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平西王三贬陈州郡 浑天侯初临淮南府

 




  众人观望,但只见:天干物燥,赤焰千条。风助火势,火借风威。忽拉拉金蛇狂舞,乒乓乓火球乱撞。浓烟滚滚遮天日,狂风猎猎如牛吼。好一派大火,将三熊寨烧得通红!

  狄太保惨叫一声,紧握铁过梁。“噗”,一口鲜血,染红征袍!

  曾杰大惊:“太保爷,太保爷,您这是怎么的了?”“李治平放火烧山,回归南唐去了!”“这……不一定吧?”

  “你仔细闻闻,空气中充满了硫磺味。这就证明他们有意纵火,兵马、缕罗、军粮、物资,不去南唐,又去何处?”

  “待我去看看。”曾杰轻功灵巧,踩着没火的地方转了一圈。果然,一具焦尸都不见,三熊寨乃是一片空白!下一步怎么办?曾杰再三规劝,将狄龙让回磨盘日!。又嘱咐妹妹曾凤英照料狄龙,以免他自杀。自己甩开飞毛腿,奔往淮南府送信。

  再说杨文广。屈指算来,狄龙征粮己去了二十天,估计他一两天内即可返还。届时,兵马缓过疲劳,粮草充足,一鼓作气,再下南唐几城。

  “报”,城门官跑进帅虎堂。“启禀元帅,城外来了一位瘦小的武士,言说有要事求见。”“噢?传他大堂回话。”

  “是。”城门官去不多时,又回来了。“元帅,那位武士说了,他替咱们白白效力,没人迎接,连个‘请’字都不说,人家不来了。下差好说歹说,他才留下……”

  “这……都怪本帅疏忽。你去转告庞监军,让他代替本帅迎请客人。”

  庞悦一见曾杰,觉得可笑:“我说小孩,你架子可不小,还得本监军亲自迎接。”

  “你才小孩呢!”曾杰恭敬狄龙,因为父亲是狄家的奴仆。对于别人,他可不在乎。“我说你叫螃蟹……”“大胆!本监军庞悦。”

  “差不多。你还别跟我端架子。实话告诉你,狄太保要死要活,粮车全丢了。我本想详细报告杨元帅。你管我叫小孩,信不着我,得,我不进城了,改日再见。”

  “回来,请回来,您请回来!”庞悦心说,这么重要的军情,如果耽误了,谁敢负责。“小……兄弟,请随我来。”庞悦将曾杰领到帅虎堂。其实,曾杰故弄么虚,岂能真走?他见到杨文广,把详细经过一五一十讲述清楚。

  文广大惊。第一,狄虎遇难;第二,狄龙吐血.第二,军粮丢失,军心必乱。这三条都是天大的事情。怎么办?快请寇军师,共同商议对策。

  寇成听罢这些事,也很吃惊:“元帅,如今首项任务,快派朱先锋官把狄太保接回来。他是个实心人,已经上过吊,又吐过血。万一想不开,自杀自残,那就更糟了!”

  “对,对。”元帅下令,让朱朗跟随曾杰,火速按回狄太保。

  狄龙回到淮南府,已经不成样子了。大脸蜡黄,不见半点血色。眼睛却是通红,胡子多老长。紧走几步,双膝跪倒:“元帅,犯官狄龙罪该万死!”

  文广、寇成、庞悦三巨头同时搀扶:“狄太保,胜败乃兵家常事。军粮丢了,再找回来。算不得什么,且往远处想啊。”

  狄龙泪洒前胸。他明白.三位上级这是安慰自己呢。若论军法,即便找回军粮,自己最轻得记两次大过,还得挨四十军棍。重一重就得押入牢房或者充军。虽无死罪,活罪绝不能饶。三位上级听说自己又上吊,又吐血,这是同情自己。同情不能代替军法,军法不鲜明,便失去战斗力。这个道理,白己应该懂得。他把双臂往后一反:“庞监军,请你按军法从事吧。”

  庞悦看了看元帅:“狄太保,你先回营养病,军法之事,慢慢再说。”朱朗搀着狄龙,走出帅虎堂。

  寇成长叹:“唉,狄太保的罪过是不能免的。若强大的敌人阻却军粮,狄太保无力保护,我们还能替他圆全。结果呢?山贼设计,将他引开。他为了自己的名声,致使军粮丢失,这种情节就严重了。元帅,监军,咱们如实上报吗?”

