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新教师教学成长探讨

作者:朱从明




  一、对新教师的认识
  
  新教师是指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和实习师范生,也有学者考虑到教龄因素,认为新教师是指教学工作时间在0-5年内的教师。新教师相对专家而言,斯腾伯格在《专家型教师教学的教学原型观》中指出了三个方面的不同。第一,专业知识不同,专家在其知识领域能将广博的、可利用的知识传播给学生,并且比新手运用的好;第二,问题解决的效率不同,在其专长领域内,专家解决问题的效率高,他们靠广泛的教学经验,能够完成很多任务;第三,是洞察力不同,专家与新手相比,更富有洞察力,他们能够鉴别出有利于问题解决的信息,并有效的将这些问题联系起来。因此,我们认为,新教师是指教学工作时间短,自身潜在着巨大的优势,教学专业水平处于发展期,有较大发展的教师。
  
  二、新教师的教学成长
  
  1. 新教师的教学成长客观地存在着“教学适应期”,这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从实施教学过程看,教学是教师经过逐步积累、不断探索总结、最终达到完善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提升、成长的过程。每个新教师无一例外要经过一定时间适应,这种适应是社会角色转变的过程,是调整知识结构、探索教学技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短期的新教师岗前培训难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有的教师缺乏“搞好教学工作是教师的天职”的责任;有的教师缺少实践锻炼;有的教师知识面狭窄;这些因素都将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新教师,使他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在教学上快速提升。
  2. 新教师的教学成长是连续的专业发展过程,也是终身教育的过程
  由于学科的不同,不同的专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的不同,所以不同的教师专业成长的时间也不一样。但从总体上看,新教师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发展过程。这既是教师特定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习化社会的客观要求。
  
  三、新教师教学成长的自主发展策略
  
  新教师的教学成长过程是个体与教育环境积极主动的互动过程,是内外因素综合影响并发挥作用的过程。
  1. 新教师应该把自己看作是成人学习者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把终身教育看作是不断造就人才、不断扩大其知识和才能以及不断培养其判断力和行动能力的过程,它将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的钥匙,应被置于社会中心位置上。因此,新教师要把自己始终看成一个学习者,是一个研究者,向实践学习、向他人学习,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2. 将教学成长过程作为反思的过程
  新教师能以自己的实践活动为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决策、理念和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回顾、分析、评价,判断教学活动的得失,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习惯,以积极的心态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在不断的反思中提高自己、完善自我,促进教学的成长和发展。然而,新教师的反思主要是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而外在于教学发展过程的反思与监控,不涉及为什么要反思,为什么而反思,反思不考虑个人的教学情况,这种反思对教学的促进效果不是非常明显。反思是教师自主意识的表现,是教师独立于外界压力,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计划,如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如何学习以及何时学习等,而且有意识和能力将所定目标和计划付诸实施。这样不断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对自己的发展做出诊断,并寻求新的更好的发展策略。
  3. 主动争取外援,加强专家型教师和骨干教师的交流
  新教师要主动争取老教师、骨干教师的帮助,经常与他们交流,观摩他们的课堂教学,和他们一起研讨、分析,学习他们驾驭专业知识的能力,学习他们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教师要经常参加教师继续教育活动,了解学科前沿知识,更新教学理念;这样可以大大缩短教学适应期,少走弯路,加快教学成长进程。
  4. 加强职业归属感,完善自身人格
  人格是教师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自身成长的“加速器”。新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点,树立自信,敢为人先,不断超越。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精心组织、加工,对教学活动创造性地设计;不断提高能力、弥补不足,从而增强自己的成功体验;使自己始终保持反思者的形象,将行动与研究融为一体,持续的改进自己的工作;使自己有较高的追求,不以成绩为满足,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这种旺盛的求知欲、专注的钻研精神、开拓的竞争意识,才能为教学成长提供良好的背景和心态,对新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引导和推动作用。
  总之,一个现代的教师,应同时具备双重身份:既是教师,又是学生。教师为“育人”而终身学习,作为教师,我们的学习不是一般的学习,而是基于一个教育者的学习,我们最终的追求是育好人,为“育人”而学习是教师的天职。 我们应当不断学习新的教法,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让自己成为“源头活水”,更好地滋润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田,影响自己的学生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帮助他们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