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情感是构筑师生和谐的基石

作者:桑金宝




  中小学阶段是情感性学习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学习带有很强烈的情绪化倾向。因此,优化师生情感关系,建立和谐、温馨、感人的师生情谊,构建和谐和教育氛围,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更是其内容和任务。
  
  一、与学生情感交往,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1.通“情信”,缩短师生的磨合期
  对于沟通而言,通信是最常用也是最原始的一种方式。为了摸清学生的真实情况,班主任教师可以请学生给自己写一封信,信中要有自我介绍,同时也要有自己的学习目标,还要有对教师的希望。在阅读完信件后,最短时间内用心了解和记住每一个学生的话语,有必要的还应及时回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并告诉他们:“我会替每个人保密,让我们互帮互助,共同监督提醒,共同进步。我相信我们集体中的每一个分子都有热心、上进心、责任心和对别人的宽容之心。”这份教师给学生的“情”书既是向学生做的一份承诺,也是对自己的一种监督。
  2. 生活中与学生“融洽”交往
  在课堂上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关注,课后他们与教师的情感更值得重视,因为课后他们与教师的情感更容易得到共鸣。两个学生之间发生了纠纷,教师不急于批评,而是帮助他们找出问题的根源,寻求解决的方法,通过彼此心灵的沟通,化解矛盾。班上同学生病了,老师问寒问暖,关心爱抚,使学生时时处处感到老师就像妈妈一样。
  3. 与家长情感交流,建立“家校联系本”
  班主任教师建立“家校联系本”,不仅仅是督促学生的各科学习,更重要的是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班主任教师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也应该帮助家长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培养学生的科学与民主、自立与自强、公平竞争与合作等精神。从而使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实际水平的观念得以改变,家长树立起全面发展的观念,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并重,重视创新精神与通常能力的培养,重视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发展。这样就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在得到家长的正确对待后从内心深处感激你,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设计充满情感主题班会,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1. 在班级刚成立时运用一些热身活动融洽情感
  开学伊始,教师将面对一个新的班级,班级里可能充满了欢乐、友谊、合作和渴望:也可能是沉默、不快、矛盾和敌意。学生相互间是陌生的,而且在一个新的学习环境里是很紧张的,信心不足,也不知会学什么。因此,从一开始就需要营造良好的气氛,让学生消除紧张,互相熟悉,在一起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合作精神,明确方向。
  2. 教学用语情感化
  教师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每一个学生,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追求成功的心理倾向,而且只要作出一定努力,就可以获得成功。在班级活动中,随着师生交往密度的增加,教师可以经常采用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用语,使教学语言真正成为师生之间情感联系的力纽带。与学生商量时可用征求的口吻说:“你想不想?”、“你愿不愿意?”、“你认为如何?”等。学生有错时,教师要诚恳地给他们指出方向,给他们力量,可以说:“不要紧,我相信你从今天开始会做的很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一片温情,能积极地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形成。
  3. 民主用“情”拉拢“民心”
  教学中,教师应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因为学生的成绩优劣、性别、出身等的不同而产生亲疏和偏向。提问题或组织课堂活动,机会要尽量均等,尤其要注意多给那些自卑感强的后进生表现的机会,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上课时,教师应环视每个学生,不只注视成绩好的学生,而使其他学生感到冷落,或者只看成绩差的学生,让他们感到不自在而情绪紧张。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牲和志向要求,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让每个学生觉得自己在教师心中有一席之地。如果每个学生经常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关心和尊重,便会激发出健康的情感,变得生气勃勃,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4. 设计游戏,创造和谐的语言环境
  在日常学习中,学生对自己的位置总有特殊的感情,不愿意变动。这种选择习惯往往产生派别,不利于创造良好的同学关系,也为整体氛围的不和谐埋下阴影。而且,就语言学习来说,总是和一个人交谈,语言少,而且双方太熟悉缺乏新鲜感。为此班主任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后多接触其他同学,多用普通话跟同学交流,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随机找坐位,随意找他们想要找的人交谈。通过语言,沟通认识。同学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才能更加和谐。所以,语言在构建和谐校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推广普通话就是以一种相互间了解的语言,让大家的思想、认识一致,构建一个和谐的语言环境。
  5. 适当运用体态语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还可运用体态语向学生传递关爱的情意。“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老师一个温和的眼神,对学生都是激励,即使对学困生特别是对某些缺乏自信心的后进生也一样。尽量用和蔼可亲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让目光洒遍教室的每一个角落,用眼神向学生传递关心和爱心最直观、最及时也最方便,并不时向学生发出各种微妙的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无时无刻不在用眼神和他们直接对话,从而产生一种教师很喜欢自己并正在关注自己的美好感觉。体态语中还有爱的微笑,教师微微一笑,可把紧张的情绪变得松弛,呈现出新的生机,从而成为改善师生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体态语中再有爱的抚摸,能使学生深深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喜爱之情。
  
  三、写情感评语,深化和谐的师生关系
  
  1. 生动活泼,热情洋溢,表扬有针对性
  批语忌千篇一律、死板教条,而以生动活泼、因人而异、有针对性为好。对成绩历来很好,作业卷面干净整洁正确的学生,只需用“非常好!”、“精彩的”等简单的褒义语词来表达赞扬;而对那些需要鼓励的中等或后进学生,就要抓住优点,用略为夸张的感叹句进行肯定和赞扬,顺带提出希望。
  2. 幽默风趣,委婉动情,批评有艺术性
  对作业较差的学生,批评要注意艺术性和启发性,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妨以一种商量、平等的口气进行批评指导,使学生装能真切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实践证明,这样的批语效果不错,学生会主动自觉地更正甚至重做没得满分的作业,而作为教师对他们的每次更正都要批“谢谢你!”作答。
  3. 关注后进生,批语注意连续性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特别关注,而后进生尤其如此。正如“得到特别呵护的苗长的好,受到专门护理的病人好得快”的道理一样,经常得到教师批语的学生,能从批语中感受到教师真诚而独特的爱,从而产生一种情感动力,促使成绩进步而从心底里感激教师。因此写作业批语时对后进生应有所侧重,并保持一定的连续性,注重每一次批语的反馈及该生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
  夏丐尊先生在《爱的教育》译者序言里这样写道,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师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教学的本质就应当是有意义的、充满人与人之间活生生的情感和特殊形态的交流,教师应当注意每一个日常细节,努力营造出师生平等、宽松融洽的心理气氛,刺激学生主体创造力的发挥,使学生的思维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凯洛夫也说:“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如果我们教师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都对学生倾注真诚的爱,我们的教育就会焕发出积极的情感魅力,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指日可待,从而有效地推进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