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高中学生英语听力困难及对策

作者:罗小鸾




  一、高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困难
  
  1. 教师对听力教学认识不足,训练不当
  有的教师对听力教学认识不足,平时课堂上不注意或很少花时间进行听力训练,仅仅寄望于高考前突击的听力模拟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听力成绩,忽略了英语听力的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还有很多教师仍采用“听录音,对答案”式的训练方法,其结果是基础好的学生还能捕捉到零星的单词或短语,基础差的学生往往一无所获,甚至产生畏难和焦虑的情绪,继而对自己听力产生怀疑,最终会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2. 学生缺少听力技能及考试技巧
  学生由于平时缺少必要的听力训练,对不完全爆破、意群、连读、句子重音及语调等英语语音知识知之甚少,没有很好掌握英音与美音的差别。因此,在听力考试中,对语境的判断能力差、对说话者的意图猜不透,关键词抓不住,重要细节捕捉不准,或者听了后面忘了前面,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信息能力差。由于没有掌握必要的听力技巧,一些学生在做听力题时,对所听到的某个单词或句子苦思冥想时间太长,从而跟不上磁带节奏,影响到后面的解题。有时对听到的关键词没有及时做笔记,答题时记不起相关内容,影响了答题。
  3. 学生欠缺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听力内容涵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涉及天文、地理、人物、历史、科技、文艺、教育、医学、体育等诸多领域。如果缺乏对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以及文化差异的足够了解,学生就会错误地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去理解,因而造成一知半解,甚至完全错误的结果。
  4. 学生对语法与习语知识不牢固
  部分学生因为没有扎实的语法知识与习语积累,所以他们在听时,往往会由于概念模糊或者错误理解句子的语法结构而误解句子的本意。
  5. 学生听力考试心理素质欠佳
  听力材料稍瞬即逝,不像其他试题可以反复推敲,听力考试时,如果学生没有处于自信、积极的心理状态,当他们遇到语速快、背景噪音强的听力内容时,就会焦虑和紧张;还有学生把听力的难度想象过大,从心理上排斥,结果都会影响听力内容的正确理解。
  
  二、提高英语听力的对策
  
  1. 强化语言基础训练,提高听的能力
  听力是听和理解能力的总和。语言基础知识是听力理解的必要条件,没有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要听懂是困难的。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首先要掌握单词的正确发音。在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应加强音标教学,在高一教授新课前可集中教学国际音标,争取人人过关,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音知识,能正确区分单词的重弱读、连读、爆破及失去爆破等语音知识。其次,加强朗读训练,反复跟读磁带,朗读课文,突出语音语调、句子重音和语素节奏的训练,尽可能学到地道的英语。词汇教学中力求做到音、形、义的结合,特别是口语中常用的词汇,并学会使用这些词汇,可进行口头造句等训练。同时,坚持阅读训练,积累词汇,并学会运用。实践证明,丰富的词汇量和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提高听力水平的重要保证。语法教学应系统化,强调运用为主,让学生用语法知识来分析句子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从而达到理解句意的目的。
  2. 坚持听说训练,培养语感
  听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必须多听多说,掌握大量的语言素材。听力的根本还是口语,听说原本是相通的,只听不说是难以提高听力成绩的。课堂上教师应尽量用英语授课,让学生多做些朗读、听写、对话、听说练习,如回答问题或复述课文或所听内容等。课外还多看多听英语文章、歌曲、电影等,增加接触英语的机会,形成语感。
  3. 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熟悉交际用语
  英语教学中应重视有关背景知识的介绍,学生应从书本、媒体或网络上多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制度、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人们的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等。在教学Speaking部分时,要强调交际用语使用的特定场合及功能,让学生熟悉特定的场景用语并能运用自如。克服心理障碍,坚持听力训练。
  为了让学生克服“听”的心理障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根据所听内容确定目标和任务,在选择听力内容时,先给学生听一些较为容易的内容,让他们尝到甜头,觉得听力并不难,这样学生就能充满信心,轻松、愉快地听。之后,循序渐进地结合高考听力试题的特点,有计划地进行听力目标训练,让学生熟悉听力试题的提问形式:对话发生的地点、谈话人的职业和身份、谈话人之间的关系、谈话的主题、谈话人的活动、简单的数字计算、推理题、原因题等,教会学生如何听。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听力水平,进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提高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
  4. 熟悉高考题型,掌握应试技巧
  抢读题目,带着问题听录音。试卷发下来,抢在每一题录音播放之前迅速浏览题目及选项。如选项均为数字,则听的时候就要留心包含数字的语句,注意分清-teen和-ty;如选项是有关人物关系、身份的,听音时尤其注意说话人的语调、语气和称呼等;如选项是事实探究题时,注意捕捉文中所涉及的人物(who)、事件(what)、时间(when)、地点(where)、原因(why)、方式(how)等;注意倾听“言外之音”。题目若是涉及说话人的观点、态度及意图,听音时尤其留心带but,however,though等词后的句子,辨别虚拟语气及部分否定和完全否定句型,还要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才能正确答题。如If it hadn’t rained yesterday, I would have joined in John’s birthday party.此句的真正含义是:昨天下雨了,我没有参加约翰的生日聚会;整体把握,抓住要点。在听长对话或独白时,注意捕捉主题句和关键词,抓整体理解,尤其注意倾听首句或首段,要抓住主旨大意,切忌因一、两个词而忽视全文。最后,听音结束后,依据前后记忆的边听边记的信息,仔细检查,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总之,听力水平的提高离不开长期、大量、艰苦的训练,也离不开听、说、读、写各项素质的全面提高,它是基于阅读理解,就是词汇量、语法知识和背景知识等基础之上的。因此在训练听力的同时,还要做到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训练相结合,以真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