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影响中学地理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因素剖析

作者:张士宝 曹亚皇




  【摘 要】影响中学地理教师专业素质的主要因素包括教师个体因素、学校因素、教师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可通过专业素质的自我提高、构建和谐校园、构建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来提高中学地理教师的专业素质。
  【关键词】教师专业素质 影响因素 对策
  
  我们通过对山东省某市的中学地理教师专业素质调查研究发现,教师专业化水平普遍较高,专业素质发展不平衡。利用SPSS11.5软件对调查数据进一步分析得知,影响教师专业素质的主要因素是教师个体、任教学校、所学专业。现就以上影响教师专业素质的因素做一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影响教师专业素质的因素
  
  1. 教师个体因素是造成专业素质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因
  制约和影响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根本因素,是来自教师头脑中的思想、观念,特别是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中学地理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存在着较大差异,大部分教师能够终身学习,不断汲取新知识,接受新思想、新方法,紧跟时代的潮流;有些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仍然以我为主、自我封闭,无法适应地理新课程的要求;少部分教师对“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敬业进取的精神”持模棱两可的态度,专业态度不坚决,致使他们在地理教育工作中成功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都不强烈,阻碍了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其次,有些教师缺乏与专业素质发展相关的实践知识,制约着专业素质相关组成要素的发展。以实践知识形态为主的教师习惯是控制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真正力量。教师只有把新的实践知识与社会结构、生活环境、地理教育环境等领域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自身专业素质相关组成要素的发展,使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走在新课改的前沿。
  2. 学校是造成教师专业素质发展不平衡的关键性因素
  目前部分学校的地理教学和地理科研条件较差,缺少地理教学需要的基础设施,制约了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学校没有充足的电脑、网络等先进的基础设施,影响了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地理课程进行整合的科研活动,学校没有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所需要的图书、影视资料等,教师无法正常地进行专业期刊的阅读、学习资料的搜集、科研文献资料的查询,这都制约了教师的自我学习发展。
  部分学校没有制定激励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规章制度。制定合理的专业素质发展制度能使地理教师明确专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思想和观念得以自觉地改变。
  3. 教师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是造成专业素质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
  地理教育专业课程数量不足、内容陈旧制约了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教师教育院校地理教育类课门类过少、课时过少,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消化吸收,只是应付考试结业,直接造成了地理教师相关教学法知识技能的缺失或匮乏。教育实习的薄弱,同样造成地理教师实践知识的匮乏或缺失。
  
  二、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学的对策
  
  1. 中学地理教师专业素质的自我提高
  (1)增强教师自我发展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的教师能主宰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专业发展的计划性、方向性、连续性、自觉性、反思性。所以,教师教育院校与在职培训的培养目标要以态度和观念的转变为基础,特别是增强教师自我发展意识,以便能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自主发展。
  学习是现代人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是地理教师一生一世的事。一方面,中学地理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学习路径来不断地完善专业知识结构与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另一方面,地理知识存在于使用之中,教学法方面的知识可以参见一些课程和教学法方面的权威杂志,及时获取地理专业最新的理论知识与发展趋势。
  (2)丰富实践知识,完善专业知识网络。地理教师在教学中不仅给予学生一定的地理信息,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而且还可以从学生那里获得一些有用的地理信息,与具体的教学情景相结合形成地理教学实践知识,教师的实践知识对于实施地理教学有直接的督导作用,教师会直接将这些纯个人看法和见解传递给学生。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积累各方面的实践知识,有利于提高专业素质、促进地理教学。
  2. 构建和谐校园,改善教师学习环境
  (1)学校加强办公设施改造,增加教师专业发展机会。学校应多方筹集资金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和学习条件,创设现代化的教师学习环境。这样,地理教师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和更优越的条件去学习、研究教学教育现象,提高本身的专业素质。学校为地理教师提供现代化的办公场所、专门的地理科研设施、地理项目开发基地等,都将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2)加强人文关怀,实施激励性评价。学校管理的目的应是促进地理教师专业素质更好地发展,全面提高地理素质教育的质量,把学校的发展与地理教师的发展做到和谐可持续。学校管理应注重对地理教师的专业状况进行分析,发现教师的专业需求,及时给予帮助,促使其向好的方向发展。
  教师评价能够为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提供全面、系统的制度支持和引导。学校实施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有助于营造利于地理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氛围和环境,调动教师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完善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
  教师教育院校地理教育专业与中学地理基础教育相结合,建立动态高效的地理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是提高地理教师专业素质的重大举措。通过动态的地理专业课程还可以随时解决地理教学中的实际教学问题,整体提高地理教育质量。
  教师教育学院应调整地理教育专业课程的种类,实践型的地理教育专业课程需要加强,专业理论知识课程需要调整。在实践型的地理教育专业课程方面,教师教育院校和中学应该建立合作联盟进行多种形式的地理教育实习,增加实习时间。在专业理论知识课程方面,普通文化类课程需要加强,增开高等数学、高等物理、高等化学等方面的课程,提高地理教师的文化底蕴和科学素养。地理学专业类课程方面需要在地理思想和科学方法、地理学史与现代地理学的发展类加强,地理教学法课程方面需要在地理教学策略、地理教学技术、地理教学评价类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