  庞悦心里惦记着狄凤,有意替狄龙开脱:“大太保很可怜,就不必上报,记大过一次算了吧。”

  文广摇头:“六百万斤军粮,非同小可。寇军师,你立即去写奏折,上报天子!”“这……是。”

  三巨头都很痛心,又得公事公办。

  先说监军庞悦,回到自己的住处,取出功过簿,很难落笔。这时,他的助理狄凤来了,杏眼哭得通红,“庞悦呀,”姑娘在众人面前称他“监军”,俩人独处时,直呼其名。“唉,我二哥被人杀了,你得保我大哥呀。他若有个好歹,我也就不活了!”

  “凤,”庞悦叫得亲切。起初,狄凤不理他。最近这些天,已经默认了。“咱大哥的事,我当然尽力而为。不过,六百万斤军粮,非同小可呀!就连杨元帅也保不住他,必须上秦皇帝。至于功过簿,我可以轻描淡写。给皇上的奏拆,归小寇负责。一字千钧,差别很大。依我之见,你去求求金花,让她找小寇说情,奏折尽量写轻点。只要皇上不过问,交给我们三人处理,这事就好办多了。”

  “我谢谢你给我出主意。庞悦,你们三巨头碰面时,你别忘了说好话呀。”

  “放心吧,凤。即便不冲你,我也要尽力保护咱大哥。他是个好人呀。”

  “咱……大哥……”狄凤苦笑地摇了摇头,回归自己的住房。

  说完庞悦,再说寇成。他铺纸提笔,瞑思苦想。这份奏折太难写了。正在这时,他的助理杨金花推门而入,“寇成,”金花和狄凤一样,公开场面称“军师”,背地直接叫名字。“狄太保丢粮灼事,非得报告皇上不可吗?”

  “小花,”寇成叫得更亲切,把“金花”改成“小花, 起初,姑娘听得脸红心跳,现在觉得挺舒服,如果再称“金花”,她还不满呢!“不报告皇上绝对不行,这事太大了。”

  “奏折归你写,能不能写轻点呀?一字千钧,全看你了!”“嘿,狄凤派你来的吧了?”“你会算卦?”

  “那‘一字千钩’四个字,肯定是庞悦说的。你们当武将的,很少用这种词语。”“小瞧人,就你们进士有学向呀?”

  “狄凤先找了庞悦,庞悦给她出主意,求你来找我。嘿嘿,我的小花呀,你真愿跑腿!”“谁是你的……小花了”姑娘小嘴一撅,“军师大人,我跟狄凤打了保票,你肯不肯帮忙吧?”

  “哈哈,全说露了。你要叫我‘军师大人,咱就公事公办……”“寇成,寇成,死寇成,坏寇成……”姑娘忍俊不住,笑了起来。

  寇成轻轻摇头,小声嘟嚷:“沙场女将军,也会这般娇媚……”

  金花偏偏听得清楚:“你以为女将军应该什么样?”“这……似乎都像铁扇公主……”

  “哼,我要走铁扇公主,你不成了牛魔王?”姑娘一言出口,才觉得不当。那小脸“唰”地就红了。扭头往外就走,临走时还甩了句硬词:“你要是不帮忙,别想当毕魔王!

  寇成哈哈大笑。自言自语:“傻丫头,即便你不来求情,我也得尽力替狄龙开脱呀!”主意拿定,来到庞悦的住处,两位大才子字字推敲,句句斟酌,费了一夜的工夫,才写出这份奏折。奏折很有学问,既把事情说清了,又把狄龙摘清了。什么内容?可惜,编书人既查遍《宋史》 ,也没找到原件。只好由看官领会去吧。

  次日清晨,他俩把奏折交给了元帅。文广看罢,连连称赞。加盖了元帅金印。为了显得郑重,寇成、庞悦又加盖了两封玉印。三巨头联名上奏,分量不轻。文广又派董麟、宋豹为信使,乘快马赶往京都。并再三嘱托:“你们把奏折先交给开封府包相爷,一切听从相爷安排。”

  “是。”二将牢牢记住,起身告辞。“等会儿。”寇成一摆手,“既然投文开封府,我再给我老师写封私人信,清他从中关照。”

  “对,对,”庞悦赞称。“我也给我老爹写封信,让他也说说好话。文广大悦:“承相、太师乃文武两位班头,他们若能出面,狄太保无忧了!”

