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在技能训练中培养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全面素质

作者:周琳琳




  与财经类职业的飞速发展相比,职业教育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均显得落后。上个世纪曾炙手可热的职教财经类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已经难以适应社会需求,从而导致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减少,严重影响了职中财经类专业的生源,使其面临萎缩的危险。因此职中财经类专业应及时改革旧有训练体系,以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财经类人员。
  
  一、财经类专业旧有训练体系的弊端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主观及客观因素,走进职校大门的学生,大多数是由于学习成绩差而考不上普通高中,甚至有的根本不愿学习而被家长“逼”来学校混一张文凭的,政治道德观念淡薄,遇到一些艰难挫折就退缩,承受不住打击,因此存在着不少“问题学生”,他们毕业后身无一技之长,缺乏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又眼高手低,横挑鼻子竖挑眼,不但不能为社会做出一些有益的贡献,还将成为社会的“包袱”甚至祸害。因此,对职校生应特别注重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针对职业学校的生源状况,可以就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贯穿于仿真性的模拟实习中,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的强烈意识,并针对财经类专业的特点,在各种技能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其创新、拼搏的竞争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职业道德。
  
  二、现代社会的发展对财经类专业技能训练体系的要求
  
  财经工作是一个建立于信息系统设计、实施和操作基础上的,提供和传播广泛的经济信息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应当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这是培养学生技术素质的一个重要的认识基础。学生的技术素质,必须以通过学科教学活动来完成的相应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为基础,而技能训练的关键,是提高学生语言训练、英语会话、应用文写作、会计电算化操作等方面的能力,通过种种有效途径来开发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研究等创造力,并利用多种活动课程和对实务问题的处理来培养学生初步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走出一个误区,即应该认识到严格的一般会计教育和广泛的个人技能的发展是必要的,过早地进行专业化教育并没有好处。在学校的职业教育中应强调技能培养,这是学生在离校后进行终生学习所必需的。鉴于此,技能训练过程中的课程和教学计划的设计要使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学习、思考和具有创造性,教师对学生应抱有较高的期望,并通过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个人能力和一般知识。
  综上所述,在财经类专业的技能训练中,应不失时机地随时创造条件,按照“思想素质、技术素质、发展素质”三位一体的教育训练体系去培养集约型人才,使学生成为既集多种本领于一身,又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开发潜力;既具有良好的科技素质,又具备敬业精神、合作精神和创业精神的优秀人才。针对这些要求,我们在财经类专业技能训练中进行了教学活动与评价制度两方面的改革尝试。
  1. 改进训练方式,突出学生主体
  从目前各专业教育的改革中不难看出,如今的教育重在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仅让学生记住一些课本知识和规章制度,应当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教师再不能以过去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为手段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应通过调整课程内容和设计多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个人能力和一般知识。尤其是在技能训练中,应全力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情景启发等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自我分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扩展训练内容,培养全面素质
  过去财经类技能训练的范围很窄,主要围绕着一册凭证、几本帐簿来进行,实习结束,只要能捧出装订好的几本帐册就算完成了实习任务,至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不可避免会涉及到的职业道德、社会关系、人际交往等问题,则根本接触不到,并且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鉴于此,我们对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提出了具体的培养目标,充实实习计划及过程,并确保其贯穿于技能训练过程始终。培养“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思想素质。“一身正气”即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两袖清风”即廉洁奉公,不贪不占。这是作为一个财经工作人员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而职中的学生由于种种主观及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政治观念淡薄,在训练过程中经常出现实习气氛松散,原则观念不强的现象,因此有必要把财经工作的职业道德教育随时贯穿于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
  培养“七个一”的技术素质。 “七个一”是指写一手好字、点一手好钞票、打一手好算盘、练一手好微机、记一笔好账、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篇好的财经应用文。这七项标准是作为一个财经人员所必备的技术要求,是学生增强从业条件、提高竞争能力的技术基础。在训练过程中,可突出其“仿真性”,利用各种机会训练学生的珠算、微机与点钞技术;每个阶段完毕要求学生提交各类报告及说明等形式的应用文,训练学生的管理与策划能力;还可以通过设置“校内银行”等仿真机构,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积极、良好、优化”的发展素质。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行为规范、优化的心理结构,是学生在将来的职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在训练中应培养学生的各种人际交往、公共关系、职业道德、环境意识等社会能力,校内仿真机构的设立可以很好地达到这一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