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班主任如何与家长沟通

作者:邓永举




  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沟通是班主任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有效的沟通,不仅有利于双方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情况,而且有利于采取有效的办法帮助学生克服缺点和不足,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那么班主任该如何与家长沟通呢?
  
  一、应诚恳热情
  
  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时,家长一方可能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要求,有的家长可能对班主任工作提出质疑、批评、甚至指责等等。面对这些情况,班主任首先要能做到冷静,耐心地听取家长的意见、批评、甚至指责,正确的要虚心接受,不实的要耐心解释说明,以消除误会。其次对学生某些方面确实存在的问题,班主任应视具体情况,或直接、或婉转(有的问题直说可能不利于对学生地教育)地向家长提出来,并热情、诚恳地同家长交换意见,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这样,不仅有利于家长的理解、认同,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可是,在平时工作中,有的班主任就不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相反的,在面对家长,特别是有“突出问题”学生家长的时候,往往是简单、粗暴、冷漠,一味地指责家长,埋怨学生:家长是怎么当的,就这样管孩子呀,给孩子换个班吧,我管不了,诸如此类,家长不知所措,异常尴尬;回到家里,垂头丧气,甚至迁怒于学生。这样做,不仅损害了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关系,更不利于学生地健康成长,甚至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二、要讲究方法
  
  有的班主任,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家长可能对你担任班主任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甚至轻视你;面对学生家长的挑剔和无端的指责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导致双方矛盾的缴化,往往闹的不欢而散。所以,要与家长很好有效的沟通,一定要讲究方法。
  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包括学生的学习、性格、习惯,各种优点、不足等。客观地评价学生:既要充分地肯定学生的优点、成绩,也要客观如实的指出学生的缺点、不足。提出帮助孩子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的科学方法。态度要诚恳,感情要真挚。让家长知道你对他的孩子确实很重视,为孩子做了大量工作,并且对工作很负责任,在心理和感情上自然就会产生共鸣。这样,在与家长交流时,就容易沟通了。切忌在交流中随心所欲,不着边际。或者一味的只说好听的,只谈优点,取悦于家长;或者一味的指责学生,只说缺点,埋怨家长;都是错误的,不可取的。都不利于与家长的沟通,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其次,在与家长沟通时,要让家长树立对自己孩子的信心。和家长交流时,班主任最感头痛的是面对“后进生”的家长。面对孩子糟糕的成绩,往往无话可说。面对家长的失望,往往无言以对。对待“后进生”,我们不能用成绩这一个标准来评定学生,任何一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的地方,老师要尽量多地发现其闪光点,更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从而树立对孩子的信心。对孩子的缺点不能不说,但也不要一次说的太多,不能言过其实,更不能说诸如“这孩子很笨”之类的话,在说到孩子的优点时,要热情、有力度;而在说到孩子的缺点时,语气要舒缓婉转。这样家长就会感到老师对孩子充满信心,自己也会对孩子充满信心。只要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就会更主动的与老师交流,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
  
  三、要专心倾听
  
  在与家长沟通时,专心倾听家长意见,对家长提出的积极的、正确的意见,应及时给以肯定。恰当地使用体态语言,如,点头,身体前倾,目光专注等。并适当插以简单的语言,“对”,“是的”,“很好”等,甚至还可把家长好的意见记在本子上。同时对家长的心情要及时地表现出理解和同情。这样就会让家长明白他的意见和作用很重要,会让家长感到自己很受重视。即使是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甚至最不容易“对付”的家长,在一个具有耐心、同情心、善于倾听的班主任面前,常被软化得通情达理。家长自然会表现出愿意与老师坦诚交流,表现出对老师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从而达到老师家长和谐沟通的目的。
  
  四、要以理服人
  
  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问题可能还很严重,天长日久,积重难返,屡教屡犯,面对这种状况,“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往往束手无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很苦恼,也很着急。他们迫切希望从班主任那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如果班主任能够“对症下药”,及时地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将会增加家长对你的感激和信任,从而树立自己的威信。而在给家长建议时,要注意做到以理服人,科学实用。
  首先,要让家长知道,孩子在成长中出现些问题有时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不必大惊小怪,而应客观地面对,冷静地分析,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因为,孩子出现的任何问题都不是孤立的、或偶然的,都是有这样或那样主观、客观原因的。所以只要能准确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采取有效办法,消除这些原因的影响,问题自然会得到很好的解决。同时也要让家长明白,有的问题的解决,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只要能把道理讲明白,讲透彻,家长是乐于接受的,也会乐于配合的。
  其次,老师提出的建议要科学实用。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既要让家长知道怎样做,还要让家长明白为什么这样做。建议不宜过多,过泛,或不着边际。要能切实可行,解决实际问题。否则,家长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无所适从,就不可能达到与家长有效沟通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还可能使家长产生失望和不满情绪,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可能带来消积影响。
  
  五、要注意语言
  
  首先语气要委婉。班主任面对家长,不能居高临下,避免使用“你应该怎样”或“你不应该怎样”等命令性的词句和语气,而应该说“我想”或“我认为”“你看这样行吗?”等委婉商量的语句,这样家长更乐意也更容易接受班主任的建议。当然,在确定无疑时,该肯定的语气也应该十分肯定。其次,语言要通俗易懂,讲学生的真实情况,不能模糊不清,泛泛而谈,不着边际。再次,在给家长的建议时,还要做到条理清晰,简单明了。关键是科学实用。说不清楚的就不要说,不能故作高深,使家长听得糊里糊涂,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影响老师在家长心目中的形象。
  学会与家长沟通,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积累,以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只要我们拥有爱心,能以诚相待,用科学的方法和得体的语言,就能达到与家长顺畅、有效沟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