  寇成没说话,心中暗道:小庞那封信,不如不写。可是元帅赞成,我不好阻拦呀!三位巨头,为保护狄太保,仁至义尽!

  单说董麟、宋豹,他们把一份奏折、两封书信背在身上,日夜兼程,来到汴梁。先到太师府,把庞悦的信件交给了门差,又到开封府,直接拜见包丞相。包丞礼看了寇成的信件,沉思良久:“二位小将,途中辛苦,你们随王朝、马汉先休息去吧。”

  “回禀相爷,我们不累。离开淮南府的时候,狄小姐吩咐我们,抽空去见见狄王爷。把大太保、二太保的事,先跟狄王爷说说,省得他老人家在皇上跟前突然慌乱……”

  “这……”包公摇了摇头,“你们不必去了,如今,狄王爷已经不在京都。”“是。”董、宋二将不敢再问。

  二将不敢问,看官必定要问:狄王爷不在京都,到哪里去了?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且说西夏王李元昊当年造反,被狄青平灭。他不仅交递了降书顺表,并且把妹妹双阳公主木贞贞许配了狄青。这件往事,眨狠过去三十年。如今,李元昊年过花甲,一病身亡。他的儿子李凉祚即位,号称“昭英皇帝”。这位新君年纪轻轻,性情狂傲。根据常规:西夏是大宋的属国,他应该先发一份折本,请大宋皇帝赏赐封浩,再发一份哀本,请大宋皇帝派员参加父亲的葬仪。只有这样,才附合做属国的规矩。可是李谅祚没有这样做,不等上国封语,便擅自称帝。哀本倒是发来了,指名道姓要求姑姑双阳公主回国治丧。对于这种举动,仁宗皇帝十分不满。心中暗骂:在你西夏眼中,还有天朝吗?若按公理,就该治罪。怎奈南唐叛乱,抽不出兵力讨伐西夏,只得罢了。皇上本来一肚子是气呢,平西王狄青偏偏添乱:“万岁,臣妻木贞贞接到她侄儿李谅柞的家书,请她回国为抱兄治丧。特来察明万岁……”

  “噢?”皇上可没给好脸,“狄王爷,李元昊死了,派谁去吊丧,肤说了算呢,还是你说了算呢?”

  狄青一愣,因为皇上这话太难听了。若是一般的大臣,会立刻紧张,他却不然。第一,南清宫老娘娘狄王后是他姑母;第二,当年平西时,自己曾立过十大汗马的功劳;第三,如今,两个儿于一个女儿都在征南,为国效力。依仗这三条,狄王爷不管不顾:“万岁,派使臣吊丧,当然是您说了算。亲妹妹参加亲哥哥的丧仪,还,还应该我家说了算。”群臣紧张:狄王爷肌够“肥”的!

  仁宗恼怒.“朕只知国法,不懂家规。李元昊病故,凡我大宋臣民,不准一人参加吊丧!”皇上把话说绝了,狄王爷把事也做绝了。他竟敢违背圣旨,同意双阳公主木贞贞带着侍妾西兰花暗赴兴庆府,参加李元昊的葬礼!

  抗旨不遵,这还得了?若涣第二个人,准得斩首。对于平西工,皇上终究客气。削去王爵,改任武国公。从名义上看,公与王只差一等。实际土,公爵与王爵相距远多了!

  狄青削爵之后,闷闷不乐,称病在家,不再上朝。看看身边,妻妾去了西夏,儿女攻打南唐,一个亲人邦没有了。唉,人生不过如此,又何必争名夺利?他虽然这么想,遇到事情,又控制不住自己。这天,他接到女儿的一封信,看罢这封家书,又怒从心头起!

  原来,大宋征南军攻下淮南府之后,狄龙去催粮,其余的人等休兵一个月。乘此机会,寇军卿、庭监军联石给皇帝写了份奏折。奏折词句恳切,把吴金定小姐的品德、武艺、功劳都说将拮清楚楚,并请求万岁批准,让吴小姐嫁给杨元帅。在传送奏折的同时,杨金花也给佘太君、柴都主、穆柱英写了封家书,请求长亲同意这门婚事。狄凤跟着凑热闹,她给老爹写信,让老爹再当一回媒人。谁料狄公爷拍案大怒:哼,当年,我把吕蒙正老大人的孙女介绍给杨文广,被杨家一口回绝。如今,杨文广竟招叛女为妻,这就证明,我介绍的女孩都不如个叛女,让我这老脸丢尽了!更可恨自己的女儿,还让我再当媒人,我不但不能当,还得参杨文广一本!

