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意外下水的感悟

作者:胡有民




  一、教学背景
  
  历年高考在评定每个考生的作文时,将感情真挚的以一等评分,感情真实者按二等评分,感情基本真实的评三等分,感情虚假的为四等,得最低分。可见,高考指挥棒在力指莘莘学子要“以我手写我心”,即写出真情实感。尽管如此,每年被评为四等的作文却很多,这些作文“不精不致,不能动人。(庄周语)”致使许多考生高考作文这“半壁江山”惨遭沦陷。为了逐步改变这一实际状况,依照自己制定的作文教学计划,我特举办了“以我手写我心”的专题讲座。
  
  二、教学设想
  
  教学时间为两节课,采用讲练和点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我通过创设情景引导,来激发兴趣,然后再以佳作引路,讲述写作要求,接下实际练写,最后讲评。通过练写,力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的“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动情”那样,能写出自己的肺腑之言,以情动人,以情感人。
  
  三、教学实施
  
  在创设情境导入,以名作引路,并苦口婆心地讲了一番大道理后,准备以“回味亲情”为话题让学生把教者所讲付诸实践时,却收到了一学生传递过来的纸条,这是教者没有料到的,只见上面写道:
  “胡老师,每次作文都是您布置了后,我们硬着头皮按您所框定的范围抓耳挠腮、搜肠刮肚地去写,而您布置完之后就成了观众,成了指手画脚的评判者。其实,您应顾及我们的写作实际,顾及我们的写作心理。您若能和我们一起写,体会一下摆弄文字的艰辛,能让我们有一次‘班门弄斧’评点的机会,该有多好!”
  看了学生的所写,虽话语尖刻了点,但我却感到了学生写作的被动和无奈,同时也第一次觉得自己在要求学生写作中的确犯了许多的错误。
  在好几十双眼睛注视我的当时,教室里静得连地上掉根针的声音都能使每个人听得一清二楚。有些胆儿小的同学屏住了呼吸在为这位同学捏着一大把汗,也有些同学在等着老师满脸的不高兴后如何批评这位“胆大妄为”的同学,还有些学生一脸的真诚和期盼,尤其是刚才写纸条的那位同学真诚期盼的目光一直在注视着我,完全看不出他是在起哄,是要把这节课搅黄。
  我和颜悦色地扫视了一下下面好几十张写着复杂表情的脸,脸上没有了半点愠色,因为我知道愠怒是一种无理和无知的表现,我不能再犯以往所犯过的错误了。再说,这也是我作为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的极好机会啊!
  随即我表扬了这位学生,并答应和全体学生一起写这篇以“回味亲情”为话题的作文。教室里即刻沸腾了。
  在规定的时间内,我和我的学生一起完成了创作。我当着全体学生的面读了我写的题为《定格在记忆深处的母爱》:
  在这里我要说的是我已故去35年的妈妈,说的是一位平凡母亲对儿子挚爱的情感。
  我有个小我3岁的弟弟,弟弟6岁时被疾病夺走了生命。 之后,我就成了妈妈膝下最小的一个儿子。幼时,我体不康强, 不用说蹦跳,就连睡觉都不会翻身,睡时是怎么躺,到天亮竟还是怎么躺。亲戚、本家和邻居看我这个样子,都认为我长不成人,劝父母把我弃掉。妈妈觉得我这多病的小生命弃掉可惜,因为再怎么也经过了十月怀胎,是从自己身上掉下的一块肉。妈妈把每顿从食堂打回来的一点点稀糊或菜饭,舍不得让哥哥和两个姐姐多吃一口,也舍不得让自己多吃半口,努力多剩点,不想让我这个体弱的小生命饿着。
  爸爸常不在家,妈妈除了照料我,还要干繁重的农活。一个女人家,里里外外,忙东忙西,别想她身体和内心有多累!当时我还小,根本没有去想过妈妈生活有多难,也从未注意过妈妈形容的枯槁,满面的沧桑,有时还因自己的体弱不能像别家小孩跳方,滚铁环,捉迷藏,而常与妈妈赌气:不吃饭、不洗脸。我很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妈妈急着要上地,而我不吃饭,妈妈千般哄万般劝,我就是犟着不吃,当时她也许是真的火了,只见她暴着青筋、满是皱皮的右手朝着我瘦小的脸重重举了起来,但妈妈的右手没舍得打到我的脸上,她紧紧抱住我小小的身子哭了,只觉从她眼眶中漾出的泪水淌在了我瘦黄的小脸上。这件事至今已40多年,但每当记起时都总令我痛悔不已。
  …………
  文章虽无更多的惊人妙语,但我紧承了退之、震川、佩弦写真情之遗风,我读着悲情顿生,学生听了也唏嘘不已。
  接着学生侯超也读了她的《老爸》片段:
  “……中考时,天公不作美,大雨滂沱,老爸想着女儿中考是大事,硬步行了二十多里路到城里陪我。我一出场,就看见雨堆中头戴草帽的老爸,我大喊一声:‘爸!’泪水就止不住地流了出来。我考了三天,老爸就在场外,就在雨中陪了三天。……”
  我与所有同学都被这亲情感动了,这是一段真情的告白,侯超同学确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于了这段作文材料中,用自己的真情拨动了我和同学的心弦。
  
  四、教学感悟
  
  这两堂课下来后,感到虽试着下水湿了一下身子,但意外的收获却不小。
  (一)自己与学生贴近了许多,我既成了学生写作的指导者,又是学生作文的忠实读者,还是学生作文的实践者。学生纷纷觉得:我在这两节课上没有了高高在上的架子,真得像个老师。在师生作文交流时,在评最佳作文时,发现侯超同学的作文《老爸》赢得了比我更多的掌声,我和学生互相欣赏,又相互提出指导意见,这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惬意的事,觉得和老师赛着写,有时还能获得比老师多一点的赞许。
  (二)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觉得以往你写我不写,对学生缺少足够的了解。如今大家一起参与、一起构思、一起摆弄文字、一起体验个中的甜酸苦辣,这既是一种课堂民主文化的生动体现,又不失为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写作的一种好的手段。
  (三)在往常的作文教学中,并没有真正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没有很好地研究学生,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能“以我手写我心”,还必须关心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生活,还得多考虑学生写作的实际水平,即在要求学生写作时,要切实地把握学生的写作心理。因为学生是重要的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因为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成人不一样,因为学生所想和所好也与成人有明显的不同,他们处于十七八岁的花季,有着自己的情感世界和生活情趣,有着火样的热情和五彩般的梦幻。所以,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要努力把文题命在学生的心坎上,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患“恐作文症“,才能一改作文大话、空话连篇,东拼西凑,感情虚假的毛病。
  (四)要转换教师角色。以往,作文课我多扮演这样的一个角色:站在讲台上指手画脚地传授技法、窍门,训导学生该这样写,不该那样写,是名副其实一个教书匠。通过这两节课,我觉语文教师应由指导者变为助手,从学生需要出发,为其创设良好的氛围,宽松的环境,因为这样可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