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在线阅读

 

第二卷 玉宇呈祥 第十三节 赈灾









  明昭这一出去,沐风应天安无忌等一应人自然也跟了出去。只见配殿前热闹无比,不少太监宫女围成圈子张着眼望着圈内,似是有什么好戏看一般。

  明昭冷着脸行了过去,王定也算机灵,连忙大喝一声:“皇上驾到。”这一声呼喊果然把那些看热闹的太监宫女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来,一个个慌忙让出一条路下跪行礼。明昭也不理会他们,径直向圈内依旧在争吵不休的两人行了过去。

  圈中争吵的那两人果然皆是太医,一人大概四十上下,国字脸庞,黝黑皮肤,却偏生生了一对丹凤眼,看起来无比奇怪,另一人却只有二十上下,白面无须,长相颇为平凡,正指着那年纪大的太医大声呼喝着。

  “你们在干什么。”应天见明昭脸色不妙,连忙抢了出来,喝问道:“皇上在此,还不快快行礼。”

  “皇上……”争吵不已的两人的这才醒过来,连忙下跪行礼,高呼万岁。

  “哼。”明昭面色不善,冷喝道:“吵什么吵,这里是什么地方不知道么。皇长子身染重病,你们居然还有心思在这争吵。都给朕跪墙边上去,不得说话,应天。”

  “臣在。”应天连忙应道。

  “你管教不严,罚俸三月。”抛下这句话,明昭带着一行人出了百福殿,浩浩荡荡的向千秋殿行去。只留下倒霉的应医正朝着两个给自己惹麻烦的家伙吹胡子瞪眼大发脾气。

  安无忌回舍人院换上绯色官服到千秋殿之时,明昭回宫之后的第一次内朝朝议已经开始了。他轻轻的行进殿去,朝明昭施礼后自选了个僻静角落站着,也不说话,只静静听着。

  “定中坐下吧。”明昭一眼瞥见安无忌进来,随口吩咐了一句,继续问道:“现在京城之中的疫情如何了,有没有传染到别的地方。”

  “回禀皇上。”原户部尚书后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任宰相的郭维回答道:“京城疫情尚算好,由于控制得力,现在已经基本控制下来了,可是京畿道……”

  “京畿道怎么了。”明昭问道。

  “京畿道三十七州六百余县已经有过半正在有瘟痘传染,其中疫情较重的坊州与宁州,其中不少村子都因为瘟痘而死绝了,连尸体都没人埋。”

  “那你们有什么措施没有。”明昭问道,虽说奏报上说疫情紧急,但是她还是没有想到竟会严重到这种地步。”“回禀皇上,已经派官吏及大夫下去查看了。可是……可是皇上也知道,这痘疮却是十分难治且无特效药的,珍珠牛黄那些也太贵了,老百姓们用不起。因此……”已经年过七旬,在丞相之位上过了二十余年的刘仲武应道。

  “朕不想听什么原因,只想知道你们做了什么措施。”对于刘仲武,明昭还是心存一番敬意的,毕竟当初元鼎驾崩之时,若没有了刘仲武,明昭绝不可能如此轻易接掌大权的。因此明昭虽然心情不佳,在说完那一句话后又说道:“当然朕也知道,这是天灾,没有办法避免,但是听天命的同时还是要尽一下人力的。”

  “是,皇上训斥得是。”刘仲武继续道:“不过因为大夫太少,杯水车薪。臣有个建议,不知可否。”

  “说吧。”明昭道。

  “关中驻军甚多,其中军医也不少,能否集中一下……”刘仲武道。

  “嗯,不错。”明昭微微点头:“如此也不错,刘丞相去和兵部及林上将军商议一下,快速拟出个条陈出来给朕看一看。郭维,痘瘟至今,已经死了多少人,是否有过统计。”

  “是。”刘仲武躬身道。

  “回禀皇上,据估计,约在四五万人左右,不过现在疫情尚未过去,人数还会继续增加的,至于会加多少,臣说不准,要视乎疫情大小而言。”郭维回答道。

  “朕知道了,郭大人。”明昭黯然道:“控制疫情赈济百姓调动人力物力甚多,你曾任户部尚书,处理这等事甚有经验,具体如何,就由你去办吧。其余各部一力配合便是的。”

