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0年第4期

1958:关于共产主义公社的一次畅想

作者:□陈清泉





  1957年冬到1958年春,中国社会正萌发着一个大的变动。上千万到上亿的劳动大军,从南到北都在大搞农田水利建设。这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求在大面积的土地上统一规划,修建长达几公里甚至更长的灌溉渠系。这种较大工程需要大量劳力和资金,规模较小的农业合作社没有力量办这种事,只能由调整农业合作社的规模甚至调整行政区划来解决问题。中央有些领导同志就产生了改变农村基层结构的思想。毛泽东早已说过:“小社人少地少资金少的,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经营,不能使用机器。这种小社仍然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停留太久,应当逐步合并。”(《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1958年1月,在南宁会议上,听说广西出现并社现象时,毛泽东说:“可以搞联邦政府,社内有社。”后来正式提出并大社的主张。
  中央其他同志也有这种想法,并且议论开了,陆定一也参与了这种议论。
  那是1958年4月底,刘少奇、周恩来、陆定一、邓力群到广州去向毛泽东汇报八大二次会议准备情况,他们在火车上放开思想海阔天空议论许多重大问题,包括半工半读、教育如何普及、公社、乌托邦、过渡到共产主义,等等。刘少奇说:“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时候就为共产主义准备条件,要使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准备条件,我们搞革命就是这样的,开始搞前一步的时候,就想到下一步,为下一步创造条件。我们现在建设社会主义,就要为共产主义创造一些顺利条件。”他们还吹了空想社会主义,还吹托儿所、集体化、生活集体化,还吹工厂办学校、学校办工厂……。刘少奇要邓力群去编写空想社会主义,要陆定一编写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
  到了郑州,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到车站来看他们。刘少奇对吴芝圃谈了他们议论的东西,要吴芝圃试验一下。吴芝圃热情很高,采取的办法也很快。不久,河南农村就出现了托儿所、食堂,工农商学也有了,乡社合并是老早就有了,只是不叫公社。八大二次会议,刘少奇讲了半工半读和生活集体化问题,后来要北京和天津试验,公社就是这样来的。事实上已经有了,他们叫大社。
  5月间,党召开了八大二次会议。19日陆定一作了题为《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的发言。他谈了一些理论问题,认为革命的理论,是革命经验的总结。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过来检验理论的正确程度,并发展理论。他批评教条主义不承认理论是发展的,对新出现的问题熟视无睹,因而没有能力也没有勇气来抓住和解决这些新出现的问题。在这个发言的最后,他说:“毛主席和少奇同志,谈到几十年以后我国的情景时,曾经这样说:“那时我们的乡村中将是许多共产主义的公社,每个公社有自己的农业、工业,有大学、中学、小学,有医院,有科学研究机关,有商店和服务行业,有交通事业,有托儿所和公共食堂,有俱乐部,也有维持治安的民警等等。若干乡镇公社围绕着城市,又成为更大的共产主义公社。前人的乌托邦的梦想,将被实现,并将被超过。我们的教育事业和其他文教事业,也将朝着这个目标去发展。”
  薄一波在《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谈到这件事时说:“18日晚,他(陆定一)在推敲经大会秘书处已经铅印好的发言稿时,在结尾的部分,新加了(上面)这样一段话。虽然陆定一同志这段话包括着少奇同志在火车上‘吹’的那些内容,但主要是转述毛主席在广州向他们四位谈的内容。”陆定一这段话虽然不长,但已经反映了公社的轮廓,勾画出毛泽东对公社的构想和憧憬。
  陆定一在火车上接受了编书的任务,从广州回到北京立即组织中央宣传部的同志全力突击,6月间初稿编成。收入初稿的第一条语录,就是恩格斯1845年2月8日《在爱北菲特的演说》中描绘共产主义概况的几段话。这条语录就有两个城市提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层组织叫做公社。这部书的编出,对毛泽东最后决定把新合并起来的大社叫做人民公社起了不小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后来的北戴河会议上,毛主席向与会同志一再推荐这本书。
  1958年8月17日,在北戴河举行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人民公社问题是议题之一。从此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本文选自《陆定一传》,已由党史出版史出版)
  (责任编辑 吴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