜里起草出来。
  在李鑫“关”起来的时候,他和汪东兴、武建华三人还具体商议了行动方案的细节。李鑫说:
  “现在张春桥、姚文元想抓毛选,要毛选五卷材料要得很急。因此,用中央常委讨论毛选五卷的名义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会议,调他们来开会,他们一定会来。过去中央讨论毛选工作的会议,都是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的,他们肯定不会怀疑,一定会上钩的。”
  华国锋、叶剑英批准了汪东兴、李鑫的行动方案。
  事情就这样定了!
  扭正历史车轮,结束文化大革命灾难的特别行动,就这样决定了!
  “天下之事,虑之贵祥”。10月5日下午,叶剑英、汪东兴应华国锋的邀请再次来到东交民巷15号华国锋的住地,进一步共同商议粉碎“四人帮”的行动方案。他们根据多数政治局委员的意见,充分考虑了可能发生的各种复杂情况,一致认为必须采取稳妥可靠的办法,解决这一尖锐复杂的问题。
  叶剑英深谋远虑地说:
  “这是一步险棋,是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决战,行动要果断,更要周密,必须万无一失!”
  华国锋完全同意叶剑英的意见。他说:“我已经同陈锡联、吴德作了部署。我告陈锡联说,北京卫戍区的部队由吴德指挥。陈锡联在我家里,马上打电话给北京卫戍区部队,归吴德统一指挥,负责维护北京的社会秩序,负责解决‘四人帮’在北京的几个死党!”
  汪东兴谈了他准备好的具体行动方案。从执行人员的挑选、隔离审查的地点、时间,以及每个细节的详细安排。他神情严肃地说:
  “这件事,要绝对保密,行动要越快越好。时间拖得越久,越危险!”
  对这场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决策,需要有果断的决策。这既需要智谋,更需要胆略和魄力。他们原定10号左右动手解决,后来,考虑到拖得越久越危险,越容易走露风声,于是,三人当机立断,一致决定:
  “今天动手!”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