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从“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想到的……

作者:刘 琳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30分左右,我正坐在三楼的一间教室里,同许多家长一起开有关毕业年级学生的家长会,突然间我感觉坐着的椅子有些晃动,头也随着有点晕,接着就看到头上悬着的日光灯在左右摆动,我的第一感觉是地震了,随即我对正在讲话的班主任说:“好象地震了,要不要下楼去看看情况。”当时孩子的班主任好象毫无感觉,只是看了我一下,仍旧继续讲下去;其他的家长好象也感觉到了,但因晃动的时间很短,也都没有太在意;我看到这种情况,也觉得自己是否小题大做了,也就没有再提议什么,继续开我们的家长会。事后我从手机上看到武汉市政府敬告广大市民的短信中才知真的发生了大地震:震中在四川省汶川县,震级里氏7.8级(后经国家地质调查局最终确认为里氏8.0级),地震波波及到我市乃至全国大部分地区……,至此证实了我当初的判断是正确的。回到家打开电视,看到CCTV-1、CCTV-8等多个频道连续滚动播放四川灾情的报道,我才突然意识到这次灾情的严重性。后来陆续从电视、报纸、网络中了解到越来越多的灾情,一次次地让我的心紧缩不已,震惊、哀伤、流泪、感动……,看着战士们那样艰难地、坚定地抢救着一个个被埋在废墟下的孩子、老人……,我的心一次次地被震撼、灵魂一次次地被洗礼,两天来我一直在关注、思考着这件事,忽然间有了一种冲动,忍不住要把心里的话说出来,希望能对我们大家、特别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同行们有所警示。
  首先欣慰的是我们有这样一个英明的政府,能在灾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国家主席胡锦涛作出重要批示,总理温家宝立即乘专机赶往灾区,并在飞机上布置抗震救灾工作,温总理的话:“就是步行也要尽快进入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早一秒进入受灾地区,就能早抢救生命。”让人真切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与脆弱。后来又陆续得知这次地震属浅源地震,危害极大,汶川周边的许多市、县、乡、村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公路损毁,通信中断,房屋倒塌,地震还引起了周边山体大面积的滑坡、泥石流等,许多救援人员、物资一时无法进入到灾区,给救灾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尽管这样,武警战士们仍然冒雨连夜步行,第一批先遣部队于13日23时(即震后33小时)抵达震中汶川县城,给这个通信、道路都中断的重灾区带去了全国的问候和信心。另据报道,截止到13日19时(即震后29小时),灾区死亡人数12012人(预计将达到5万以上),被废墟掩埋9404人,失踪7841人,收治伤者26206人。看到这一串串沉重的数字,我不禁感到大自然的力量是如此巨大,人类在它们面前竟显得如此渺小、如此无助,是不是我们就束手待毙了呢?科学家们早已在研究地震的各种规律,只是限于各种客观的或技术上的条件,目前对地震的预报还不能做到准确,特别像这种突发性的地震,更难预测,这是世界性的难题,多么需要我们老师多培养一些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去攻克世界难题,为人类造福!我们这些做基础教育的老师们,应该肩负起历史的责任,应该借这次重大灾害给学生讲清地震的危害及其难以预测的现实,让我们的下一代知道如果人类攻克了这一难题,如果能像今天准确预报天气那样地预报地震,那我们将挽救多少生命、我们的国家将免遭多少损失,这对人类将是多么大的一个贡献……,忽然间我有了一种使命感,觉得我今天的工作是这么的神圣、这么的有意义!