  可叹狄青,由于心情不好,看谁都不顺眼。跟老杨家交情那么厚,他竟然参起了杨文广。谁料,仁宗皇帝看狄青更不顺眼,一拍龙案:“狄公爷,有关文广的婚事.朕已接到奏折了。你打了半辈子仗,懂不懂军法呀?那位吴小姐献关起义,功比天大。她和文广是段美姻缘,怎么变成临阵收妻,罪该万死呢?你再想一想,我朝元帅收南唐起义女将为妻,这将震动南唐,瓦解敌人军心。即便打上一百仗,都不会有这种效果。哼,肤赞赞同这段婚事,你又跟朕作对,真是老糊涂了。你再当公爵,会误大事。从今日起,改称‘逍遥侯’。回家‘逍遥,去吧!

  群臣一听,得,王降公,公降侯。还是个“逍遥侯”,等于回家养老,不淮参预朝政了。

  狄青在精神上彻底垮台!人走倒霉运,谁也救不了。

  这几天,京都汴梁阴云密布,一连数日大雨以瓢泼。狄侯爷心中烦闷:好大雨。万一引起洪水,我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又是失宠者,谁会管我?也罢,乘着洪水还没到,我先躲避起来吧。京都地势,最高的是大相国寺。他便带着几个从人、一些细软,来到大相国寺躲避洪水。说起来也是该着,大相国寺俗称“皇寺”,想当于皇上的家庙。仁宗皇帝也害怕洪水淹京都,所以带着亲信大臣到寺中祈祷,请佛爷保佑,天气早点放晴。偏巧在这里又碰上了狄青。仁宗的脸色,比老天更阴:“哼,狄青,皇室家庙,是你随使住的吗?身为大臣,即便洪水来了,也该先顾百姓,后顾自己。你倒好呀,先选好了高台阶,还带着细软,真有长期打算。既然你害怕洪水,就躲远点吧。从现在开始,改任陈州伯,到陈州避雨去吧!”前后两个月,狄青连贬三级!

  凡是历史评书,多少都有点依据。北宋名臣狄青,后半生很不得志。确实因为在大相国寺避雨,被仁宗贬到陈州。由于皇上看不上他,一些大臣也说他坏话。渐渐地,民间百姓把狄青视为“奸臣”。直到元朝期间,|奇+_+书*_*网|中枢左承相脱脱任都总裁,欧阳玄任主笔订修《宋史》时,才对狄青做出了公正的评价。

  一大段“外插花”交代完毕,绝非闲笔,为的是给后文书做好铺塾。

  话归前言。再说包公看了寇成的书信,心中明白,他们想保狄龙。唉,若是两个月前,或许能保住。如今,皇上三贬狄青,狄家人失势,狄龙难保呀。只有在金銮宝殿见机行事了。谁知,次日早朝,未等包公说话,太师庞文先奏一本:“万岁,昨天,老臣接到边报,言说征南军的六百万斤军粮都被狄龙丢失了。这可是山东、河南两省费尽周折才征集的军粮,再想征集,万不可能了。除此之外,老臣还得到一份密报,言说狄龙与南唐勾结,故意送去军粮。这份密报不知真假,还得调查。对狄龙如何处置,请万岁定夺。”

  庞文够狠的,这儿句话能置狄龙死地!

  原来,狄龙棍扫李济平,打死南唐太子,只恨得反王李青咬牙切齿。他派人给庞文送来一封密信,信中声称:你若能铲除狄龙,替我的太子报仇,我追加黄金一千两。若不能削除狄龙,我把你受贿的事就告诉大宋皇帝。能不能替我的太子报仇,全看你了!庞文见到这封信,又喜又怕又为难。喜的是能得黄金千两,怕的是对方告密,难的是狄龙不好铲除。昨天,董麟、宋豹把庞悦的家信交到太师府,庞文看罢,心中大怒:小兔息子,你怎么跟杨家、寇家、狄家搅到一块去了!可是又一想,狄龙丢粮,这不正是铲除他的好机会吗?为此,今日早期、先奏一本,本中暗藏杀机!

