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浅谈新课程下教案的设计

作者:段继武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传统的教学流程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深刻的变革。而教案设计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授课的核心部分,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教案设计的好坏,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因此,教案设计也要与时俱进,与课改同行。在备课中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教案设计模式,赋予新观念、新方式、新内容,使之成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在新课程背景下,目前课堂教学设计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注意体现新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意设计师生双边活动等。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罗列教材内容的知识点;缺乏教与学双方的活动设计;重难点的突破不具体;反思与重建,寥寥数语,应付了事等。在此,就如何设计教案谈谈个人一些粗浅看法。
  
  一、充分理解教材,广泛拓展教学资源
  
  充分理解教材是写好一个教案的前提和基础。首先要弄清楚本专题的主旨思想,本单元的基本脉络,本节课在单元的地位,每课各个子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各个段落的主要内容,力求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其次,要尽最大可能占有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包括导语、正文、小字、图表、思考题、引用的史料、课后的阅读卡等),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的充分占有和利用。第三,查阅、搜集与本节课相关的资料和素材,一方面可以拓展视野,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补充教材资源不足,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凸现课改理念
  
  教学过程设计是一堂课的脊柱和灵魂。一堂课的好坏首先取决于教学过程的设计。首先在指导思想上,要把能力培养和学生活动放在第一位。要与时代紧密结合,引入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现实,贴近学生实际,扩展课堂教学的时空,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要努力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等新课改理念,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环节,尽可能做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其次,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教师不必拘泥于传统教案设计的环节,可以结合课程改革理念,对常规的备课环节作出一些调整和变通。根据教学内容、学情设计灵活多变,新颖活泼的教学环节,彰显课堂特色,凸显个人教学风格。第三、教案设计要推陈出新,随着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新学习形式的出现,教学环节的设计要由单一走向多元,灵活多变,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形态各异的教学案。但是教案设计主意要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要具有可操作性,不可一味求新求异,巧立名堂,环节过多、过于复杂,徒具形式。
  
  三、教学过程展示教法、突出学法
  
  教学过程是一堂课的主体构成部分。是教学实施过程的核心所在。也是体现一个教师备课水平的地方。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打破知识梳理和罗列的陈旧模式,打破板书提纲式,设计形式灵活多样如问题式:以问题导引,层层设疑,层层倒入,由浅入深,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景式: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思维。要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既要充分展现教师教的方法、也要展现学生学的方法,要突出师生的双边活动,展现教师知识处理的方法、方式;学生学习的方法。展示如何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效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四、反思重建要认真务实
  
  随着新课改地推行,教学反思已经成为了教案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与其他教学环节同构成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相连的整体。课后反思,进行二次备课, 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各种教学经验,迅速提高个人的专业素质与教学水平。反思重建重在反思,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反省,认真反思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才能不断发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循序渐进,日积月累,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授课水平。反思不可大而空,泛泛而谈,既可以是教材知识处理问题,也可以是教学中的方法问题,也可以记录自己教学中的点滴感悟和理性思考。不断反思自己的授课,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才能迅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加强教案设计的改革与创新,是促进教师业务水平提高的一条重要途径。作为一线教师要认真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在吸收传统备课经验精华的同时,跳出教师本位、教材本位、知识本位的惯性备课模式,树立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的备课观,以科学设计教案为突破口,推进课堂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