  “是,臣领旨。”郭维行礼道。

  “臣有事禀奏皇上。”郭维方才退下,中书令楚文森起身行礼道。

  “什么事。“明昭还在思索痘疮之事,漫不经心的应道。

  “回禀皇上。边关三日前送来奏报,道是今天北地风雪成灾,西突厥受损甚为严重,定然会出兵南下掠夺,而边关城墙久未修葺,已然破败,因此奏请皇上调拨银钱用以修葺边关,另需筑城劳力,也请皇上定夺。”楚文森缓缓说道,他乃是中书令,亦是宰相,因此说这等军情之事并不算逾越。

  “哦。”明昭一挑眉,问道:“需银钱几何,算过没有,征调民夫之事,又有条陈没有。”

  “回禀皇上,臣已经知会户部算计好了,另征调民夫之事亦在筹划之中,只是……”楚文森脸上略略带有一丝迟疑之色。

  “只是什么。”明昭心中一阵奇怪,此事比痘疮更为紧要,为何楚文森要等到自己任命了郭维主理控制痘瘟之后方才说出来呢。

  “回禀皇上,只是国库之中一时怕难以支出那么多银钱。”楚文森望了一眼郭维,道:“本来银钱是够的,但是皇上任命郭大人主理痘瘟之事,郭大人向来爱民如子,这个臣等都是久仰的。但是臣怕郭大人太过爱民如子,多用钱粮,那国库便有些紧张了。”

  “楚大人这话什么意思,难道是说本官贪污不成。”郭维怒声道。

  “郭大人息怒。”楚文森依旧恭谦有理,似笑非笑的说道:“本官并没有这个意思,只是赞誉郭大人爱民如子而已,当然,一爱民如子,有时候花在百姓身上的银钱便会不知不觉的用多了,忘了国家虽有赈济百姓之责,但是国库却不仅仅是为了赈济百姓而立的,也把边关军情之类的事给抛在脑后,万一突厥军破关南下……那百姓们可就。”

  “你……”楚文森这一番话甚为阴险,先用话挤兑住郭维,说他爱民如子,又在这个爱民如子之上大做文章,夹枪带棒的指责郭维有浪费之嫌,最后还拉扯到边关军情上去,再给郭维扣一顶大帽子。让郭维辩解也不是,不辩解也不是。果然虽然气得满脸通红,也找不出什么话来分辨,直得怒视于他。

  楚文森却不把郭维能杀死人的眼光放在心上,再度一躬身道:“臣这番话纯属推测,其间对郭大人有些冒犯,但也是臣的一片忧心朝政之心,和对郭大人的了解之后才做出的推测,还请郭大人不要介意。”

  这个几句话一说,楚文森就等于打了郭维一个耳光之后抽身而出,负手看郭维的笑话了,郭维还手是绝对还不了的,要是要强行动手,在明昭面前就会显得心胸狭隘,有失宰傅风度,有失官体。唯一的出路就是自认倒霉,乖乖的退出再不说话了。可是这样一天,受的憋屈气也就太大了。

  坐在末座的尚书左丞邵元长眼珠一转,起身道:“楚大人公忠体国之心天日可见,下官也是十分佩服,但是楚大人,方才皇上也已经说了,皇上是因为郭大人曾任户部尚书,精擅计算调拨才派郭大人这个差事的。况且郭大人执掌户部多年,向来没有出过什么差错,还常被先帝和皇上嘉奖。因此下官绝对相信,郭大人正是出于爱民如子之心,才更会精心计算,不浪费一分一豪,更不会给边关修葺城墙造成影响的。”

  邵元长这一番话一下就把局面扭转了过来,连消带打,引用明昭的话,立刻将楚文森之前的推测推翻。当然,当今皇上都是因为他以前是户部尚书,善于计算才派的这个差使,你身为人臣,还有什么好质疑的,你要是再质疑下去,就是质疑当今不明,得罪皇帝这个罪,谁都不想领,也是领不起的。

  果然,楚文森木了一阵,方才说道:“这不过是本官的一点小小猜测,具体如何,还是要由皇上定夺的。”