  随着报道的深入,特别是看到灾区多所学校楼塌、大量学生被埋,其中都江堰聚源中学一所教学楼整体垮塌,正在上课的初二、初三年级的学生和老师约900多人,除少部分学生跑出来外,其他都被埋在废墟下面;都江堰新建小学一栋一 ~ 三年级学生的教学楼整体垮塌,除一个班正上体育课的学生幸免于难外,其余师生都被压在废墟下。温总理13日上午在实地考察解救小学生的情况时不禁流下了热泪,并安慰仍埋在下面的孩子们说:“我是温家宝爷爷,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你们一定会得救!”此外,北川中学六至七层高的主教学楼塌陷,正值上课的21间教室里的师生约1000人,除个别逃生外,大部分被掩埋;绵竹两所学校倒塌,200余人被埋;德阳市实古镇中心小学、莹华镇中心小学和中学、八角镇中心小学、洛水镇中心小学等等教学楼倒塌,一批学生被压埋,人员伤亡不详……,看到这一串串揪心的数字,我感到了心情的沉重。我是学地理教育专业的,从事初中地理教学近二十年,深知地震这一知识点是属于地理学科的教学范畴,试想如果我们的地理教学工作能扎扎实实地开展,学校能重视、师生能重视这门课的学习,而不是在初中仅仅只做为一门副科,可学可不学,可开可不开,那么我想师生如果学习了一些地震方面的知识,具备了一些防护自救的意识和方法,那么当大地震来临时,师生就会迅速做出反应,至少在前20秒可以有逃生的机会,因为地震的传播是有规律的:前20秒是纵波先到,使人有震感,但房屋不会立即倒塌;20~40秒紧跟着横波到达,这时左右摇动,易使一般建筑物垮塌;40秒后是旋扭波,建筑物扭曲变形,导致楼房大部分垮塌,所以老师和学生们如果有这方面的基本知识,就会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做出反应,赢得逃生的机会;或者就地做一些防范措施,例如:学生躲在课桌下,等老师有秩序地撤离;把门打开,保证出口通畅;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尘呛闷发生窒息;暂时躲进洗手间、墙角等地;保持自信心,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呼救,外界有动静时敲打墙壁,传递信息;不要跳楼;不要乘坐电梯;有秩序下楼,不要拥堵……等等,我想如果这样做了,那该有多少学生可以逃生,又该有多少生命可以获救;然而当初正在上课的老师们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正在上课的学生们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还记得2004年12月26日发生在印度洋上的那次大海啸吗?据报道海啸发生前,一名只有10岁的英国小女孩凭借自己在学校地理课上学到的知识,在泰国普吉岛救了上百人。当时这位小女孩正与父母一起在沙滩上享受阳光,她观察到“海水变得很奇怪,海水有泡沫,潮水忽然全部不见了”这一现象,联想到休假前在学校地理课上老师讲的有关地震的知识,包括地震如何引发海啸,她立即警觉起来,并向父母报告海啸要来的消息。小女孩发出海啸警告后,沙滩上和附近一间饭店立即疏散了旅客,事后据查该沙滩上无人受重伤,更无人丧生。这位小女孩因此被人誉为“沙滩小天使”。面对同样的自然灾难,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又联想到两天前家长会上的场景,试想如果大地震的震中不在四川而在武汉,按照班主任当时的反应,我想我们这些大人们也难得逃生,更何况那些懵懂不懂的小学生?而地震中塌陷的聚源中学,被埋的都是初二、初三的学生,按说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他们都应该已经学习了一些有关地震的知识,可为什么还要发生如此惨重的不幸呢?等等事实面前,我感觉到自己肩上的沉重,我想大声呼吁:我们再不能只重视升学率、只搞应试教育了,提高全民族素质、提高大众的道德水准和科学素养才是基础教育的根本,扎扎实实抓好我们的基础教育。在这一方面值得可喜的是我们武汉市在2004年秋就已经实施了课程改革,把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四门学科综合为一门:科学,并把科学课做为中考的一门重要学科。实施近四年来,效果显著: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都较强,因此在这次大地震波及到武汉的情况下,经我后来询问我校校长和部分老师才知,我校师生当时迅速做出了反应,全部及时撤离到了操场上,而且没有任何拥挤现象,安全有序地疏散到空旷地带,可见我校师生的素质之高,同时也从侧面说明了开设科学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事实证明,科学课的实施是及时的、有益的,科学课是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对学生终生受益的一门课,再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科学课是不是有必要开、是不是还要继续开下去这一已无需争论的问题上了,现在最重要的是应该关注如何深入开展科学课、如何开展好科学课这一急需解决的问题上了,现在是我们大家应该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的时候了。
  综合以上思考,我想在这里提几点建议:搞好基础教育,切实落实基础教育的目标和管理。加强师资建设,时刻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师者不仅仅只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还应该是学生的安全员、守护者。
  希望这几行粗浅的文字能带给大家一些思考,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