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一次失败教育的启示

作者:王 华




  记得今年十月份的一天,下课后,我刚刚回到办公室,我班上的一个学生就来到办公室悄悄地对我说,XXX下课在教室吃瓜子,并要我保证绝不告诉这位同学,看到该生暗自得意的神情,我想我应该对他进行教育,但是又不知道说什么好!因为几天来学校的卫生检查我们班始终做的不好,已经伤透了脑筋,各种办法都用过,诸如罚做值日、班干部督察等等,看来今天非给他来个“杀鸡吓猴”不可。于是在班会上我严厉批评了下课吃瓜子还乱扔瓜子皮的同学,并当场宣布让这位同学写出书面检查并在全班宣读,这位同学当即伏案哭泣起来。
  这件事后,我班的卫生有了明显的好转,竟有几次在全校十个班中居于全列,我也暗自得意起来,觉得自己的做法起到了作用。但是随后我发现这位同学几次想向我说什么但欲言又止。于是我便找他谈话,才知道是错怪了他。由于他在家比较喜欢吃瓜子,但今年我镇三所中学合并,他第一次在学校住宿,由于学校没有卖瓜子的,并且他也知道学校不允许吃带皮的食物,所以他的母亲在家给他剥好了瓜子。
  面对这件事,我深感后悔,不该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他,让他抬不起头。虽然,事后我也向他作了自我批评,并在班级中为他“平反”,但事隔很久,他还是闷闷不乐。并且有一部分学生也开始疏远他。每当看到这种情景,我总想,该用表扬来让他树立起自尊心,重新振作起来,从而也来弥补一下自己的过失。于是我常有意无意地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就连考试成绩无任何提高,劳动时表现平平时也加以表扬;相反地,对于那些诸如作业书写马虎、上课做小动作之类的问题却很少批评,渐渐地,我发现他变了,变得骄傲了,有时甚至不把老师放在眼里,经常惹事生非,作业有时竟不完成。看自己适得其反的教育效果,我深感自责,懊悔万分,觉得很有必要对自己的教育方法作出一番认真的剖析,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首先,当学生报告他吃瓜子时,作为教师的我,没有作任何调查工作,就加以确认,犯了主观臆断的错误,使他深受委屈,造成不良后果。
  其次,在课堂上,我当众批评他,从批评方式、空间、时间上来看也是错误的。这是使他觉得无地自容,闷闷不乐的主要根源,严重地伤害了他的自尊心。
  第三,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忏悔自己的行为,我把关心,爱护学生与表扬划上等号。而孰不知滥用表扬,使表扬失去了建立在反映学生真实的进步和成绩的基础上,会导致骄傲、侥幸心理的滋生,这位同学受表扬后的骄横,惹事生非就由此而来。
  表扬和批评,本来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很好的武器,我却没有掌握好驾驭的本领,导致对他教育的失败。通过这件事,我感到:
  教师在表扬学生时要注意:一要准确实在。表扬的内容力求准确无误,做到实事求是,不失分寸。对表扬的事既不夸大又不缩小,对成绩的肯定与给予的程度相一致,恰如其分。表扬的人和事要有典型意义,有表扬的价值。二是表扬要公平,一视同仁。如果应该表扬的没表扬,不该表扬的反倒表扬了,学生则会产生不公平感,认为教师不公正,从而有损于教师的威信。三是要满腔热情。表扬的目的是激励人,因此,应做到以情动人,热情地肯定,热切地希望,把沟通思想和交流感情有机结合起来,使被表扬的学生心潮激荡,未表扬的学生也能受到这种情感的触动。四要明确指向。如果表扬泛泛而褒,不“论功行赏”就会挫伤骨干学生的积极性。五要注意时效。表扬要及时,掌握好火候。学生取得了成绩,受到及时表扬,就强化了内驱力,就会保持积极进取状态。
  批评学生也要有艺术。要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出发,注意分寸。学生有了错误,千万不可讥讽,大发雷霆,这样会引起学生反感;也不宜在公开场合点名批评,这样会挫伤学生自尊心,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可找犯错的学生单独谈话,作出适当批评,且在批评之时首先肯定其优点,使之产生积极心理,再与学生共同分析错误。这样教师的批评就成为学生自觉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动力。
  总之,没有批评就没有是非,没有表扬就失去榜样,二者有机结合,当扬则扬,当抑则抑,时而扬中有抑,时而抑中有扬,才能相得益彰。这样,学生学会在表扬与批评的循环中上升。思想不断进入更高的境界,逐步形成自控力,从而促进自身各方面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