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999年第11期

莲花区旗即将与五星红旗一起升起

作者:宁军





  1999年12月20日,当世纪之交的钟声即将敲响之时,在澳门主权回归的盛大庆典上,这面区旗也将与五星红旗一起冉冉升起。
  标志着澳门特别行政区形象的区旗区徽,有历经了3年的一轮轮评选过程,既要表现祖国与澳门的关联,又要表达澳门自身特征,难度可谓大矣。征稿启事发出,海内外人士寄来的应征作品数以千计,但要选出其中最满意者,经各方领导、专家和各界人士充分发表意见,多次反复最后才达成共识。
  这个设计方案简洁明了:5颗星星闪烁,象征国家的统一;一朵莲花盛开,表示澳门的兴旺发达;三个花瓣代表澳门由三岛组成;大桥海水点明澳门的自然环境;区旗区徽的底色选用绿色,衬托着星星的黄色、大桥海水的白色,升华着和平繁荣发展的主题。其中莲花作为图案主体处理,深得澳门同胞喜爱。
  设计者肖红是黄河岸边的青年画家,他是古城开封一个普通教师的儿子,一个大学艺术系的美术教师。尽管他高中没毕业就考进大学艺术系,尽管他的作品入选全国美展,尽管他的徽章设计在省市多次采用,可他还属于默默耕耘者,他磨练着画笔期待一个展示的机遇。这机遇在港澳回归前降临了。
  在征集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的告示公布后,肖红设计的紫荆花图案在7千件来稿中一举夺冠。1990年4月,国家主席杨尚昆发表第26号主席令,确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方案即采用了肖红的设计构想。
  1997年7月1日零时,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在香港会展中心响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托举着五星红旗和紫荆花旗升起来。
  肖红设计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大获成功,因为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艺术表现力,简洁而出色地刻画了紫荆花这个香港的市花。当肖红设计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时,选定莲花来形容澳门无疑也极为恰当。在澳门区旗区徽征集评比大赛上,肖红方案荣获区旗一等奖,区徽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1991年2月,肖红在河南接到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通知,进京参与钱伟长主任亲自主持的修改定稿,然后提交全国人大会议审议。
  莲花,位居“中国十大名花”之列。澳门同胞对她情有独钟。每到莲花绽开的时节,扶老携幼去卢廉若公园赏莲,是澳门民间的一大盛事。那碧绿的莲叶,那粉红的莲花,那阵阵的莲香,如都市之中的天籁,托起一片清新的意境。
  澳门同胞喜欢莲花,并引申出“莲艺文化”的概念。他们成立“莲艺文化协会”,发掘史迹、文献和艺术珍品,提出了诗词、歌曲、舞蹈、书画、雕刻、工艺、织锦、 建筑、宗教、联谊等方面的影响,唤起人们对莲花区旗的亲切感情。
  莲花无言,却震撼全球。正如香港《中报》载文所言:收回澳门这一声音,若发自80年前的清王朝之口,说不定又会引起列强们的一番抗议,再演一场“八国联军”血洗津、京的惨剧;这一声音,若发自半个世纪前的南京政府之口,殖民地宗主国也完全可能一笑置之,或者出现一场外交危机。
  20世纪末的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宣告,在本世纪内收复香港和澳门,主权不容谈判。这是出自中国领导人之口的承诺,是中国扬眉吐气的时刻。
  中国的贫弱一去不返,莲花区旗将一洗百年民族之耻。
  中原画家肖红期待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期待着。这期待因为莲花区旗的诞生变得更加具体更加迫近。一朵莲花图案牵动澳门和内地,永远是一段佳话。因为澳门区旗区徽,溶汇祖国对澳门的深情,也凝聚澳门对祖国的挚爱。
  澳门占人口的97%是中国人,他们从来没有忘记自己脉管里的血液。祖国的昌盛,民族的兴盛,使他们和内地同胞一起分享自豪和喜悦。祖国和他们扯着筋连着脉,他们比谁都更能深刻地体会到祖国母亲的深刻含义。
  是啊,祖国往昔遭遇坎坷曲折,他们和内地同胞一样迷惘、困惑和忧心忡忡。澳门的朋友谈起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哭笑不得,伤害的何止是祖国内地同胞,澳门也和香港、台湾一块儿列入“海外关系”,株连了内地的亲属成份不好,残酷的内耗居然连常识也不顾忌了,澳门什么时候变成了“海外”?
  人们都不曾忘怀,卢沟桥枪声骤响,一直寓居澳门的北伐名将叶挺将军毅然返回内地,出任新四军军长。由于澳葡当局不敢得罪日本,禁止澳门公开的抗日活动,各界民众便在“抗灾”的旗号下汇入了中国的抗日大潮。
  澳门上层工商界人士组成“澳门各界救灾会”,青年爱国社团组成统一的组织“澳门四界救灾会”,连沦落风尘的女子也不忘国耻,组成了“花界救灾会”。“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站起来与侵略者抗争的中华民族之中,就有千千万万的澳门同胞!
  澳门为祖国而含悲。澳门为民族而激奋。从富裕大亨到小商小贩,从穷苦劳工到家庭妇女,包括背着书包的少年儿童,争先恐后慷慨解囊,资助国内购买战机和大炮,声援抗日前线将士。当时十余家舞厅“义舞筹募”是一大新闻,舞女们分文不取,当晚舞票收入全部购买国内发行的“救国公债”。
  “七·七”事变一周年,饮食行业店铺“素食筹募”,此日停售荤食,出售印有“毋忘七·七”字样的素食品,所得货款捐献抗日事业。事后,全澳“义卖”活动持续40天,茶楼、酒家、饭店、冰室、咖啡馆、理发店、报摊等各行各业全部参加。澳门同胞岂止是“献金”,分明是献出了对祖国的一片真情!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先后有几百名澳门热血青年投身于内地的战地服务,他们告别澳门亲人奔赴抗日疆场,有的参加运送弹药和粮食,有的参加救护伤病员,还有的穿上军装拿起武器,面对面地和日本侵略者浴血厮杀……
  为祖国神圣抗战的胜利而流血而捐躯的中华儿女成千成万,不乏出自澳门的一代英雄。1939年10月的一次抗击日寇的激战中,抱着炸药包爆破桥梁时中弹牺牲的梁捷烈士,就是其中杰出代表。梁捷烈士倒下了,但他的年轻生命不死,他热盼的灵魂不死,他在中华民族的辉煌崛起中获得了永生。在他的身后,是与祖国生死与共的全体澳门同胞。
  莲花区旗区徽的诞生,足以使澳门为国为民奋斗的先驱们欣慰。(责任编辑: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