  包公一惊,赶紧上跪。皇上若传斩旨,一切都晚了:“万岁,臣也接到征南军打来的奏拆,请万岁御览。”

  内侍将奏折呈上龙案。仁宗看罢,双眉紧锁。虽说奏折写得精巧,丢粮六百万斤,终是实事:“哼,此等大案,不论什么原因,罪过难免。庞太师,你派几员武将,把狄龙押入京都,朕要亲自审问。”

  “遵旨。”庞文大喜:只要把狄龙交给我,他就没个好了!

  包公轻轻摇头。皇上虽然没下斩旨,狄龙的命运不会很好呀。

  庞文来了个“兵贵神速”,立刻派出四名心腹:赵天、钱地、孙玄、李黄,四位都是游击,又都是心黑手狠。他们带着一百兵,来到淮南府。一个个趾高气扬,宣读圣旨,将大太保狄龙打入囚车。狄凤哭成泪人,金花、金定也陪着哭。杨元帅、寇军师、庞监军也束手无策。圣旨大如天,谁敢不遵。他们只抱着一线希望,狄龙判个活罪,也就满足了。

  却说四位游击,押着囚车回归京都。他们按照庞文的份咐,一路上虐待狄龙。减食、减水,鞭子抽,不让睡。太惨了,太惨了。编书人心疼大太保,不忍详细描述。这天来到京都中牟县,大太保狄龙吐出最后一口气,在囚车之中丧命身亡!享年三十三岁。

  可怜,可叹,大数到,难相让,自古英雄轮流丧。战死沙场留美名,困亡囚车空悲壮!一条顶天立地的豪杰,说完就完了!

  太师庞文又上折本,宜说狄太保原先就吐过血,在淮南府时,杨元帅没给及时治疗。如此,经不起旅途颠簸,死在中牟县。皇上对于一个罪臣,也就不迫究死因了。传下恩旨,以四品武官的仪式安葬。这段公案就算完结,满朝大臣,连同包公在内,对这种处理方式都未提异议,其实,这里边有个大漏洞。那句“杨元帅没给及时治疗”,似乎成了狄龙的直接死因。到后来,狄家与杨家结仇,又引旧一场盛战,尽在下部书中。

  军粮丢失,南唐未灭。这场大仗既然还得打下去,就得重新运送军粮。再向各省筹集,来不及了。仁宗只得动用储备粮。储备粮是国家的命脉,除了极特殊需要,是不能动用的。为此,皇帝选派押粮官,十分慎重。若再丢失,后果不堪设想。派谁合适呢?有了:“来呀,速去天波府,传浑天侯穆桂英金殿见驾!”

  穆桂英已经年过四旬,除了领“侯爵”的俸禄,很少过问朝政。今日,皇帝传她上殿,又任命她为押粮官,使她深感意外:“万岁,押运国家储备粮,责任重大。臣渐渐年老……”

  “浑天侯,正因为责任重大,派别人押粮,联还不放心呢。文广挂帅,屡立战功。朕派你去,有三项任务。第一,当然是把军粮交付征南军。第二,朕命你挂上钦差衔,对前方诸将封赏嘉奖。第三嘛,哈哈,你既称年老,也该当婆婆了。南唐起义女将吴金定和你儿子杨文广很是般配。你以钦差和婆婆的双层身份,为他们主婚。联再钦踢一道贺旨……”

  “不敢当。万岁,南唐未灭,不能急于成亲呀。”穆桂英心想。那吴金定究竟如何?金花来过信,把吴小姐捧上了天。不过,我还得亲自看看,才能落实呢。皇上若下贺旨,不管愿不愿意,都得照办。我得把贺旨挡住。“万岁,您那贺旨重有万钧……”

  @奇@“不用客气了。暂不拜堂,朕就下道定亲贺旨吧。”皇上也怪,人家推托,他还上赶着写。在别人眼里,这可是天大的殊荣!