  “正是。”邵元长微笑道:“请皇上定夺。”

  坐在上位的明昭此时心里已经是明镜一般,由科举拔擢而上的寒门仕子与世家子弟的斗争已经是越来越严重了,两派都在尽全力打击对手。不然,楚文森也不会因为明昭派宰相之中唯一一个不是世家子弟的郭维一个并不大的差事便如此,至于邵元长,自然已经和郭维结为一派了。

  “嗯。”明昭微微点头,脸上无甚表情,让人看不出她心里在想什么,淡淡道:“楚中书推测得有道理,不过朕也相信,郭大人是不会滥用职权的。但是这两个也是有矛盾的。就这样罢,赈济京畿道百姓之银钱,宫中出一半,朕便是这个年过得寒碜一点,只要百姓得益,朕也是高兴的。当然。郭大人,你就更要谨慎了。”

  没想到明昭竟然会这样说,郭维楚文森一等人都呆了,良久郭维才扑通一声跪了下去,道:“皇上关爱百姓,乃百姓之福,天下之福,社稷之福。不过皇上贵为九五之尊,臣实在不敢也不能让皇上受了委屈,臣只须八十万贯钱来赈济京畿百姓,若有不够,臣便是砸锅卖铁也要补上,一不向朝廷要钱,二不让百姓吃亏。还请皇上收回成命。”

  “臣也愿意变卖家产,让郭大人用以赈济百姓,也请皇上收回成命。”邵元长见机极快,也跟这跪下来朗声道。

  楚文森这才明白了过来,也跪下道:“臣家中略有薄产,愿意变卖以赈济京畿百姓。请皇上收回成命。”

  “请皇上收回成命,臣愿意……”

  “臣愿意,请皇上……”

  这样一来,几乎整个千秋殿里的大臣都跪了下来,只有坐在首位的刘仲武和立在一旁的安无忌依旧纹丝不动。

  “这样也不好,众卿家也是要过年的。”明昭眼中闪过一丝阴冷的笑意,依旧淡淡说道:“八十万贯恐怕不够,这样吧,宫中出四十万贯,众卿家凑四十万贯也就是的。”

  楚文森嘴角一动,膝行两步上前道:“臣愿意单独出四十万贯,郭大人等出身清寒,还是莫要郭大人太过节衣缩食了。”

  “臣也愿意出四十万贯。”礼部尚书吕元舀亦出声道。世家大族看不起清寒子弟是常有的事,楚文森这一番举动,不过是在赌气罢了。

  明昭哑然失笑,道:“朕倒忘了,你们两个是大财主。就这样罢,你们二家各出三十万贯,郭大人他们一起凑二十万贯,再加上朕的四十万贯,共计两百万贯,这般便有多了,赈济百姓有余者,可开办粥厂,助那一干贫寒人家度过这寒冬。”言罢又是一笑:“至于边关之事兵部拟个折子来朕细看,西突厥就是要南下掠夺,也要等到春回之时,不差在这一两天。议了这么多,朕也有些累了,等下还要去百福殿看圉儿,刘丞相留下来与朕说明一下朕不在之时的状况,其余各位卿家,就散了吧。”

  “刘丞相。”众人都散尽之后,明昭径自入了偏殿书阁,吩咐刘仲武坐好之后,冷然道。

  “臣在。”刘仲武今日会议之时,根本就没有说什么话,若不是明昭发问,他几乎是可以一句话都不说。

  明昭端起华莹送上来的香茗抿了一口,道:“新任盐铁转运使上任得好顺利啊。”

  “是。”明昭虽然话中带刺,刘仲武却依旧是那一番木然神色,道:“沈大人清廉自守,名动朝野,以沈大人为盐铁转运使是再好也不过了。”

  “是么。”明昭放下茶碗,嘴角已经挂了一丝冷笑:“区区一个八品拾遗,刘丞相认为他有那个能力没有,要知道盐铁转运使可是控制了我大卫的税源的啊。”

  “皇上英明睿智,定然有识人之明,臣不是门下侍中,无封驳之权。”刘仲武依旧丝毫不为所动。

  “哦。”明昭一挑眉,刚要说些什么,王定却冲了进来,大声道:“皇上不好了,不好了,皇长子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