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刍议小学生数学发散思维的培养

作者:张水平




  发散思维是指不以常规,对所给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途径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往往习惯于以教师所教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循规蹈矩解决问题,这对数学兴趣的激发、智力形成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有一定的负面作用的。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笔者尝试着实践下列几个方面,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营造宽松氛围
  
  数学教学中,教师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健康来讲都是有益的。好的学习氛围便于学生打开封闭的思维空间,进行立体思维,也便于学生合作交流、互相探讨、取长补短。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方法很多。如语言激趣,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疑激趣是指根据课文内容,从一个新的角度,选出有趣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如可以采用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然后提问的方法。大多情况下,用一段优美动人的或有一定气势的语句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情境设趣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比如用投影仪出示老猴分桃的故事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进入要讲的数学课文内容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也是常用的方法。学生都希望自己得到老师的鼓励,只要学生有了一点成绩、一点进步教师就要鼓励,不吝啬鼓励是教学的一大法宝,也是营造宽松氛围的助推器。
  
  二、引导多角度思维
  
  小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引导,长期引导训练,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善于选择能够创设情境的例题,便于激发他们的求异意识,让他们从中找到一题多解的方法,比如在应用题教学中加强数量关系的扩散训练。例,修一条水渠,前8天修了工程的五分之二,这样,剩下的工程还要几天完成?对这样常规性的题目,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合作讨论,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①完成这项工程要多少天?② 整个工程是已做工程的几倍?③已做工程是剩下工程的几分之几?④剩下工程是已做工程的几倍?⑤ 能否从题中找出相等的关系?
  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维有两个关系必须摆正。第一,多角思维是相对于常规思维而言,多角度思维应该建立在常规思维的基础上。大量的题目,我们还是通过常规思维解决问题。毕竟,常规思维是主要的、大量的。第二,多角度思维是常规思维的补充和延伸。平时教学中,我们只能对一些典型的题目通过多角度思维扩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训练逆向思维
  
  应该说,逆向思维是多角度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之所以单独列出来,是因为小学生的逆向思维比较差,而小学数学中的性质、定律、公式等数学内容本身都具有可逆成分。要正确理解和熟练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必须具有一定的逆向思维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对学生来说好处多多。教师应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可逆内容,并对学生进行正确地引导和训练。如学习“商不变的性质”以后,可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如下的练习题:①被除数缩小5倍,除数缩小5倍,则商( );②被除数乘以15,要使商不变,则除以( );③除数除以30,要使商不变,则被除数应该( )。通过这样反复多次的训练,学生关于“商不变的性质”的逆向思维能力就会形成。
  又如在教学“7”的认识以后,出示( )+( )=7让学生填空,当学生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后,就让学生思考:32+( )=4( );32+1( )=5( );再如由甲数比乙数多8,联想到乙数比甲数少8,甲数减8得乙数,乙数加8得甲数,甲数与乙数相差几。这些逆向思维的训练可以经常化,这对开发学生大脑很有好处。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发散思维能力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这种训练有一个较为长期的反复的过程。作为教师,耐心是必须的。又因学生的家庭背景不同、个性特点不同、学习成绩和接受能力不同,我们还要注意张扬学生的个性,努力发挥学生的特长,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较好较快地在发散思维这一方面学得更好、更活、更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