  @书@穆桂英回到天波府,把皇上的意思告诉了佘太君、柴郡主。两位老人对其他的事都不关心,只关心吴金定。柴郡主笑道:“当年,我嫁给你公公时,是八贤王主婚。现在倒好,皇上下旨了,文广比你公公还荣耀。据金花来信说,那位吴小姐只用三招就把她抓住了,看来武功挺好。要说模样呢……”

  @网@“婆母大人,”桂英也笑道,“金花信上说,比她还俊一百倍。那丫头虽是夸张,估计吴小姐不会太丑。”佘太君将近百岁,重孙子要娶媳妇,她自然高兴:“什么丑呀俊的,皇上传旨了,丑俊都得要。如果真是太丑,将来再给文广说个俊的……”

  杨排风最爱拿老太太逗趣:“老祖宗,照您这么说,媳妇太丑,就再找俊的,那要是媳妇太俊,就再找个丑的呗?”佘太君依老卖老:“对,”她用手指了指柴郡主,“我那八个儿媳妇,属她最俊,年轻的时候够个美人灯!怎么样?老六还娶了个大刀王怀女。一俊一丑,也过了一辈子!”

  柴郡主笑得弯了腰:“老祖宗,您别拿我们开心了。都多少年的事啦,您记性可挺好!”全家欢笑,充满天伦之乐。

  过了三天,六百万斤储备粮全部装车。浑天侯穆桂英辞别圣上和全家,押赴军粮,奔往报南府。一路平安无事,顺利抵达。杨文广率领各家首领迎出城外:“母亲,您怎么亲自来了。一路辛苦,请人关中。”

  众星捧月,来到帅虎堂。穆桂英公事公办:“文广,你是征南大元帅,六百万斤军粮,请你验收吧。”

  “这……是。”杨文广对狄龙之死,早已听说了?心中万分难过。如今验收军粮,若有狄太保,自己完全放心。可惜,狄太保不在了,只得委派孟勇、焦宝二人临时照管粮库。小孟、小焦都是好人,论办事能力,比狄太保差远了。为此,只得传令:“崔大人,您是个文官,本该留在中军帐出谋划策。怎奈我手下缺人,只好委屈您一趟,请您带领焦、孟二将验收军粮。体力的事由他们去做,您只管指挥就行了……”

  “杨元帅,您怎么总拿我当外人?”原淮南知府崔九成满面带笑。“不瞒您说,下官学过韩信的丈量法,不用斗,不用秤,只要用绳子一量,百斤粮食误差半两,绝不会错。穆侯爵,下官失培了。”说罢,转身而去。

  文广把崔知府的出身、资历告诉了母亲,然后笑道:“文人就是不得了,用绳子也能称准斤两。他若真有这种本事,我就向皇帝保举他为新任抑粮官。再让孟、焦二将当他的助理,我也就……”话没说完,坐在他身边的寇成用脚踢了他一下。文广醒悟,看了看狄凤,姑娘眼睛发红。明白了:刚才那翻话,有“喜新忘旧”的嫌疑。嗐,都怪自己想得不周,身为大元帅,每句话都有分量啊!幸亏寇成提醒,赶紧转换话题,“母亲,我把军中诸将向您老人家介绍一下吧。狄凤,你过来,就称呼伯母吧。”

  “伯母……”狄凤这眼泪唰唰地往下流。她心里明白,不论从哪方面,第一个也轮不上介绍白己。元帅这么做,是给刚才那番话找平衡呢。越是这样,自己心里越难过,“您,您路上累不累呀……”

  穆桂英心里更难过:丫头,你只知道两个哥哥死了,还不知嫡母木贞贞、生母西兰花都去了西夏,父亲狄青三次遭贬,流落陈州。这些事不能告诉她,这孩子好可怜,“凤儿,听说你和金花天天在一起,你们打不打架呀?”

  “不打,不打。我们就像亲姐俩。”“好呀,那我就有两个闺女了。”

  金花在妈妈面前撒娇:“小凤,老人家管你叫闺女,你怎么不喊妈?叫呀,快叫呀!”“这……妈!”

  “哎哟,我可不敢当。”穆桂英心说,要搁先前,人家是王女,我绝不能收干闺女。如今,老狄家破落了,我就收下她吧。“女儿,快起来吧,见面礼以后再补。”庞悦心说:得,多了个干丈母娘!

  其余诸将,文广一一介绍完毕。穆桂英问道:“听说有位吴小姐,我怎么不见?”

  “妈,”金花一笑,“人家规矩太多,说什么没有职务,不便见钦差。得了,我去请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