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网络教研:花开别样红

作者:张建忠




  一、网络教研的现状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化,全国各地教育教研部门纷纷行动起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网络教研活动。有的是利用教师博客,促进教师自主发展;有的是建立群组,互动交流促进教师业务提高;有的是开设资源网站,为教师提供教学资源,辅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有的是利用远程平台技术,开展集中研修培训活动等等。但民间自发行为居多,全凭一腔热情为之,很少有教育行政部门或业务部门的组织和制度保证,这也就导致当前的网络教研存在的一些弊端与问题:第一,缺少计划性,一切活动都是随机的,对教师成长的长效作用不大。第二,活动中缺少引领与提升,使研讨达不到一定的理论高度。第三,缺少机制,教师凭热情走进网络教研,但很难有毅力坚持行走在网络中,可能坚持一段时间就放弃,使得网络教研的成果很不显著。
  
  二、发展网络教研的设想
  
  新课程强调教师专业化发展,强调教师自主发展,强调发展的过程,网络教研是实现这些理想的最佳途径。所以我们要优化网络教研的过程,而优化这一过程的目的是为了教师们得到更好的专业发展,我们也不能因为重视了网络教研而忽视常规,即不是用网络教研来取代常规教研,而是两种教研并举,使教师作为发展的主体多一条专业发展之路。
  第一、发展网络教研的目标:
  (1)培养一支能研究、善反思、会交流、懂合作的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团队。这是我们的期待,也是我们要努力做到的。
  (2)积累新课程下的教育教学资源,形成教师教研和教学的“素材库”,以此辅助和优化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
  (3)关注日常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与困惑,帮助教研主体——教师解决学科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形成可循环使用的教学指南。
  (4)汇编相关的成功教学案例、教学后记和反思,撰写贴近教学实际的教研论文和著作,还可以把课堂教学实际录象刻录成为光盘。
  第二、实施网络教研的建议:
  (1)加强教研主体——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着重抓好教师的网络技术培训,在一定的时间里,以学校信息技术教研组为技术骨干,对网络教研的主体——教师进行培训,要求教研主体在一定时间内掌握微机基本操作,为网络教研储备技术力量。
  (2)实行网络培训学时制。这里指学科教师利用寒暑假,定期完成网络培训任务,主要是学科内容,如开学即将开设高中语文第一册,那么,教师要在假期里要通过10个学时的教前培训,对教材分析、目标定位、疑难注解、评价设计等做一个系统的学习与准备,为开学后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奠定基础。
  (3)实行在线答疑常规化。学科骨干可以通过邮箱、博客或者校园网络公共文件平台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回复、解答,对于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定期开展研讨,邀请专家、名师与教师对话,帮助教师解决日常教学中的问题。
  (4)实现资源管理规范化。教师博客、教师论坛、博客群组或者校园网络公共文件平台,所上传资源都来自于教师,质量可以说是参差不齐,但却是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需要我们定期整理,完善,由专门负责的人统一上传到固定网络地址,以保证教师在资源共享的同时,得到正确的信息引领,从而达到发展的目的。
  (5)实行教师评价双轨制。将网络教研的学习和考核的内容,同时作为评价教学成果的一项子指标纳入常规管理,开展相关博客大赛、网上说课、教学设计评比等活动,网上网下双管齐下,激发教师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热情,保证网络教研的健康长效发展。
  (6)开展多形式的评比活动,激发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教研。做为行政主管部门,应该鼓励教师经常浏览各类教育网站,广泛吸收各种信息,认真学习一些好的做法,大胆地把先进的经验运用到教育教学中。还可以鼓励教师登陆各种教育论坛,向各地的同行学习,大胆地把自己在平时教学实践中的所感、所想与“大家”进行交流。可以定期开展 “有效课堂教学”评比课;促进青年教师成长观摩课等活动,促使经验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互补,以提高课堂效率。
  网络教研是一朵开在信息时代沃土上的红花,我们要在课改的路上倍加呵护,让她在自己的家园里幸福成长,花香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