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由惩罚学生引发的思考

作者:苗 田




  在当地一所中学里,笔者目睹过一位老师惩罚学生的情景:课间,在一个坐着很多老师的办公室里,一个男生蹲在一位班主任面前,班主任命令这位学生双手后上举抱着头蹲在地上。班主任当时是怒目圆睁,手啪啪地拍着桌子,数落着、辱骂着这个男生。我了解到这位男生是因为不听这位老师的课而被惩罚的。上课铃响了,这位班主任和其他的老师又都去上课了,这位学生仍然留在办公室里接受着老师的惩罚,双手依然抱着头在办公室里蹲着,一堂课他一动不动。
  作为一位老师,我能体会到班主任上课学生却不听讲时的那种懊恼心情。课堂上学生不认真听讲,如果是负责的老师不会听任不管的,但是作为一位老师如此惩罚学生是极为不妥的。就教师如何惩罚学生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第一,教师惩罚学生时不要超越法律的底线。
  教师有义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权力对学生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但是,教师没有权力侮辱学生,更没有权力不让学生上课。《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有类似的规定。显然,上例中教师的做法违背有关法律的相关内容,不符合“以法执教”的要求。
  第二,老师在惩罚学生时,必须有正确的惩罚目的。
  老师惩罚学生是为了教育学生,是让学生在接受惩罚的过程中知道自己错在那里,然后加以该正。据说有一位特调皮的小男孩因受好奇心的驱使,宰杀了一条小狗,而这条小狗恰恰是这一学校校长的小宠狗,校长恼怒之下要惩罚这一男生,他让这学生画两幅图画,一幅是狗的血液循环图,一幅是狗的骨骼结构图。在画图的过程中小男孩体会到了知识的欠缺以及学习的重要性,然后发奋读书,这小男孩名字叫麦克劳德,后来成为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他因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获得诺贝尔奖。这可能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但是这位校长的做法确实告诉我们,惩罚学生的过程也是教育学生的过程,只有恰当地运用这一教育手段,才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如果惩罚学生是为了杀一儆百,是为了维护教师的权威地位,是为了靠高压手段制服学生,那么,惩罚只能产生负面影响。老师不让学生上课,让学生抱着头蹲在地上接受惩罚,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而且有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第三,教师在惩罚学生时,不要失去对学生的尊重。
  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人不仅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而且有被人尊重的需要。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内心感受。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受传统的“师道尊严”师生观念的影响,教师往往扮演着“领导者”、“权威者”的角色,而学生也认为自己处于“遵从者”和“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这种陈旧的师生观念使得一些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没有把学生看成是有独立人格的人,没有把学生看成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于是,“听话”、“不许”等成了许多老师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一旦学生的行为违背了教师的意愿,教师就会对学生实行非人道的惩罚。诸如有的老师命令学生用小刀自己刮自己的脸,有的老师指使其他的学生往违纪的学生脸上吐唾液,还有的老师让学生把考试的差名次挂在胸前,如此等等。老师在惩罚学生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学生心头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当一个学生的人格受到老师的侮辱,自尊心没有得到老师应有的尊重,这有可能使学生失去自信心,产生自卑感;也有可能使学生对老师失去信任,破坏了师生之间的情感等。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而且给老师的教育、教学带来更大的难度。
  第四,教师对学生惩罚时,不能忽略对学生的爱护。
  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要体现出“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严慈相济的无私之爱才是神圣的爱。“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疼爱自己的孩子仅仅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人的本能,然而对所有学生的爱却是出自教师的职责,是教师应具有的职业道德。所有学生,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都十分需要老师的关爱。师爱是学生安全感、满足感、幸福感的源泉。学生只有得到教师的爱,才能表现出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才能主动地听这一老师的课,因为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第五,教师通过提高自己的课堂组织管理的能力,达到减少或者避免对学生的惩罚。
  当一个学生不听老师的课时,原因可能是多种的,老师有责任帮助学生集中其注意力,完成学习任务。例如:老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教师可以通过语速、语调的变化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问一些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老师还可以通过眼神的暗示以及让学生替代老师的活动等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如果老师能根据学生的情绪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将能更好地避免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
  第六,教师要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训练与提高。
  有的老师心胸狭窄,对学生过分苛刻;有的老师自制力差,容易冲动和发怒;有的老师神经过敏,曲解、误解学生。学生是正在接受老师教育的教育对象,他们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学生犯错是难免的;老师是身心发展相对成熟的成年人,是经过专业训练的教育者,所以教师在学生面前应该修养有素、宽宏大度,不应因为一点小事耿耿于怀、犯颜动怒。
  总之,教师在惩罚学生时既要符合教师的职业道德,又要遵守有关的教育法律,再凭着对学生的满腔热爱以及高度负责的精神,科学地惩罚学生,我坚信惩罚是能够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