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学龄前儿童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作者:常昌健




  口头表达是书面表达能力的基础,学生的作文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密切相关,作为教师应当认识到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发展智力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在感知事物时,才能产生认识,形成概念,做出判断。一个概念,判断仅在头脑里时,它是模糊的,只有孩子选择词语连成句子,并进行口语交际,它才是一个成熟完整清晰的认识,因而口头表达能力与分析综合能力密不可分,教师家长只要正确认识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才能自觉地训练孩子。
  孩子有口难开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点:
  (1)无话可说,孩子活动空间小,经历少,加之大人感兴趣的事,孩子不一定感兴趣,所以时常无话可说;
  (2)缺乏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听话习惯;
  (3)词汇少,病语多,有口难开;
  (4)不同儿童的个性差异也是一个原因。
  可采用这样的训练方法:
  1.善于启发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利用一切机会启发孩子多讲话,对提高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孩子爱吃水果,不妨在吃水果时提出些问题,这个水果叫什么名字、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如何吃法、里面有没有核、味道怎么样等,教师(家长)还可以介绍产水果的地方,种植方法,收获季节等。这样孩子就进行了“颜色——形状——结构”的观察,也学会了描述颜色、形状、味道等方面的词语,了解果树种植的一些知识,经常如此,孩子就有话可说了。
  2.开展活动
  孩子们的天性好动,不喜欢空洞的说教,在生活中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叙事能力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游戏、参观、手工制作等活动。如参观养兔场时,当孩子们看到那一只只活泼可爱的兔子时特别兴奋,于是就向他们提问,唤起他们观察的兴趣,兔子的耳朵是什么形状,眼睛是什么颜色,有没有胡须,嘴是什么样子,前腿和后腿是不是一样长,尾巴有什么特点等,孩子们在兴高采烈中学到不少知识,不知不觉中了解观察顺序,这样孩子们不仅有话可说了,而且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3.传授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集体活动中,课堂上不失时机地向孩子们传授说话的方法,是提高孩子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叙述的顺序: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从外到内等;比较方法:大小、多少、颜色、形状、重量等;分类方法:打比方方法等。这与给孩子们单纯地重重说话,实践相比,效果要好得多。及时向孩子们传授方法能更快地提高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4.反复训练
  口头表达作为一种能力,只能从持之以恒地训练中得到掌握说话的基本方法后,提供说话实践机会是必要的,例如在校外孩子们介绍家庭成员,回忆最愉快的事情,推荐一种最好吃的水果等,有利于掌握说话技巧,锻炼胆量,养成良好的思考和听话习惯,提高口头表达言语的准确性,条理性和敏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