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在教育行动研究中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李尚明




  教师是教学中教的主体,没有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就没有教育质量的提高。实现教师基于校本的专业化成长,日益成为变革传统教师教育一个新的生长点。教育行动研究是让研究回归学校、让课堂成为实验室、让教师成为研究者、让研究成果应用于日常教学,并改进日常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因此,通过教育行动研究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教育行动研究的内涵及其特点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前者是指教师个体专业化,后者是指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师个体专业化与教师职业专业化共同构成了教师专业化。教育行动研究是教师作为局内人,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为改进、提升教育教学效果而进行的一种实践性研究。教育行动研究是一种应用性研究,它不同于理论研究,它是基于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的主体是教育实务工作者,目的是改进教育教学质量。教育行动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教育行动研究具有改进性,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为首要目标。“改进”是行动研究的主要功能。它既能解决教育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也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二是教育行动研究具有合作性,强调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的结合,注重研究者与行动者的合作。这种结合和合作,一方面指教师可以从研究专家那里获得必要的研究技能,改变对教育教学的职业感情;另一方面指研究专家既可从真实的教育情境中获得第一手教学改革信息,又可以通过合作而使自己的理论研究成果更容易为教师接受,较快地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三是教育行动研究具有参与性,行动研究要求行动者参与研究对自己从事的实际工作进行反思。行动研究要求实际工作者积极反思,参与研究,将行动与研究融为一体。四是教育行动研究具有系统性的特征,强调“科学方法。行动研究中所谓的“系统”,实际上就是强调行动研究必须使用必要的“科学方法”而不使自己沦落为“随意性问题解决”。五是教育行动研究具有公开性,研究者发表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使自己的研究成为“公开的”探究而不是私下琢磨。一种称得上研究的活动就应该争取公开发表以便进入公众对话的一个部分。公开的最主要方式是研究者的写作。参与行动研究的教师必须将“写作”视为自己的责任和权力,在“写作”中提升自己的反思水平。
  
  二、教育行动研究对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作用
  
  教师专业包括专业智能、专业道德、专业训练、专业组织等方面。开展教育行动研究,在上述各个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1. 能使教师更加关注教育教学情境,发展专业智能
  教师只有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善于思考,才能在众多迷惑的教学情境中提出有利于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问题。教师开展教育行动研究之后,真实教育情境得到有效的关注,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而不是从抽象的教育原则出发来关注自身的专业化成长。切实使课堂成为实验室,使学生成为研究对象,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实现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2. 能培养教师的专业精神,提高专业道德水平
  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否实现对学生的精神引领,促进学生道德、智力、体力、审美、人格的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的专业精神、教师的道德水平。在教育行动研究中,教师不但陈述性知识有所增加,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性知识也得到了丰富;不但学会批判反思,而且学会与人合作和研究,在研究中道德境界、人生境界得到升华。
  3. 能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教师在教育行动研究中可以从自身收集整理的真实可靠的教学案例、教学片断、教学环境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育理念、教学策略,发现专业化成长路程中需要改进的方方面面。教师可以通过教育行动研究形成问题意识、批判意识,将问题升成为课题,在问题发现、提出、分析、解决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4. 能促进教师专业组织的形成
  在现行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下,教师组织是自上而下的科层组织形式,是一种纯粹的行政组织体系,作为行政组织中的教师,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行政命令的被动执行者,鲜有专业自主权,教师做教育行动研究不仅可以加快校本研究团体的形成,还可以促进跨校、跨地区教师研究团体的生成,从而加速教师自有专业组织的建立。
  因此,在教育行动研究中,教师培养自身乐于探究的精神,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大大提高,这对教师素质的提高,对教师专业化成长,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三、以教育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1. 加强教师的教育观念启蒙
  要对教师进行一轮教育观念、研究理念的启蒙教育,通过富有成效的通识培训,使一线教育实务工作者,树立“教师成为研究者” 的思想意识,让教师做教育行动研究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让研究成为教师一种自觉意识,一种自发行为。
  2. 变革现行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教育管理要从重学校办学条件、重师资队伍学历提高转变为重学校的软件管理、重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在人事制度上,在校级领导考核中,要将教师的教研能力,将学校管理者的学术水平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估指标。
  3. 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系
  要有新的教育质量观。在教师评价中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要将教师的教育行动研究能力作为考量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指标。要倡导教师实施有智慧的教育,倡导教师通过教育行动研究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调整和改进教学研究机制
  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精神就是基于学校、基于课堂、基于学生的一种实践性研究。因此,在学校管理机制上,要建立“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教学研究机制。要力求使教育行动研究合法化和合理化,以促进学校一级的教学研究工作,提高学校自身教学研究的质量和水平。要从机制上引导和促进校外研究机构改变教学研究脱离教学实际的状况,突破单一的自上而下开展教学研究的工作方式,把“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条通道联结起来,重视研究和解决具体学校所遇到的实际教学问题,促进学校一级的教学研究能力不断提高,实现教师校本化的专业发展。
  5. 重视校本教研资源的建设
  教育行动研究立足于校本,基于校本,为了校本,因此,学校研究资源的建设是教师能否有效开展教育行动研究的物质基础。学校要加强图书馆建设,充实丰富教研资料;要重视网络资源建设,构建反映学校特色,体现教师需求的教研资源库,并开通区域教师交流的渠道,促进教育行动研究的协作性。
  6. 重视与研究机构的联系
  学校要积极争取研究机构的学术支持,引进卓越专家、学者到校讲学,并就教师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实地诊断,让一线教师有更多参与专家对话的机会,发挥专家在教师开展教育行动研究中的专业引领作用,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为教师的研究营造良好的氛围。
  总之,教育行动研究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我们应在教师学历提升和专业化成长方面认真研究,并努力加以科学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