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在线阅读

 

第三卷 萧墙之乱 第九节 修文









  “定亲?”君绍朗讶然道:“母皇给你定了亲。”

  “是啊。”君绍仪略带些羞涩,道:“我不知好还是不好,心里头乱,所以出来找二哥了。”

  “你这小笨蛋啊。”君绍朗大笑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有什么好不好的,母皇给你定的,那自然是好的了,莫非你心里有了别的姑娘,不愿听母皇的,想自己做主?”

  “才不是。”君绍仪慌忙解释道:“只是你和大哥都没立正妃,母皇却挑上了我。我觉得……”

  “想那么多干什么,来,告诉二哥,是那家闺秀,让二哥也替你高兴高兴。”君绍朗心中也在奇怪,但是脸上却是半点不露,只大笑道。

  君绍仪望了望君绍朗,犹豫了一阵,道:“是尚书令安无忌安大人的小女儿,听母皇说,比我还大了两岁。”

  “安无忌。”君绍朗一震,道:“怎么会是他?”

  “我不知道。”君绍仪讷讷道。

  “不管是谁。”君绍朗很快便恢复了过来,笑道:“母皇的眼光自是不差的,你呢,只放心等着过两年迎娶便是的,想那么干什么。你难得来,正好二哥我还没用早膳,我们兄弟难得在一起,你来陪陪我。”

  “二哥。”君绍仪唤道。

  “不要罗嗦了。”君绍朗却不容他多说,一叠声的吩咐这快点上早饭。

  君绍朗这一顿虽然是早饭,但是比之寻常人家的宴会,也是毫不逊色的。君绍仪出宫之前已经用过早饭了,因此只陪着君绍朗坐着谈话,君绍朗看似豪迈,但是在多年的宫廷礼仪的教养之下,吃起东西来也还是有礼有度的。

  “三弟。”君绍朗咽下一口粥,笑道:“听说前日永平上折子被母皇责骂了,这小丫头,没哭鼻子吧。”

  君绍仪本在怔怔出神,经君绍朗这么一问,方才醒过神来,道:“是的,二哥的耳目真灵,还是昨天早上的事情,永平在河防事务上与工部尚书意见不同,便自己上了封折子给母皇,却被母皇骂了一顿。至于哭没哭鼻子,我就不知道了。我本想去公主殿劝慰她的,可是她谁也不见,看来是一个人在殿内生闷气呢。”

  “呵呵,这小丫头。”君绍朗轻笑道:“她想助母皇处理国政心是好的,不过还是太急噪了一点,对了,你知不知道永平的折子上写的什么。”

  “不知道。”君绍仪垂下了眼睑,道。

  “政事堂没底本么。我只是想看看永平在河防上有什么见解,她竟然能和工部尚书争河防之事,看来学问大有长进啊。”君绍朗契而不舍的追问道。

  “永平的折子是直接呈给母皇的,母皇当场看了扔还给她,还吩咐不留底本不记档,因此莫说政事堂没底本,就是起居注上也没记载。”君绍仪这些话是对的,但是他却是知道永平的折子上写了些什么,永平进献奏折以前,曾经来找过他,要他与她一同联名上奏。其中的内容却是弹劾工部侍郎,河道巡查使张宝南治水多年,耗费财物无数,却没有取得多大成效,要求明昭罢免张宝南的官职,并举荐都水监使者接任河道巡查使,治理黄河。君绍仪以不通河防事务拒绝永平的要求,没有和永平联名上折。此时君绍朗问起,他却隐瞒了下来。

  “这样啊。”君绍朗挑了挑眉,心中暗凛,永平年仅十四,向来也难接触到河防一类的事务,便是看了一两本书,也不过纸上谈兵而已。上的奏折又让明昭恼怒,其中谬误,定然不少。但是明昭虽然责骂了永平,却令折子不留底,不记档,不给永平留下一条不好的记录,其中这份心思……,定了定神,君绍朗笑道:“这小丫头定然是以为自己受了委屈,这样,你等下回宫的时候,在我府里挑几样小玩意带给她,就说是二哥给她玩,让她散散心的,你若见了哪件好,自己喜欢,也拿去玩吧。”

  “多谢二哥。”君绍仪浅笑道:“二哥不记得了,我向来是不爱这些的,若有好书,借两本给我倒是再好也不过了。”

  “我倒忘了你就是个书呆子。”君绍朗哑然失笑道:“哥哥现在在宫外,要搜罗什么物件也方便一些,以后我派人留心,有了都给你送千秋殿去。”

  “那就多谢二哥了。”君绍仪见君绍朗这一顿早饭也吃得差不多了,便拱手道:“二哥,我今日是自己出来的,没禀奏母皇,万一母皇要传唤,可不好了。我还是先回宫吧。”

