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教师的关爱创造神奇

作者:杜世英




  中考过后不久的一天晚上,我正在吃饭,突然手机响了。拿起手机,里面传来了兴奋的声音,是我的学生刘之勉。“老师,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我的中考成绩下来了,总分498分,英语考了99分。”高兴得他没等我插话,继续说个不停:“老师,考英语的时候我拉肚子结果刚做完试题还没检查就交卷了,要不然还会考得更好一些。”“祝贺你,真不错,...... 到了高中,我相信你会学得更好的……”
  刘之勉是初二上学期转到我班来的一个外地生,当时英语成绩相当差,第一次考试考了29分,全班倒数第一。我第一次找他了解情况,但并没有批评他。他很害羞,也许是觉得考得不好没脸见老师的缘故,把头埋得低低的,不敢正眼看我。我了解到他的父母在济南做生意,刚把他从老家转过来。“我本来是不愿意转来的,我可能什么都学不好,再说教科书也不一样……”“怎么会呢?父母想办法把你转过来,一定对你的期望很高,成绩不好怕什么?有老师呢!只要你勤学好问,你的学习一定会赶上来的!……”
  谈话之后的刘之勉虽然上课听讲和家庭作业都比以前认真了很多,但还是无精打采、没有朝气的样子。改变他这种状况的是我一次在课堂上对他一次无心的表扬。那是临下课前的几分钟,我对前一节课的听写情况进行讲评,之后像往常一样,首先表扬了听写得优秀的同学,而后为了督促和鼓励其他同学,不免又进行一番说教:“咱有极个别的同学,明明知道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却没有学习英语的诚意,明明有聪明的脑瓜,却不往学习上用功,反而想自暴自弃。我们看一看我们的新同学刘之勉,他面临着一个陌生的学习环境和各门功课成绩都不理想的这么大的压力,他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可他从来都没有动摇过学习信念,一直都在不断的努力着!这次听写虽然他只对了一半,但他毕竟已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时有的同学已转头看刘之勉,向他投去惊讶而又敬佩的目光,而刘之勉则由刚听到自己名字时的吃惊,而后脸红,进而转变成一种刚毅的神情。我继续说道:“老师每天都给你们批改作业,你们的名字天天在老师的心中烙上不同程度的烙印,老师天天盼望着你们有更大的进步!希望你们向刘之勉同学学习,坚持不懈,努力进取,别让老师的希望落空。”
  接下来的日子,刘之勉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脸上有了快乐的笑容,与同学相处非常融洽,课间经常见他与同学一块讨论问题,或向老师请教。其他学科的任课老师也反映近来刘之勉的学习进步非常大。
  可英语知识毕竟拉下得太多了,从29分到及格得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呀!但我知道它目前最需要的是什么——是老师的信任、鼓励和帮助。因此我找准时机,实施我对他的教育计划。微小的进步,点滴的成绩都给予表扬,使他拥有一种成就感,充分调动其内在的潜力,进一步去追求新的成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我把初一的英语教材连同听力磁带一并给他:“从头补过来吧,学着新的,补着旧的,老师相信你的能力!有什么困难,随时找我。老师永远是你的坚强后盾!”除了两次他主动找我给他补习音标和各种时态词之外,初一的内容他都是自学完成的。他的作业本上隔三差五留下了我的批语,批语的前半部分是肯定他的优点与进步,后半部分是提出希望。他有什么想法或问题也经常在作业本上与我交流。从上课听讲时他那求知若渴的眼神中我看出了他那征服困难的力量,他一直在不断的进步着。…… 期末考试成绩已达到中上等水平,英语成绩86分(题比较简单,满分120分),初次拿到这么好的成绩的他,激动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初三的刘之勉在我的鼓励下,一直在奋发向上,努力拼搏。他曾对我说过,他的志愿是考重点高中。我为他捏着一把汗,因为我知道以他的水平考重点高中是很难的。但绝对不会给他泄气,只能给他鼓劲。我一直勉励他向更好的同学学习,从学习方法上给与指导,从生活上给与关怀,从心理上给与调整。
  到了第二学期,进入总复习之后,由于他以前的知识掌握不是很牢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是很强,再加上后来填报志愿,看到那么多的优秀生填报一批次重点学校,深怕自己无法与别人抗衡,心理一下子失去了平衡,找不回了自信,陷入彷徨之中。像这种情况的学生班里还有几个,我抓好时机,举行了“找回自信,重塑自我,为实现理想而努力!”的主题班会,让每个学生都发了言,要求:“至少说出自己的五项优点,如何让父母以你为豪、让母校和老师以你为荣?把你的理想和心愿写下来,投入心愿箱,从现在起奋发努力,为实现理想而拼搏!”班会开的激昂而热烈。最后,我进行了总结性的发言:“同学们!一个人难能可贵的是有梦想和希望。有了梦想和希望你就会有动力和行动!而行动才是成就梦想的试金石!一个人做事谁也不敢保证有100%的成功率。但我们不论干什么事,都应向最好处努力,向最坏处打算。一批次重点学校固然好,其他学校也照旧出人才!谁能保证我们班的十名之后将来不会有企业家,银行家或者是中国的比尔·盖茨呢?……”
  毕业之后的刘之勉考上了一所重点中学——济南三中。孩子的潜力是无法估量的,谁能够保证他以后成就不了一番大业呢?
  可是假如没有一开始的那次鼓励和表扬,没有后来老师的信任和关爱,自暴自弃的刘之勉会是现在的样子吗?
  我们不妨说: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成功来自于信任,成功来自于赞扬,成功来自于师爱。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与期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性格的形成及学业水平,使其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提醒教师: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今天,不妨让我们换一种眼光,换一个角度来看待学生,期望学生,我们一定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其实,在我们学生中间,真的有爱迪生的影子;其实,每一位教师都能创造出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