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校长参与校本教研的几种方式

作者:程习雄




  在校本教研中,校长既是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也是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身体力行者。校长作为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就是要在学校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建立教学研究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就是要整合学校的各种教研力量,建立直接服务教师专业发展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校长身体力行地参与校本教研,就是要以平等、普通的身份,民主地参与有关校本教研活动。本文拟就身体力行参与校本教研的方式谈一些体会和作法。
  
  一、漫谈闲聊式
  
  漫谈闲聊式,就是校长与教师或学科组成员、教研组成员、项目组成员,就教师的教学或学科组、教研组、项目组的特定课题或专题的各个方面的情况随意地交谈。这种交谈涉及的内容广泛,交谈的双方随便,不拘束,表达的情况是原生态的内容和真实事件与现象,因此可以详细地了解谈话教师、访谈学科组或教研组或项目组的许多从汇报渠道、文字档案渠道上所了解不到的情况。校长的这种漫谈闲聊式校本教研活动,可以让自己从中发现问题,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思路。漫谈闲聊式校本教研活动,校长是自主反思者,既反思自己的管理,又为对象教师和团队反思。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式虽然是漫谈闲聊式,但要求校长先要预设交谈提纲,并且注意引导交谈对象以对事件事实或现象进行描述的方式或陈述过程、解释思想观点的方式进行谈话。校长从谈话对象的描述、陈述或解释中,捕捉信息,发现问题,进行合理和科学推断。这种校本教研方式,主要利于校长发现教师或学科组、教研组、项目组的教学教研动向、状态、问题,属于调研式的校本教研活动。
  
  二、专题研究式
  
  所谓专题研究式,就是校长与学科组、教研组、项目组或课题组成员就其中某一关键问题交换意见,作深入的探讨,以取得共识。在此基础上再制定具体措施,然后为达成共同目标而努力。这种方式目标单一,主攻方向,因而能收到比较明显的效果。但由于这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专题性强,学术性也较强,并且往往还有来自学校在执行过程中的阶段性结果和阶段性问题,因此校长要想在活动中主动参与且能积极融入其中的话,就要在活动前对专题研究的专题进行了解或理解,预设自己的参与身份是“同伴互助”还是“专业引领”,然后根据预设的身份进行谈话要点预设,做到在专业上要谈得专业,在地位上以平等一员的形式参与,只谈个人的学术观点,不以校长的身份进行裁决或总结,也不以居高临下的气势影响活动气氛,并且尽可能地既不率先作第一个发言,也不作最后的总结陈述发言,把它们留给学科带头人和教研组长或项目负责人。校长在这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在关心、重视专题活动,了解、督促专题活动的实施。如果校长本人就是专题的负责人,最好先把自己的意图渗透给本专题的学科带头人或骨干,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淡化校长的行政色彩,突出学术意识。
  
  三、问题会诊式
  
  问题会诊式的校本教研活动,主要是针对出现问题比较多、绩效相对比较后或攻坚特别困难某一特定教师、特定学科或特定课题组、项目组,采取医生对待疑难病症进行会诊的方式。会诊时,校长自己参加,也邀请专家、同科骨干、学校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一同参加,大家平等地坐在一起,在摆出问题的同时,主要探讨“病”因——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问题会诊式的校本教研活动,校长应该是以“同伴互助”的身体参与的,要做到“两个尊重”,即尊重问题的主体——教师或学科组、教研组、项目组、课题组,又要尊重专家,让问题主体参与讨论,既把他们当作病人,也把他们看作医生,增强他们自己的主体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尊重专家,就是要让专家充分、自由地表达观点、提出意见或建议。问题诊断,只是进行学术考量与分析,制定诊断的方法和实施的策略,不作评价,也不能下行政结论。
  
  四、经验交流式
  
  随着校本教研的不断深入,必然有一些教师或某些学科组、教研组、项目组、课题组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果,有的或许还形成了一定的模式或方法,这就要求校长要搭建有关平台,把这些经验成果介绍、宣传、推广出去,使更多的教师、学科受益。经验交流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可以以讲座、展示等形式进行,校长在活动中,是组织者,也是受教益者,还是价值的引导者,尤其是价值的引导者,是以“专家引领”的身份参与的,是引领经验背后的价值。在经验交流式的校本教研活动中,校长要特别关注价值和价值引导,把经验里所包含的校本教研的文化价值、精神价值总结出来,并且进行引导,这比经验本身要重要得多。在这种活动中,肯定和表扬是必须的,但肯定和表扬应该更多是学术的肯定和表扬,是精神和文化的肯定和表扬,要尽可能少地进行行政肯定与表扬。即便需要一定的行政肯定和表扬,也给赋予学术和文化的成份。
  
  五、备、听、评课式
  
  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是校本教研比较常见的形式,也是校长参与较多的形式。校长参与校本教研的集体备课、听课和评课活动,主要是在三个层上介入。第一层面是校长深入备课组,深入课堂,分析教学动态,抓住主要矛盾,研究如何改进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第二个层面是,在备、听、评课中,主要是从思想、文化和策略上介入,引领教师的思想,以文化的影响力影响教师的行为与习惯,给教师策略方面的指导;第三个层面是在校长自己专业的学科,更多地以学科教师的身份参与,从学科专业角度以普通教师的身份进行同伴互助,如果有专业引领的能力,进行必要的、恰当的专业引领。尽可能避免因为校长手参与,影响活动的专业性、民主性、协作性和互助性。