  “那也好。”君绍朗点头道:“你留个下人在这里,做哥哥许了你们的小玩意是不会赖帐的,整理好了一并送入宫去。你以后若得空闲,便来找你二哥,这上京城内外,好玩的地方多了去了。”

  “谢二哥。”君绍仪起身道。

  “来人,送三殿下。”君绍朗扬声唤道:“母皇要我闭门读书三月,我就不送你了,路上小心点。”

  “是。”

  君绍朗派了两名护卫护送君绍仪回的宫,君绍仪出来,虽然自己带有随从,但是君绍朗为了表示做哥哥的关心,还是派了侍卫护送。君绍仪也不以为意,只是一入宫,便碰到了殿中省监王定。这个已经年过花甲的老太监一见君绍仪,劈头就道:“哎呀呀我的三殿下啊,您总算回来了,皇上都找了您好几回了。”

  “母皇找我。”一听明昭召唤,君绍仪立刻紧张了起来,问道。

  “是啊。”王定连连应道:“殿下您快去换了衣服罢,皇上还有国子监监、几位翰林诗文供奉、弘文馆学士正在万春殿议事,叫了您几回呢。”

  “好,我马上就去。”

  君绍仪匆匆回了千秋殿换上皇子服,又匆匆赶到了万春殿。见明昭正和几名学士议得高兴,便从侧门悄悄的进去,在一旁站了,也不说话,只静静听着。

  只听见弘文馆学士柳次公拂髯笑道:“皇上此番举动若是做成,可是光耀后世的修文之举啊。”

  “朕心中早有此意,只是一直无闲暇,而且要做成,也要靠众位卿家啊。”明昭心情甚好,微微一笑道,转目又见君绍仪立在一侧,便道:“仪儿来了,方才干什么去了,几次传唤你都不到。”

  “儿臣叩见母皇。”君绍仪行礼道:“儿臣方才出了宫,去二哥府上借了两本书,没想到母皇召唤……”

  “借了什么书。”明昭饶有兴趣的问道。

  “回禀母皇,是《青史子》,秦时始皇焚书坑儒,已经散佚无踪,却不知二哥从何得来,儿臣读书之时,多次在书中见先人提到,却一直未能亲眼一见,因此自己出了宫,去问二哥借来一阅。”君绍仪恭谨回答道。

  “好学上进,不错不错。”明昭点头赞许道:“这等孤本,能见着也算难得,朕方才叫你,也是为了这些古今珍本。”

  “母皇的意思是……”君绍仪问道。

  “朕读书之时,也常恨世事,教许多好书尽皆散佚。因此心中便有了个计较,要搜罗天下孤本珍本,重新抄录,不令后人为之遗恨。朕的四个儿女之中,又以你最喜读书,因此叫你过来,看看你有什么见解。”明昭微笑道。

  “此事若是能成,实是天下读书人之幸。”说起这些珍贵书籍,君绍仪立刻两眼放光,连连说道。

  “嗯。”明昭道:“朕方才和众位学士议了,在崇文馆辟出一处,先从宫内珍本孤本书籍开始,这不但要重新抄写,还要分类编纂,可是个不小的工程啊。”

  “儿臣愿意随同众位学士,一同编纂,请母皇恩准。”说起书,君绍仪就什么都忘了,大喜躬身道。

  “朕就知道你喜欢,所以才叫你来。”明昭看着君绍仪,慈爱道:“你就随同各位学士一同办理此事,顺便长进学问罢,政事堂那边,也不用管了。”

  “谢母皇。”

  正谈笑间,王定却进来叩拜道:“禀奏皇上,巳时已至,入京觐见的黔州观察使、丰州都防御使、朔方节度使已经在含章殿候驾了。”

  “朕知道了。”明昭听了起身道:“朕还有事,仪儿和各位学士继续谈,若有什么需要,写了折子上来禀于朕。”

  “是。”众人一起叩首道:“恭送皇上。”

  得明昭赐了这个差使,又脱出了政事堂那个是非地,君绍仪心中高兴非常。在万春殿与一众学士一直议到午时方才回了自己千秋殿,一入门只见地上堆了好些东西,知是君绍朗送过来的,又见君绍朗的贴身内侍万象站在那里,便笑道:“二哥也太过客气了,这哪里是些小东西,再送,就得把我这个千秋殿都给堆满了。”

  “见过三殿下。”万象十分伶俐,道:“这些都是我们殿下亲手选出来的,这一堆是给公主殿下的,这一堆是给殿下您的。殿下还说了,您虽然只要书籍,但是有些小玩意玩玩也是不错,实在不喜欢,留着赏人也是好的。”

  “有劳二哥费心了。”君绍仪笑道:“这样,你再辛苦一趟,拿起这些东西,去公主殿,一起给永平送过去。”

  “是。”万象躬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